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对25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对COVID-19的HRCT精准诊断水平。方法采取整群抽取法抽取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492例,对其中250例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患者,回顾分析其HRCT的病灶形态特征性表现。250例患者中,男169例(67.6%),女81例(32.4%);年龄21~83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症状中,发热患者229例,其中中低热型患者210例(84.0%);出现呼吸道症状者195例(78.0%);无临床症状但是有与患者密切接触史而体检发现肺部异常者38例(15.2%)。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结果 (1)患者性别与年龄特点:男169例(67.6%),女81例(32.4%),男性高于女性35.2个百分点。在21~83岁患者的不同年龄组中,21~岁年龄组6例(2.4%,最低值):50~岁年龄组89例(35.6%,最高值)。(2)临床表现特点:低热患者(210例,84.0%)与发生呼吸道症状者较多(195例,78.0%),密切接触者无症状体检发现肺部异常者38例(15.2%)。250例核酸检测阳性而最后得到确诊的患者中,HRCT首诊诊断为COVID-19者221例(84.4%)。(3)HRCT表现特征:表现为多发肺磨玻璃样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者195例(78.0%);多发片状影者36例(14.4%);弥漫间质性浸润影者27例(10.8%);多发大片状实变影者20例(8.0%);出现病灶中血管束增多影者207例(82.8%);病灶发生于两肺下叶外带及胸膜下者207例(82.8%);动态观察中,间隔3d短期复查病灶呈爆炸性方式增多者221例(88.4%)。结论掌握上述COVID-19典型的HRCT表现特征后,将大大提高COVID-19的CT诊断准确率,从而大幅度提高COVID-19的临床综合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表现。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确诊COVID-19病例130例,按分布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分布:单侧14例(10.7%),双侧116例(89.3%);胸膜下型(102例78.4%),小叶核心型99例(76.1%),弥漫型8例(6.1%);(2)数目:单发病灶9例(6.9%),多发病灶113例(86.9%),弥漫8例(6.1%);(3)密度:仅为磨玻璃影(GGO)70例(53.8%),GGO与实变影兼有60例(46.2%);(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100例(76.9%),胸膜平行征98例(75.3%),"细网格征"100例(76.9%),"晕征"13例(10%),"反晕征"6例(4.6%),3例胸腔积液(2.3%),2例肺气囊(1.5%)。未见空洞。35患者行CT复查,21例(60%)好转,14例(40%)加重。结论COVID-19影像学特点主要以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分布为主,两者均可融合成片,重症者发展为双肺弥漫;最有价值的特征是"胸膜平行征";恢复期表现为边缘收缩的实变影,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或纤维条索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像素指数(PI)的定量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CT及病程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MSCT数据,使用肺功能Thoracic VCAR软件分割肺叶,测量PI<-700Hu、-7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表现。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确诊COVID-19病例130例,按分布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分布:单侧14例(10.7%),双侧116例(89.3%);胸膜下型(102例78.4%),小叶核心型99例(76.1%),弥漫型8例(6.1%);(2)数目:单发病灶9例(6.9%),多发病灶113例(86.9%),弥漫8例(6.1%);(3)密度:仅为磨玻璃影(GGO)70例(53.8%),GGO与实变影兼有60例(46.2%);(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100例(76.9%),胸膜平行征98例(75.3%),"细网格征"100例(76.9%),"晕征"13例(10%),"反晕征"6例(4.6%),3例胸腔积液(2.3%),2例肺气囊(1.5%)。未见空洞。35患者行CT复查,21例(60%)好转,14例(40%)加重。结论 COVID-19影像学特点主要以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分布为主,两者均可融合成片,重症者发展为双肺弥漫;最有价值的特征是"胸膜平行征";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不同单能量重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间质性病灶的显示和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平扫影像学资料。比较同一患者双源双能量CT与常规CT的扫描辐射剂量。同时重建双源双能量CT扫描40、60、80、100、120 keV单能量图像,比较不同单能量图像间质性病灶的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经验丰富的肺部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评估不同单能量图像质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双源双能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6.0±2.4)mGy,较常规CT组的(8.9±2.9)mGy下降了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P<0.001);双源双能量CT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全身有效剂量(ED)分别为(217.5±79.6)mGy·cm和(3.1±1.1)mSv,低于常规CT组的(333.8±109.0)mGy·cm(t=10.727,P<0.001)和(4.67±1.52)mSv(t=10.730,P<0.001)。随着X线能量的升高,单能量图像的SNR和CNR逐渐增加,CT值和SD值逐渐降低,相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名诊断医师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00~0.857,P<0.001),不同单能量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80 keV图像主观评分最高。 结论与常规CT相比,使用双源双能量CT降低了辐射剂量;120 keV单能量图像质量客观评价较高,但80 keV单能量图像更有利于间质性病灶的显示,对提示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CT评分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3月8日确诊的3个临床中心的197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中位年龄64岁,54.8%为男性。由两位临床医师进行CT评分。两侧肺野以气管隆凸水平和下肺静脉水平分为共6个区域。目标病变类型为磨玻...  相似文献   

7.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疾病的高传染性使确诊人数剧增,同时死亡人数也在日益增加。现全球已有200余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感染病例。疾病的早诊可以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同时使感染者得到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提高生存率。目前,中国COVID-19的控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文对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张小鹏 《山东医药》2010,50(41):60-61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47例怀疑为主动脉病变的病例进行DS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15例,主动脉瘤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8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另外2例正常。结论 DSCT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主动脉的无创性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对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胸科医院行CT扫描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并诊断明确的患者74例。其中70例患者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2例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2例诊断为结节病。本研究重点分析其中70例诊断为肺结核患者的CT扫描特征,包括簇状微结节样病灶的分布部位、分布方式、形态特征,以及并存的肺内其他形态病变的CT征象。结果 70例肺结核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分布于双肺上叶尖后段49例(70.0%),多发者49例(70.0%)。CT表现为均匀样、晕征样、反晕征样、混合存在等4种表现形式,分别占47.1%(33/70)、25.7%(18/70)、18.6%(13/70)及8.6%(6/70)。病灶内结节大小均匀29例(41.4%),大小不等、有融合41例(58.6%)。肺内簇状微结节样病灶之外,伴有其他肺野并存病灶表现为1种形态(实变、空洞、结节样病灶、纤维条索状病灶四种形态之一)者10例(14.3%),2种形态者15例(21.4%),3种形态者16例(22.9%),4种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肺周病变的超声成像表现,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0年1-2月份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经临床确诊的COVID-19患者共15例。其中,早期患者3例,进展期患者10例,重症期患者2例,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超声成像特征。结果 (1)主要超声表现为胸膜线欠光滑或中断,产生实变影和可见到B线,发生率为100.00%(15/15)。其次为实变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为66.67%(10/15),胸膜增厚约为53.33%(8/15)。(2)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肺周病变的超声成像有不同特征。早期患者可见肺周胸膜线毛糙欠光滑;进展期患者可见患者胸膜线毛糙欠光滑,有部分中断,同时可见数条B线,且B线位置固定,部分患者胸膜下可见小斑片状肺实变影;重症期患者除普通型患者表现特征外,可见胸膜线中断消失,胸膜下大片不规则实变影及大量融合B线,在实变区域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同时病灶相邻胸膜下可有局限性增厚,病灶实变区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乏血流信号。结论 COVID-19患者的超声表现在病情不同进展时期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中国引起严重疫情,而且对世界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压力。截至发稿之日,全国确诊人数已逾8万例,全球超过10万例。为更好地增强临床医师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我们结合新冠肺炎临床一线的救治体会、相关发表的研究文献和最近的诊疗方案,给大家简要概述新冠肺炎的诊治要点。期望能给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Two outbreaks of severe respiratory infection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 and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caused global pandemics and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preparedness for respiratory CoVs. Recently, a third highly pathogenic CoV,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Wuhan, Hubei, China and posed a public health crisis worldwide. Here, we focu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of the novel CoV, and discuss its genomic similarity with other CoVs, transmission, animal model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duced by SARS-CoV-2, which help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guide treat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3):185-190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并逐渐向全国其他地区及境外蔓延,医护人员也出现了感染情况。疫情的不断传播,除对呼吸科、结核科、胸外科产生巨大影响外,对骨关节结核外科也带来了较大困难。疫情期间须严格做好门诊筛查防控与鉴别诊断,严格控制入院标准,尽可能选择居家治疗;门诊就诊,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原则;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一般不进行择期手术或暂缓推迟择期手术;拟行手术患者,需隔离至少2周以上且核酸检测2次阴性后,方可安排手术;拟行抢救脊髓功能及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需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必须进行核酸检测,不论阳性或阴性,按照"以疑从有"原则,术中按三级防护处理,建议在负压手术室进行,严格执行手术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术后患者,要积极进行新冠肺炎相似症状的鉴别处理,排查并发新冠肺炎的患者,确保不出现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双肺易受累等特点,易导致漏诊误诊,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困难。发热、咳嗽肌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可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识别。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发热情况CT表现、缺氧程度、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程度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柱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脊柱NTM病)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对脊柱NTM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21例脊柱NTM病患者(研究组:广州市胸科医院11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0例),同时收集同期经实验室菌种鉴定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结核患者289例,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患者53例(对照组:广州市胸科医院39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4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CT扫描征象的对比,分析脊柱NTM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研究组病灶累及椎体≥3节、呈多节(≥2节)椎体多形态破坏并存且不累及椎间盘、成骨性骨质破坏的发生率分别为76.19%(16/21)、52.38%(11/21)、57.14%(12/21),对照组分别为43.40%(23/53)、7.55%(4/53)、9.43%(5/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489、16.035、16.744,P值分别为0.011、<0.001、<0.001)。研究组骨质破坏区内死骨、椎体塌陷后突、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硬膜和脊髓受压或受侵的发生率分别为42.86%(9/21)、9.52%(2/21)、38.10%(8/21)、33.33%(7/21)、33.33%(7/21),对照组分别为77.36%(41/53)、49.06%(26/53)、79.25%(42/53)、81.13%(43/53)、75.47%(40/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170、9.994、11.622、15.681、11.524,P值分别为0.004、0.002、0.001、<0.001、0.001)。结论 脊柱NTM病患者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累及椎体≥3节、成骨性骨质破坏、多节椎体多形态骨质破坏并存且不累及椎间盘;与脊柱结核患者CT扫描不同,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