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颌窦癌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颌窦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自1990年至1994年我院共收治上颌窦肿瘤180例,上颌窦癌为100例,占同期收治的上颌窦肿瘤的55.6%.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在40~60岁,平均50岁.Ⅲ期为60例,Ⅳ期为20例,I、Ⅱ期共20例.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多.结果本组100例中单纯放疗者30例(Ⅲ、Ⅳ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23.3%;综合治疗组50例(Ⅲ、Ⅳ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56%;单纯手术组20例(Ⅰ、Ⅱ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80%.结论上颌窦癌90%的死亡原因为局部未控制或术后局部复发.我们认为要提高上颌窦癌的生存率,首先要注意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综合治疗,而控制局部病变或预防术后局部复发是影响上颌窦癌预后的根本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中立体定位放疗技术应用于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初治或复发病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立体定位放疗技术作为规范化综合治疗措施, 用于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术后辅助治疗或局部复发、进展的补救治疗, 对总体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影响。全部24例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儿中22例曾接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X刀、射波刀治疗), 放射总剂量28~60Gy, 标准治疗剂量50.4Gy, 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  结果  22例可分析病例中男12例, 女10例, 中位年龄6.5岁; 临床分期Ⅰ期1例, Ⅱ期6例, Ⅲ期14例, Ⅳ期1例。所有病例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68.18%(15/22), 肿瘤局部控制率77.27%(17/22);局部复发、进展病例再次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55.56%(5/9), 肿瘤局部控制率66.67%(6/9)。6例患儿死于脑或其他部位的转移, 大部分患儿仅出现局部水肿、黏膜溃疡等放射反应, 均未影响放疗进程, 患儿视力、听力等功能无明显影响, 目前未见第二癌的发生。  结论  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应用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安全有效, 对邻近器官的功能保护优于普通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9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9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单纯手术+术后放疗组患者和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这些病例(5年内死亡病例随访至死亡日)均随访5年以上,无1例失访.结果:49例病例资料中,随访率为100.0%.5年中29例患者死亡,总生存率为40.8%(20/49),单纯手术+术后放疗者23例,死亡患者15例,生存率为34.8%(8/23);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者26例,死亡患者14例,生存率为46.2% (12/26),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鳞状细胞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与临床分期及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益于上颌窦鳞状细胞癌疗效的提高,控制局部瘤体病变及预防术后复发是影响上颌窦鳞状细胞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诱导化疗后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比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170例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4例;Ⅱ期27例,Ⅲ期105例,Ⅳa~b期38例。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3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8%、91.5%、76.7%和69.1%。多因素分析发现,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疾病进展(HR:1.820,95%CI:1.013~3.271,P=0.045)及远处转移风险(HR:2.240,95%CI:1.017~4.090,P=0.045)显著降低。  结论  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显著延长鼻咽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原发性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的REC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患者术后进行放疗后RECK基因甲基化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标本70例及正常喉黏膜标本15例的RECK基因甲基化情况,放疗6个周期,随访5年,分析RECK基因甲基化与放疗敏感性及治疗效果的关系。  结果  经6个周期放疗后,放疗敏感47例(67.14%),放疗不敏感23例(32.86%),放疗敏感组RECK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放疗不敏感组(P<0.05);缓解组RECK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未缓解组,RECK基因甲基化可使肿瘤未缓解的危险增高5.010倍(OR=5.010,95%CI:1.616~15.533)。  结论  REC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人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事件,与患者的放疗敏感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关系,对放疗敏感和放疗效果具有提示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肛管癌放化疗的长期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4年至2005年单纯放疗、放化疗同步治疗的286例肛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期65个月.5年总生存率66.4%,无瘤生存率64.8%,无复发生存率67%.影响无病生存率的因素:肿瘤大小(<40mm)(RR2.1),区域淋巴结转移(RR2.4),第一阶段放疗肿瘤消退情况(>75%)(RR1.9);5年局部控制率为71%,Ⅰ、Ⅱ、ⅢA、ⅢB期患者分别为88%、69%、77%、60%.影响局控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RR 2.5)、第一阶段放疗肿瘤消退情况(RR 2.4).结论 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第一阶段放疗肿瘤消退情况是影响患者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伴有低危复发因素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最佳处理方式。  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共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 伴有1~2个低危不良预后因素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42例)、化疗+后装治疗组(47例)和同步放化疗组(44例), 比较3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率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随访时间为6~55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单纯放疗组、化疗+后装治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4.0%、93.4%和9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急性重度不良反应(Ⅲ~Ⅳ级)发生率分别为9.5%、16.7%和34.1%, 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化疗+后装治疗组(P < 0.05), 而单纯放疗组与化疗+后装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Ⅰ~Ⅱ度慢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4.3%和25.0%, 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显著高于化疗+后装治疗组(P < 0.05), 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早期低危宫颈鳞癌患者, 与同步放化疗相比, 术后采用化疗+后装治疗或单纯放疗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  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18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提取训练组患者的增强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并验证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效能。采用ROC曲线、C-index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性能。  结果  在训练组筛选出6个有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放射学标签。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和0.728;C-index为0.709和0.695;以放射学标签得分?0.22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学标签构建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5和0.740;C-index分别为0.722和0.707;以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得分0.55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  结论  成功构建预测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新  韩峰  张小涛  张真  韩淑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64-1967
  目的  探讨N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作用。  方法  7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给予NP方案化疗, 长春瑞滨25 mg/m2, d1, d8;DDP 75mg/m2, d1, 21d为1个周期, 至少2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调强常规分割放疗, 照射剂量为60~64Gy。对照组36例仅给予相同方法的放疗。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72.2%和41.7%(P < 0.05),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2个月和5.8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 Ⅲ~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20例和5例, Ⅲ~Ⅳ度胃肠道反应为6例和0例, 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4例和3例、5例和2例。  结论  N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和TNM 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 vs. 59.6%、44.1% vs. 82.2%和19.9% vs. 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或TNM 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时间为(48.40±2.73)个月。累及龈颊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6%,未累及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P < 0.05)。  结论  上牙龈癌具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累及龈颊沟的患者应行同期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牙龈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339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本院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初步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调强放疗的首程无转移鼻咽癌患者临床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预后因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放疗反应和晚期损伤。  结果  339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男性244例,女性95例,男∶女比例为2.57∶1,中位年龄4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随访率为97.3%。全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0%、94.9%、90.7%;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9.1%、97.0%、94.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4%、92.9%、86.4%;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1%、96.5%、95.7%;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9.3%、98.5%、97.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7.1%、93.6%、88.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Ⅰ~Ⅲ期vs. Ⅳ期)和年龄(< 44岁vs. ≥44岁)是总生存、无瘤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临床分期是疾病特异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常见急性放疗不良反应为1、2级皮肤损伤(98.8%)及2、3级口腔黏膜损伤(95.0%)。随访超过2年的患者中12例仍存在1、2级腮腺损伤,未观察到3、4级晚期损伤。  结论  IMRT治疗首程无转移鼻咽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及总生存率,对正常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急性不良反应可较好耐受,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Ⅲ、Ⅳ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Ⅲ、Ⅳ型H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0例HC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其中围肝门局限肝切除组13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6个月,1、2年无复发率分别为30.8%、23.1%;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9%、38.5%;扩大肝切除组37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14个月,1、2年无复发率分别为59.5%、32.4%;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8%、51.4%。扩大肝切除组无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均长于围肝门局限肝切除组(P<0.05),1、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也更高(P<0.05),但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扩大肝切除术是延缓Ⅲ、Ⅳ型HC患者早期复发、改善生存预后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各分期肉瘤样肝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肉瘤样肝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SHC 2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发病年龄55岁。  结果  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主,肝炎病毒感染者占66.7%,肝硬化者占79.2%。Ⅲ~Ⅳ期占87.5%。平均肿瘤长径6.27 cm。1例行肝移植,8例行手术为主治疗,3例仅进行局部治疗,余进行对症支持、化疗、靶向或联合免疫治疗。入院CT或MRI均有异常表现,活检或术后病理均符合SHC。随访1~3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3个月。Ⅲ~Ⅳ期患者中位OS为4.8个月。  结论  对于Ⅰ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对于Ⅲ~Ⅳ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手术获益局限,可行全身化疗、口服靶向药、局部治疗等减轻肿瘤负荷。但无论分期及治疗措施如何,SHC患者普遍预后差。化疗加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晚期SHC的治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期肺鳞癌Ⅰ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目的:观察后程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与急性放射反应。方法:136例Ⅲb期肺癌患者进入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常规放射治疗40Gy后给予残存肿瘤灶立体定向放射,5-8Gy/次,隔日1次,肿瘤灶总剂量24-38Gy,结果:136例中有5例未完成治疗计划,按计划完成的131例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RTOG标准)占45.5%,其中Ⅲ级占4.4%,急性放射性肺炎占22.0%,其中Ⅲ级占5.2%,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20.6%,部分缓解(PR)占65.7%,无变化和进展(NR+PD)占13.7%,总有效率为86.3%;给隔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CR)占39.7%,部分缓解(PR)52.7%,无变化和进展(NR+PD)为7.6%,总有效率为92.4%,结论: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解(PR)52.7%,无变化和进展(NR+PD)为7.6,总有效率为92.4%。结论: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期肺鳞癌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者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术后辅助同期放化疗对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唾液腺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2016-2018年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中度或高度恶性病理分级且伴有局部晚期Ⅲ/ⅣA期±切缘阳性/近切缘的唾液腺肿瘤术后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5岁(21~73岁)。患者术后调强放疗和同期化疗。唾液腺腺癌患者同期化疗采用TP方案,淋巴上皮癌、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顺铂方案。结果 47例患者完成全部2周期同期化疗,5例患者完成1周期同期化疗。中位随访期为15.7个月(3.2~34.8个月),2年无瘤生存、总生存率分别为74%、98%。3例区域淋巴结复发,6例远处转移。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0例,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5例,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DFS与术后辅助同期放化疗用药周期数呈正相关(P=0.006)。结论 高危唾液腺肿瘤术后患者同期放化疗可获得较高的2年无瘤生存、总生存且可耐受的,长期结果仍需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术后辅助同期放化疗对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唾液腺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2016-2018年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中度或高度恶性病理分级且伴有局部晚期Ⅲ/ⅣA期±切缘阳性/近切缘的唾液腺肿瘤术后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5岁(21~73岁)。患者术后调强放疗和同期化疗。唾液腺腺癌患者同期化疗采用TP方案,淋巴上皮癌、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顺铂方案。结果 47例患者完成全部2周期同期化疗,5例患者完成1周期同期化疗。中位随访期为15.7个月(3.2~34.8个月),2年无瘤生存、总生存率分别为74%、98%。3例区域淋巴结复发,6例远处转移。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0例,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5例,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DFS与术后辅助同期放化疗用药周期数呈正相关(P=0.006)。结论 高危唾液腺肿瘤术后患者同期放化疗可获得较高的2年无瘤生存、总生存且可耐受的,长期结果仍需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毛强  张倜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3,(14):842-845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的诊断与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诊断、治疗等。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期。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38例行手术探查, 手术切除24例, 基本术式为胰体尾及脾切除术; 胰腺癌TNM分期: Ⅰ期5例(13.16%), Ⅱ期19例(50%), Ⅲ期5例(13.16%), Ⅳ期9例(23.67%); 根治术后胰体尾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0±1.23)个月, 接受姑息治疗、辅助治疗及无特殊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2.71)个月。根治性切除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非根治性切除者(P < 0.01)。  结论  早期诊断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 根治性切除是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rcinoma has a poor prognosis. However,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ma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improved. Nevertheless, 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few data are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histopathologic response to radiotherapy as assessed on surgical specimens as a potential predictive factor for outcome.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on rectal carcinoma, the authors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surgical specimens of 102 patients with T3-4, N0 or > or = N1 rectal carcinoma and 1 patient with T2 but N1 rectal carcinoma.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preoperatively with a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otherapy schedule in a prospective protocol (Trial 93-01). Using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umor regression was graded using a system that varies from Grade 1 (tumor regression Grade [TRG] 1) when complete tumor regression is observed to Grade 5 (TRG5) when no tumor regression is observed. RESULTS: Radiotherapy resulted in tumor downstaging in 43% of the patients. There were 2 pT1 tumors (2%), 21 pT2 tumors (20%), 66 pT3 tumors (64%), and 14 pT4 tumors (14%) after treatment. Regional lymph nodes were involved in 55 patients (53%). None of the patients demonstrated a complete tumor regression after radiotherapy, but in 79% of the specimens a partial tumor regression was observed (TRG1: 0%; TRG2: 20%; TRG3: 39%; TRG4: 20%; and TRG5: 21%). The median actuari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were 52 months. Actuarial local recurrence rates at 2 years and 5 years were 6.4% and 7.6%,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e actuarial DFS to b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es (P = 0.0004) and advanced pT stages (pT3-4) (P = 0.03). A favorable outcome for OS, DFS, and local control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TRG2-4 (i.e., responder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TRG5 (i.e., nonresponders), but also in patients with low residual tumor cell density (TRG2, 3, and 4).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RG remained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local tumor control. CONCLUSIONS: Tumor regression as well as residual tumor cell density were found to be predictive factors of survival in 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Even after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the pathologic stage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remained a prognostic factor. The use of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for pathologic evaluation must be implemented to allow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various treatmen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治疗对于pT3N0M0食管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并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手术+放疗组,手术+化疗组,手术+放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  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共纳入177例患者,中位年龄61(43~78)岁。其中单纯手术组79例,术后辅助治疗组98例,其中手术+放疗组28例,手术+化疗组38例,手术+放化疗组32例。术后辅助治疗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12,P=0.007)。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手术+放疗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38,P=0.011),手术+放化疗组仅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31)。  结论  pT3N0M0食管鳞癌患者可以从术后辅助放疗和放化疗中获益,尤其放疗可以达到局部区域控制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