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术中及手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并对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在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检测患者均为重度狭窄,检测结果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基本一致。术前与术后血管狭窄率、血管流速及管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适用于颈动脉剥脱术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并于术后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狭窄处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水平。结果超声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术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指导,且可预防脑卒中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与多普勒超声(CDUS)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发生颈内动脉狭窄病变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并于术前术后行CTA、CDUS检查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术前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准确率依次为100%、95.24%、85.71%、85.7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评估准确率均略高于CDU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35例,失败7例,成功率83.33%。35例患者术前存在77个狭窄节段,CTA、CDUS检查均显示多数患者存在斑块,术后斑块均不同程度消失,部分节段轻微斑块残留;CTA可显示部分管壁表面可见溃疡,而CDUS难以清晰显示,术后可见可见溃疡基本消退;CDUS显示均可见血流动力学异常,存在血栓或发生夹层,术后血流速度趋于正常。术后CTA检查显示狭窄远端直径、最小残余直径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CDUS检查显示PSV、EDV显著较术前减小(P0.05)。结论 CTA术前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率更高,CTA与CDUS术前、术后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均有各自的评估特点,可联合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前术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该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管壁斑块、管腔狭窄的部位、形态、数量、边缘情况以及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5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壁毛糙,内膜回声不均匀,均有管腔狭窄、闭塞、血流信号欠佳等情况.其中36例患者形成管壁斑块,共85处;有30例患者出现管腔狭窄,共有58处;有6例患者出现管腔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的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同时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创伤小,能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信息等优点,对早期发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张旭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92-92,F000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超声资料,主要是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30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颈内动脉造成不同程度狭窄,65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2例,右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5例。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尽早发现颈内动脉病变,提早进行内膜剥脱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9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脑部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缓解,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径、内膜、管腔内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其中49例有内膜、斑块等图像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反映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情况.结论超声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检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在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术前共检查出狭窄血管25支,小于70%的狭窄血管9支,大于70%的狭窄血管16支,其中16支大于70%的狭窄血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超声检查支架位置正常,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管腔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和随访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110例糖尿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观察内膜、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内膜增厚,59%的患者有斑块形成,其中约24%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结论糖尿病病人颈部血管病变发病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动态观察病变程度、进展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颈内动脉狭窄(≥70%)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共213例,其中伴有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14例(6.6%),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4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动脉瘤共15个,11个位于狭窄后,1个位于狭窄前,3个位于非同流域。14例患者中1例实施颈内动脉剥脱术,11例成功置入颈内动脉支架(残留狭窄0~30%,平均6.4%),2例颈内动脉狭窄未处理。合并的15个动脉瘤大小1.0~7.0 mm,平均(2.8±1.5)mm,3例患者在处理狭窄同时处理动脉瘤,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1例先处理动脉瘤;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10例患者动脉瘤<5.0 mm,均未处理动脉瘤。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3例患者失访,其他11例患者随访15~55个月,中位数37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需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而颅内小动脉瘤(<5.0 mm)不增加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狭窄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头颅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这些患者都进行过头颅CT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详细记录颅内血管病变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在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头颅CTA共检测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3例、动脉狭窄27例、动脉闭塞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以颈动脉膨大处多见、并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内动脉。结论: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病变血管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部位、斑块性质、管腔狭窄情况。2种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不足,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术后疗效,为预测颈动脉狭窄介入术预后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20例高血压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运用多层螺旋CT监测术前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狭窄长度等变化,并随访患者术后血压情况。结果经介入治疗后,颈内动脉AT下降、AC增加明显,PSV流速明显减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中发现50条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0.0%。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测量颈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对介入颈动脉狭窄术后疗效做出比较客观和准确的诊断,多层螺旋CT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长度以及血管内表面,两种检查均为无创、可重复应用,可准确评价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30-1831,184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分辨率彩超,对679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对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斑块性质的判定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指标综合衡量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1 193例检测病例中,共679例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阳性率显著增加,且斑块的发生位置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结论: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DSA)检查。比较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检出情况,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2种方式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CTA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检出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轻度及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颈内动脉内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P<0.05),而2种方式在颈总动脉以及颈外动脉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CTA诊断ACI患者动脉颅外段病变时,其效率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尤其是在对血管狭窄程度及颈内动脉斑块类型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颈动脉彩超检查对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观测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将6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非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厚情况、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和斑块检测情况,以及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MT增厚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22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例,占35.4%,对照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4例,占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EDV、PSV参数和颈内动脉AT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颈内动脉RI、PI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流壁切应力值分别为(12.98±3.052)和(10.61±4.072),TC值分别为(4.85±0.87) mmol/L和(5.34±0.7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能够有效帮助医生确诊,为疾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的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病人,并于围手术期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动脉超声检查法,详细记录术前、术中与术后检查结果,术前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率的准确性,比较DSA与TCD对侧支循环开放检出率、围手术期颈动脉超声与TCD检查指标。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50%~69%狭窄率灵敏度66.67%(6/9),特异度100.00%(51/51),准确性95.00%(57/60),Kappa值=0.77;TCD对前交通动脉开放检出率为91.07%,后交通动脉开放检出率为85.96%,颈内-颈外动脉开放检出率为87.50%;术前颈动脉超声显示狭窄部位管径明显变窄,并且血流速度较正常者升高,手术解除狭窄后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侧血管狭窄有效解除,同时上下切缘内膜获得良好固定效果,管腔之中无内膜漂浮等异常,血流通畅;颈动脉开放时与术后1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颈内动脉狭窄段PSV/颈总动脉PSV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 < 0.01),狭窄部位内径明显大于术前(P < 0.01);TCD检查显示,病人颈动脉开放时与术后1周患侧PSV、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脉动指数均明显高于麻醉后5~10 min(P < 0.01),且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基础水平200%以上,为避免过度灌注,对狭窄近端颈总动脉进行重新夹闭,减小血压值10~30 min,最后流速恢复。结论TCD+颈动脉超声可在CEA术前检查、术中监测与术后疗效评估中提供准确有效客观依据,对病人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