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后2h呼吸检测指标(PaO2、PaCO2、SaO2)、神经功能评分(SSS)及1周内的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后2h观察组呼吸检测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伤后第7d观察组SSS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周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予以长时程亚低温疗法)与观察组(n=25,予以常温治疗),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IgA、IgM、IgG含量均下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4 d时,两组各项指标开始回升,观察组IgG、IgM较对照组同期值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CD3~+、CD4~+/CD8~+均出现降低,观察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术后14d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病死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长时程亚低温疗法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无严重并发症,且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35例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7d及14d时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7d时血清白介素-2(IL-2)均低于对照组,而其他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指标则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14d时血清神经功能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d时的炎性指标明显差于其他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呈现明显的波动,且神经功能指标异常状态持续时间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与应激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胸肺癌根治术组)33例和观察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组)33例,然后将两组术前2d及术后3、10d时的红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应激激素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3、10d时的红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应激激素指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3d与术前2d及术后10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与应激状态的波动均小于开胸手术的患者,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5.
钟永锋  范利好 《广东医学》2012,33(5):654-656
目的探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2 h内进行胃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第71、4天的营养指标,术后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且安全、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d后的血CRP水平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CRP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即开始给予营养配制液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30%脂肪乳分别静脉滴注。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时前白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第14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比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监测2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5例(12.5%)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3例(34.2%)患者出现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视野开阔,减压充分,预后良好,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勇  田树元 《浙江医学》2022,44(15):1638-1642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联合颅内压检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诸暨市中心医院7例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78例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共85例,按术中是否应用超声造影分为传统颅内压检测技术辅助颅脑手术组38例(传统对照组)和超声造影联合颅内压检测技术辅助颅脑手术组47例(超声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果、近期(术后7d)疗效、远期(术后1年)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超声观察组术中一次成功穿刺率、病灶定位准确率均高于传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甘露醇用量和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d颅内压均低于传统对照组(均P<0.05)。超声观察组近期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有效率及远期临床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7.2%、95.7%,均优于传统对照组(68.4%、84.2%)(均P<0.05)。超声观察组远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低于传统对照组(31.6%)(P<0.05)。结论与传统颅内压检测辅助下的颅脑手术比较,使用超声造影联合颅内压检测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伤灶定位准确、临床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较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外肠内联合营养)、对照组(完全肠外营养),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 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转铁蛋白、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  相似文献   

11.
白洪涛  尹勇  赵万  苗雨露 《河北医学》2012,18(5):569-571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采用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前及手术后7d及14d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术后7d及14d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术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高于术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免疫黏附抑制因子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术后患者这些指标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以常规术后治疗加高压氧治疗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脑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上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脑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较为积极,有助于改善患者各方面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溶栓治疗进行干预的的37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37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1、3、7d及14d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溶栓前至溶栓治疗后1、3、7、14d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呈现先升后降,而MMP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而观察组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1、3、7d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1d的sICAM-1及sVCAM-1高于对照组,MMP则于治疗前至治疗后1、3、7d及14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较大,可作为监测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组)2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的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的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的影响较大,对于机体状态及疾病的改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隐性失血量等的变化。 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根据Gross方程来计算隐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CT、HGB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 结果 依据纳入标准,33例病例进入数据库。手术平均出血量为91.52 ml。33例病例术前HCT均值为33.34±4.79,术后第3天最低(26.53±4.49),此后有回升趋势。33例病例隐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最多(790.25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也最高(92.10%),此后开始减少。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HCT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CT术前和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组HCT术后第1天和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术后第1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形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GB、HCT变化值,尤其术后3~5 d最为重要,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综合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注射镇痛组)39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39例,然后将两组术前及术后1、3d及7d的免疫、蛋白代谢及炎性应激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3d及7d的免疫、蛋白代谢及炎性应激状态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3d的免疫及炎性应激指标均差于其他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综合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也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慢阻肺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治疗组),每组各40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及14d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另外氧代谢指标也分别好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d及14d的检测结果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较大,对患者的氧供各方面相关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常规高血压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7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14d的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及RAAS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d的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RAAS系统指标则均低于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治疗后的检测水平,且其治疗后的检测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及RAAS指标,因此对于疾病状态的改善具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