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在检查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双侧结膜囊滴生理盐水后,利用MRH技术对24例48侧正常眼泪道及26例45侧溢泪眼泪道进行检查,采用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TSE)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19眼泪道阻塞眼分别接受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成形术及硅胶管植入术.结果 MRH能够提供清晰的泪囊及鼻泪管影像并对阻塞的部位及泪道形态改变作出准确的判断,48侧正常眼及45侧溢泪眼泪小管显像不理想,24例48侧正常眼泪囊及鼻泪管显像清晰,45侧溢泪眼MRH诊断与泪道冲洗诊断相符.通过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图像能对泪道改变进行详细分析,接受手术的19眼中,18眼术中所见与MRH诊断结果相符,1眼鼻泪管狭窄患眼泪道内窥镜下表现为阻塞.结论 MRH是一种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其在泪道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鸿  时宏  高逸飞  杨晓钊  张懿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918-1921
目的:研究磁共振泪道水成像(MRH)技术在溢泪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招募溢泪患者40例52眼,于治疗前对所有病变泪道行MRH检查,结合泪道冲洗探查明确溢泪病因及病变局部解剖、功能异常,制定相应治疗方式,并于治疗后再次行MRH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本组中有10例14眼为功能性溢泪,余30例38眼均为泪道梗阻; 经MRH检查显示梗阻水平分别位于泪小管(9例9眼)、鼻泪管(18例26眼)、泪小管+鼻泪管(3例3眼)且部分病变侧泪囊呈不同程度扩张、变形; 经冲洗探查及眼科查体可知,部分遇硬性阻抗(3例3眼)、泪小点表面红肿(3例3眼); 冲洗可见脓性、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 综合所有检查信息制定3种手术方案; 术后复查MRH表现为泪道通畅、泪囊不同程度缩小。

结论:本研究将MRH检查信息与泪道冲洗探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多种差异性手术方案并以MRH评估其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实用的泪道病变诊疗、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秦浩芳  刘鸫  董利群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22-2024
目的:分析功能性泪溢患者泪道泵功能及泪液蛋白成分与正常泪液的异同。
  方法:功能性泪溢患者100例200眼,正常对照20例40眼。观察指标包括 Schirmer I试验、按压泪囊部时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同时采用ELISA测定功能性泪溢患者泪液主要蛋白含量,并与正常人的泪液对比。
  结果:正常受试者按压泪囊部时与开放泪囊部时的Schirmer I测试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4.008, P<0.05),而功能性泪溢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Schirmer I试验测试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811,P>0.05)。功能性泪溢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缩短( t=-5.382, P<0.01),功能性泪溢组与对照组泪液蛋白含量比较,溶菌酶、白蛋白浓度降低(P<0.05),乳铁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泪道泵功能破坏在功能性泪溢中存在重要影响,功能性溢泪患者泪液蛋白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较为普及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传统的磁共振成像及增强成像在眼科临床诊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在内,在视觉皮层定位、视神经炎、弱视、青光眼、眼眶肿瘤以及视觉中枢白质纤维重建研究中显示了独特的价值.本文就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宋琳琳  张伟 《眼科研究》2009,27(2):153-156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基于血管内血氧浓度的变化,可以无损伤地反映活体大脑功能,在视觉系统的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在弱视的研究中已取得重要成果。FMRI可用来从整体水平研究弱视患者的皮层损害特点,还能通过它观察眼优势柱转移、视觉运动觉能力的缺陷,比较不同类型弱视的脑功能变化,尤其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就FMRI在弱视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在视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视神经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MRI的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horttautinversionrecovery,STIR)及液体衰变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检查40例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炎的患者,20例不明原因的视神经病变患者,20例正常人。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MRI的STIR成像法对原因不明的视神经病变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46%,阳性结果似然比为1.31;对神经炎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65%,阳性结果似然比为2.37。同时还发现,STIR成像法对判断有否视神经损害的特异性和阳性结果似然比相当高。结论MRI的STIR成像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视神经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磁共振基于血管内血氧浓度的变化,可以无损伤地反映活体大脑功能,其在脑功能相关的视觉问题中的应用,使人们有机会从整体水平了解弱视患者脑功能的损害特点,还能通过它观察眼优势柱转移,比较不同类型弱视的脑功能改变,以及药物治疗的监测等。本文就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特点、实验设计、技术要求及其在弱视中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fMR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大脑在不同条件及不同区域与神经活动相关生理变化的实验方法。它可以无损伤、直观地反映活体大脑功能,是研究与脑功能相关视觉系统问题的一项新技术。本对fMRI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视知觉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国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53-1955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干眼症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取2012-07/2014-07干眼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1例,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51例,加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对照治愈率23.5%,总有效率76.5%,观察组治愈率35.3%、总有效率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两组在BUT、FL、虎红、ISV、IVA、SⅠ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BUT、FL、虎红、ISV、IVA、SⅠ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对照组眼睑发红、异物刺激感、结膜充血或水肿、分泌物、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3.7%、7.8%、11.8%、5.9%、5.9%,观察组相对应分别为3.9%、2.0%、2.0%、0、2.0%,两组比较除瘙痒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泪道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dacryocystography。CT-DCG)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明确CT-DCG术前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因泪道阻塞性疾病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以泪溢为主诉的患者216例(235眼)。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泪道CT-DCG检查,每人均行泪道轴位及冠状薄层CT扫描,层厚1 mm,层间距1 mm。轴位上至眶上缘,下至硬腭下鼻道顶;冠状位行多平面重建;从轴位和冠状位观察泪道及周围情况,明确泪道阻塞情况及CT造影征象。结果 本研究216例235眼泪道造影均成功,发现患者均存在泪道阻塞性疾病,其中10例复发性泪囊炎,178例慢性泪囊炎,23例泪囊囊肿,5例外伤性泪囊炎。泪道狭窄6眼;高位阻塞(泪总管以上)5眼;中位阻塞(泪囊阻塞)28眼;低位阻塞(鼻泪管中上段)189眼;极低位阻塞(鼻泪管膜性段阻塞)7眼。结论 CT-DCG可提供泪道阻塞的具体位置和泪囊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检查结果是个性化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曹业宏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42-1843
目的:探讨泪点或泪小管狭窄合并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泪道引流管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诊断为泪点或泪小管狭窄合并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3例28眼,经泪道探通后,采用泪道引流管[1]和硅胶管联合置入治疗。结果:术后4mo拔管,随诊1a,患者23例28眼中,23眼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为治愈,治愈率82%。2眼少许溢泪,泪道冲洗时另一泪点少许返流,探针可达骨壁,可以入咽,为好转,好转率为7%。2眼泪道冲洗原路返流,针头不能达骨壁为无效;1眼泪道冲洗时探针可达鼻骨,但再次出现脓性分泌物,为无效,无效率为11%。结论:鼻泪管引流管和硅胶管联合置入是治疗泪道系统多点阻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ND:YAG激光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告了Nd:YAG激光治疗各种阻塞性泪道疾病103例167眼,其中泪小狭窄3例6眼,治愈6眼,治愈率100%;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35例59眼,治愈50例,治愈率84.7%;单纯鼻泪管阻塞25例40眼,治愈35眼,治愈率87.5%;慢性泪囊炎37例62眼,治愈51眼,治愈率82.3%。该方法是将导光纤维插入泪道腔内,用激光从腔内切除瘢痕,息肉等阻塞物,疏通泪道,恢复导泪功能,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再通效果好。颜面部不遗留瘢痕,治愈率高等特点。经临床观察未见严重并发症,是一种理想和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刘爽  陶海  王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40-143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mi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泪道阻塞常导致溢泪,可发展为急慢性泪囊炎。溢泪本身和泪液对面部的浸渍有碍美容,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灶可向眼球及眶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且常作为内眼手术的禁忌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DOD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谭思敏  梁德茂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79-1982

目的:分析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7-06/2019-06期间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150例150眼,均使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拔管后随访6mo,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35例135眼)和无效组(15例15眼),收集一般资料、合并症、泪道阻塞原因、术后泪道冲洗频率及骨性泪道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拔管后随访6mo,本研究纳入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0.0%和1.3%。有效组患者的病程显著短于无效组,合并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效组,骨性泪道阻塞处长度显著短于无效组,阻塞处最小直径显著长于无效组,且两组患者术后泪道冲洗频率有明显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600,95%CI 3.448~6.136)、伴随合并症(OR=2.524,95%CI 1.481~4.302)、骨性泪道阻塞长度(OR=3.785,95%CI 1.844~7.770)和阻塞处最小直径(OR=2.330,95%CI 1.464~3.708)以及术后泪道冲洗频率(OR=4.773,95%CI 2.227~10.231)均是影响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病程、合并症、术后泪道冲洗频率、骨性泪道情况均是疗效的影响因素,其中适当提高泪道扩张冲洗次数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第五代泪道内窥镜下泪道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17例鼻泪管阻塞患者。方法 随机分组,观察组61例61眼(泪道内窥镜下微钻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置入术),对照组56例56眼(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92.1%,对照组有效率74.7%(P=0.178)。并发症(术中出血及术后眼睑水肿)发生率:观察组17.1%,对照组47.2%(P=0.000)。结论 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新型泪道内窥镜下微钻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Nd:YAG激光及全泪道灌洗术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康  李子良 《眼科新进展》1997,17(4):223-224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Nd:YAG疏通泪道,插置多孔硅胶管支撑,使用灭滴灵、氯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配制的四联药液加压灌洗全泪道。结果泪小管阻塞治愈率为93.6%,鼻泪管阻塞治愈率为90.9%,泪道多段阻塞治愈率为88.9%。结论该方法简单、经济、泪道再通效果好.颜面部不遗留瘢痕,并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汪锐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99-502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10/2018-01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120例120眼,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OSDI总分及眼部不适频率评分、眼部不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不良环境眼部不适发生频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血清hs-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