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临床治疗起来难度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外对脊髓出血性损伤建模的研究极少,为进一步认识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有必要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行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祖波  尹宗生  张辉 《医学争鸣》2007,28(14):1264-1267
目的:制备急性挫伤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和脊髓组织的病理改变,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咬除T10棘突及相应椎板,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背侧挫伤型模型,对照组仅咬除椎板,分不同的时间行为学评分和病理检测.结果: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行为学评分较低,脊髓损伤区域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部分的恢复.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此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了解挫伤型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此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筛选有效的预防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认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完善与发展必不可少。目前已有很多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不同脊髓损伤的形式,本文就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RA新疗法的研究与开发需要通过临床分析和借助动物模型来展开研究与验证。目前RA模型构建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啮齿类动物,主要采用佐剂、Ⅱ型胶原蛋白、链球菌细胞壁、软骨寡聚基质蛋白、降植烷等刺激剂制备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均可从不同病理机制、临床变化等反映RA发病的疾病特点。当研究者为不同研究目的选择RA动物模型时,应根据每种模型在不同诱因下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的选择。本文将几种常用啮齿类动物RA模型的发病特征及构建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等进行概述,为构建啮齿类动物RA模型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复杂,而许多医学研究并不允许在人体上实验,因此可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脊髓损伤机制和再生修复治疗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难题,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为突破这一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以及各种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犬C4、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结论: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研究进展相对缓慢,预后难以预料,主要是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认识也不全面,动物神经系统与人类神经系统的差异造成了动物模型与人类损伤的差异,因而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对于研究脊髓损伤再生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很多种脊髓损伤模型较好的模拟了不同脊髓损伤的形式,本文就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研究进展相对缓慢,预后难以预料,主要是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认识也不全面,动物神经系统与人类神经系统的差异造成了动物模型与人类损伤的差异,因而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对于研究脊髓损伤再生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很多种脊髓损伤模型较好的模拟了不同脊髓损伤的形式,本文就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犬脊髓损伤治疗动物模型 ,为实验研究提供直接的病例材料。方法 人工损伤犬脊髓 ,使用直流电场刺激使脊髓损伤恢复。结果 人工犬脊髓损伤模型建立 ,直流电场刺激治疗可恢复神经功能。结论直流电场刺激在不同时期对犬脊髓再生及功能恢复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能促进脊髓再生 ,使脊髓通路更快更完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脊髓损伤,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大致包括外科手术、药物、物理治疗等。近些年来,在亚低温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和亚低温预处理保护髓内切开手术的研究。现将亚低温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Recent research based on various animal models has shown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EPO).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such effects of EPO in the clinic.In this study we enrol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电针治疗脊髓损伤(SCI)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5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及PubMed、Web of Science中发表的有关单纯电针为主要治疗方案的文献,对其中治疗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面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通过23篇相关文献,发现电针治疗S...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过程、病理机制、治疗方法等的有效手段。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对近些年较为常用的VD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脑血流量、影响胆碱能系统、改善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等方面对VD动物模型进行干预。实验研究者可根据不同模型制备操作的难易对实验动物的损伤程度和存活率高低酌情选用,以期为今后血管性痴呆实验的研究者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性神经痛是脊神经根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伤害性刺激而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动物模型在阐明根性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测试新药物和治疗方式的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根性神经痛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更多实用的根性神经痛动物模型被相继提出。该文通过对常见根性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种类及模型复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根性神经痛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两种大鼠脊髓半切模型制作方法的各自特点及其应用,为临床脊髓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半横切组(A组,n=20)、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B组,n=20)和正常对照组(C组,n=20).术后采用BBB动功能评分、斜板实验、HE染色和MRI检测综合评价两种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术后A组和B组大鼠伤侧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C组(P<0.05),而这些指标在A组和B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28dHE和MRI检测示A组和B组间脊髓损伤区组织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脊髓半横切与脊髓楔型半切法均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伤模型,而脊髓楔型半切模型更适于评价移植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Allen法基础上,采用自制击打器建立了不同程度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以IPG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垂直SDS PAGE为第二向,对脊髓蛋白质样品提取、等电聚焦上样量、等电聚焦电泳参数、SDS PAGE、SDS胶染色及保存进行了研究和实验条件优化,建立和优化了脊髓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的技术。结果:本实验在国内首先成功建立了正常和损伤脊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该图谱能够从蛋白质水平上直接反映脊髓损伤所引发的脊髓蛋白质组变化的全貌。并识别和鉴定出部分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阐明急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和修复的机制奠立了初步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结论:应用改良Allen氏法成功建立了不同程度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和优化了脊髓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的技术,成功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正常和损伤脊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9.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重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但目前仍是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尿流动力学检查已成为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技术,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分类外,还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的客观指标.本文结合尿流动力学理论就近些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总结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复杂的综合工作,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其尿流动力学特点,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