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因伤害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收集0~6岁儿童伤害病例7 05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2.2%)、烧烫伤(31.5%)及钝器伤(7.2%)。78.7%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41.9%)、上肢(24.6%)和下肢(13.6%)。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8.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75.6%)。结论  0~6岁儿童伤害病例以男童居多,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原因,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头部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受伤部位。应根据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都市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为减少医院及所在地区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成都市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资。结果 共收集0~14岁儿童伤害病例4 172例,其中2016年862例,2017年832例,2018年826例,2019年814例,2020年838例,5年内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大致相当。儿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86∶1,年龄以1~3和7~14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9.19%、28.62%。伤害发生时间以8月、9月及1月、12月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39.79%。致伤原因以跌伤、擦伤或划伤、刀或锐器伤为主,分别占23.73%、21.76%、18.26%。致伤场所多为家、学校,分别占38.11%、29.24%。伤害部位以四肢、躯干常见,分别占25.93%、23.63%。致残、致死率分别为2.16%、0.53%。溺水、中毒、道路交通伤的病例致残、致死率更高,分别达20.00%、11.39%、6.42%,头部、多部位受伤者致残、致死率更高,分别为6.12%、4.05%。结论 成都市0~14岁儿童伤害病例中男童、1~3岁年龄段者所占比例更高,跌伤、擦伤或划伤、中毒为主,致伤场所多为家、学校,应针对病例特征加强儿童安全监管,提高伤害防范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伤害带来的致残、致死,尽力为儿童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3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方法 数据源自天津市发病报告监测体系中2013年首次就诊于各级医疗机构的病例资料。结果 2013年天津市共报告道路交通伤害26 405例,发生率为263.0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8:1,平均年龄(40.24±17.58)岁;机动车交通事故19 547例(74.0%),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 858例(26.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前四位的地区依次为滨海新区684.86/10万、东丽区634.03/10万、西青区519.83/10万、津南区504.12/10万。轻、中、重度伤害和死亡依次为15 771例(59.7%)、8 747例(33.1%)、1 783例(6.8%)和103例(0.4%),且不同地区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死亡病例最多的地区为滨海新区,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8.16%,其中塘沽街/镇占全部死亡的26.21%,最高年龄组为45~64岁组,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6.60%。结论 2013年天津市道路伤害的发生例数、严重程度在不同地区、年龄组间存在较大差异,应制定针对性政策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9643名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伤害事故明显增加,现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及时了解我县儿童伤害发生的现状及趋势,切实制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省儿保中心的指导下于2001年6月~2002年5月,我们分别对4个乡镇开展了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儿童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与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相关的人、车、路因素。方法利用广州市公安交警系统收集的2000-2004年0~14岁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儿童步行者伤害的特征。结果2000-2004年共1440名儿童步行者发生交通事故,伤害年均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7.63/10万、1.78/10万、10.07%。5~9岁组年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26.80/10万、2.57/10万;0~4岁组致死率最高,为13.29%。男孩步行者伤害年发生率(20.98/10万)和死亡率(2.00/10万)均高于女孩(分别为13.83/10万、1.52/10万)(P值均<0.05)。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最常见的部位是多部位(40.34%)、头部(26.75%)、下肢(21.53%)。死亡、重伤和轻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7%、66.18%、23.75%。伤害主要由机动车驾驶员(57.50%)和步行者(33.47%)过失造成。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客车、两轮摩托车和货车,分别占40.14%、34.38%、22.15%。结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在人、车、路系统中,司机和步行者过失是儿童步行者伤害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机动车司机的教育以及儿童的看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3年福建省惠安县0~14岁儿童伤害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惠安县所辖医院中门诊量最大的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作为监测哨点医院;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到3家哨点医院首诊被诊断为伤害的0~14岁儿童。结果 2013年监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 070例,年龄中位数为5.0岁,男占67.44%,女占32.56%;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坠落(65.89%)、机动车车祸(11.84%),刀/锐器伤(7.39%);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55.36%)、学校与公共场所(17.25%),公路/街道(16.28%);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58.41%)、驾乘交通工具(13.00%)时;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伤害发生原因、地点、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伤害发生有其主要危险因素,且不同年龄组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湖北部分地区2000~2001年0~14岁儿童伤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一对照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伤害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我省部分地区2000-2001年0-14岁儿童平均伤害发生率为10.88%,男童是女童的1.4倍,5-9岁儿童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主要伤害原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发生率为3.37%)、动物咬伤(2.50%)、交通事故(1.38%)、机械事故(1.30%)和烧烫伤(1.21%);影响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家庭房屋类型,保护因素依次为儿童疾病史、父亲文化程度、父亲年龄和儿童身高。结论:揭示宿主、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分析苏州市当前经济和社会模式下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模式。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州6区4县抽取25110名0~14岁儿童,对纳入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9.64%,其中男童、年龄3~6岁儿童、独生子女、由祖/外祖父母教养、家庭年收入更高、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更高。结论意外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其发生与家庭环境、父母认知和儿童的行为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四肢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滕州市4个乡镇的33628名0 ̄14岁儿童一年中四肢伤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1994 ̄1998年住院肢体伤害患儿观察分析。结果:四肢伤害发生率2.96%,男女之比为3.20:1,上肢伤害多于下肢。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钝/锐器伤、车辆伤。5 ̄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肢体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为115.9/10万。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苏州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家长和学校提供针对性教育和预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以苏州市姑苏区和吴江区为代表,采用复杂抽样方法选择4 989名0~14岁儿童,由其主要照料人填写伤害发生情况问卷,分析描述伤害发生次数、时间和地点等三间分布情况。  结果  在过去12个月中,儿童伤害总体发生率为7.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6.9%~8.4%,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5.06,P=0.025),随月份变化呈增长趋势(χ2=28.51,P<0.001)。所有儿童伤害中,跌落伤(65.5%)、头面部伤害(45.3%)、家庭伤害(59.5%)最多,休闲玩耍(32.2%)时最容易发生伤害。81.3%的儿童伤害程度轻,45.4%的伤害由医务室处理,9.7%伤害恢复后仍影响美观。低年龄儿童易在休闲玩耍时发生头部的跌落伤或烧烫伤,其中女童易在家庭发生伤害;高年龄儿童易在体育运动和家务时发生下肢伤害,其中男童在学校更容易发生伤害。  结论  不同年龄别性别儿童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就各自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松江区常住居民伤害发生流行情况,为确定该区伤害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分析2014年在松江区居住时间累积超过6个月且年满15岁的常住人口过去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伤害发生人次率为8.9%,伤害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跌倒/坠落(36.8%)、道路交通伤害(22.0%)、刀/锐器伤(20.6%);跌倒高发于60岁以上人群,道路交通伤害以骑乘电动车为主;各种伤害发生地点集中在家中(40.5%)和公路/街道(33.0%);伤害发生时活动以家务(28.9%)最高,其次为驾乘交通工具(19.9%);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30.2%)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8.9%),而其中轻度伤害占75.6%,98.6%的是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每日的9时、17时和每年的5月至10月。 结论 松江区常住居民伤害发生率仍然较高,且主要为老年人跌倒及道路/交通伤害,需要重点关注并根据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特征做好相应的干预工作,降低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年南宁市手足口病(HFMD)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HFMD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分别收集2010-2014年7月南宁市报告的HFMD病例资料和暴发及聚集性疫情的现场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7月南宁市共报告HFMD 230 874例,重症2 042例,死亡76例.为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221 617例,发病率为8 280/10万,占发病总数的95.99%.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出现,发病高峰在4-7月,其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2.38%,职业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0.97%和26.32%.实验室诊断3 144例,其中肠道病毒71(EV71)型占44.27%,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型占24.49%;HFMD死亡儿童感染的病毒主要为EV71型,占死亡总数的82.89%.近5年来,南宁市发生5例以上的聚集性HFMD疫情50起,其中49起发生在托幼机构.结论 南宁市HFMD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隔年出现以EV71型为主的流行,重症和死亡病例也增多,对此应加强研究5岁以下儿童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伤害预防控制事关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生命及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繁荣息息相关.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居民遭受伤害,700万人死亡,1500万人因伤害遗留功能障碍,800万人终生残疾[1].WHO指出:2020年人类前三位死亡原因将是心血管疾病、伤害和神经精神疾病[2].2008年5月中国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伤亡,凸显了伤害这一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3].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已走过25年的历程,取得喜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天津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变化情况及城乡差异。方法 1999-2021年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亚组人群和主要伤害原因的构成比、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比较城乡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死亡原因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伤害死亡风险的季节差异用死亡率比值及其95%CI表示。结果 1999-2021年,伤害是天津市0~14岁儿童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死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为31.08%,低于城市的37.82%。儿童伤害的总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4%,P<0.001)。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P<0.001)。意外中毒的标化死亡率仅在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AAPC=-8.09%,P<0.001),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自杀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在10~14岁农村儿童中呈上升趋势(AAPC=4.58%)。跌倒/坠落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伤害死亡的总体风险和溺水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夏季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在城市为秋季最高,在农村为夏季最高;意外中毒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冬季最高。结论 近年来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伤害死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西安市水痘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水痘病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西安市累计报告水痘病例7 920例,年均发病率为31.03/10万;发病集中在4—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形成两个发病高峰,其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1.89%;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托幼儿童中;以城区和邻近城区的地区发病为主。结论目前水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病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该病种纳入法定报告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庆市1995~2009年不同类型地区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流行特点,为制定急血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9年急血个案卡、急血报表、同期钉螺及感染螺分布等资料。结果 1995~2009年急血流行特点为:男:女=4.1:1,感染时间以6~8月份为主,急血潜伏期山丘地区较江洲、湖滩地区短3~4d,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0月份;感染方式7~14岁、15~24岁人群以消遣性为主;65.1%的急血病例分布在江湖洲滩地区;15年中因急血追踪发现有螺村38个,急血人数3人以下村数占总急血村数80.1%。结论安庆市急血以散发为主,洪涝灾害导致急血人数增多;6~10月份、7~14岁青少年、江洲湖滩地区分别为防控血吸虫急性感染的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楚雄州2006-2014年恙虫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楚雄州共报告1228例恙虫病,死亡2例,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5.04/10万。疫情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前4位高发县市(永仁县、大姚县、楚雄市、和双柏县)占全州报告病例的93.08%(1143/1228),以永仁县最高(占31.43%);季节性明显,7-10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节;发病年龄最小为2月,最大为82岁,人群发病率以40岁~组至60岁~组人群高发,以50岁~组(9.58/10万)最高;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1.2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91%),且构成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楚雄州恙虫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农民为高发人群,建议在夏秋季节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户籍居民非致死性伤害的发生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抽样法对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中的2098名居民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慈溪市户籍居民的半年标化伤害发生率为11.43%。构成比位于前3位的伤害原因是意外的跌倒/坠落(34.85%)、刀/锐器伤(24.07%)和道路交通伤害(9.13%),各年龄组人群的首位伤害原因均为意外的跌倒/坠落。伤害在家中发生最多(46.47%),其次是工业和建筑场所(18.26%),再次为公路/街道(13.69%)。伤害病例在2010年5—10月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发生时间在一天中的分布不均,绝大多数伤害发生在6∶00—12∶00时段(45.15%),发生在0∶00—6∶00时段的伤害最少(1.27%)。在127例次需要就诊治疗的伤害中,有18例次分布于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人民医院11例次,第二人民医院7例次)。结论慈溪市户籍居民半年伤害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