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麻风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收集广东省2000-2019年报告的新发麻风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经逻辑检错后,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临床信息、畸残情况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畸残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2000-2019年1 985例新发麻风病例资料,60岁及以上者占40.26%(798/1 982),平均年龄为(54.33±18.25)岁。已婚占72.19%(1 015/1 406),广东籍占84.03%(1 668/1 985),汉族占95.82%(1 902/1 985),职业主要为农牧民(60.59%,1 144/1 888),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及以下(43.28%,544/1 257)。2级畸残比例为18.29%(363/1 9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2级畸残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61,95%CI:1.63~4.20)、汉族(OR=5.90,95%CI:1.70~20.53)、延迟诊断(OR=4.00,95%CI:2.67~5.98)、体重过低(OR=4.63,95%CI:2.06~10.42)和确诊时有神经损害(OR=31.94,95%CI:9.95~102.58)。结论:导致麻风病患者发生畸残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因素有麻风病例延迟诊断期的长短、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神经损害情况等。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麻风病疑似症状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新发麻风病畸残比例,提高麻风病例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诊断延迟期与发生2级畸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麻风患者,分析诊断延迟与畸残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麻风患者130例,2级畸残组37例,非2级畸残组93例,麻风患者诊断延迟期和2级畸残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r=0.70,P<0.05)。诊断延迟期≥6个月的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风险是诊断延迟期<6个月患者的6.64倍。结论:诊断延迟是麻风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8-2018年陕西省麻风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病历资料,对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和病例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18年陕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共计47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70/10万,年平均患病率为0.305/10万;病例平均发现年龄为46.71岁;男女比为2.46:1;多菌型(MB)399例,占83.6% ;II级畸残共148例,畸残率为31.03%;新发现病例平均延迟期为62.01个月。结论: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和高龄化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的监测,减少传播和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勐腊县近70年麻风新发患者畸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勐腊县历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麻风畸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分析勐腊县麻风患者391例,麻风新发病例畸残率46.04%(180/391),其中2 级畸残率44.50%(174/391)。延迟期2~5年、5~10年、≥10年的麻风患者发生畸残风险分别是延迟期<2年的2.49倍(P=0.018)、4.8倍(P<0.001)和14.56倍(P<0.001);家外传染的麻风畸残风险是家内传染的1.93倍(P=0.030);有麻风反应的麻风畸残风险是没有反应的2.36倍(P=0.010);神经损害数2~4条和>4条的麻风畸残风险分别是神经损害1条的3.37倍(P=0.029)和5.09倍(P=0.009)。结论:勐腊县麻风畸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延迟期、家外传染、麻风反应、神经损害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近年来新发麻风病例延迟诊断情况,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延迟诊断与Ⅱ级畸残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早期发现病例,降低Ⅱ级畸残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省(2010~2016)年新发麻风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延迟诊断期越长,Ⅱ级畸残比也随之大幅度升高。结论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大对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工作,是控制麻风传播,避免畸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0-2018年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情况。方法:对1990-2018年11010例新发麻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2647例,2级畸残率24.04%。4006例少菌型患者中2级畸残者1294例(32.3%), 7004例多菌型患者中畸残者1353例(19.3%)。对其中的2202例畸残者进一步分析,单侧和双侧眼部畸残分别为138例和184例,手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742例和430例,足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384例和144例。结论:少菌型(PB)比多菌型(MB)麻风患者畸残比例更高,手部畸残明显高于眼部和足部,手部和足部畸残常呈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5-202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整理贵阳市2005-2020年新、复发麻风患者的详细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病例的一般情况和就诊次数、麻风反应、残疾情况、传染源、发现方式和型别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贵阳市2005-2020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169例,年均发现率0.260/105,总体呈下降趋势,复发病例7例,其中3例是联合化疗后复发(42.86%),4例为DDS单疗后复发(57.14%)。169例患者平均年龄(41.88±16.75)岁,儿童病例(14岁及以下)6例,占新发病例的3.55%,MB∶PB=2.13∶1,平均2级残疾比为32.54%,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31.36%。影响畸残的主要因素为麻风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低、不同传染源、不同的发现方式和麻风型别。结论:贵阳市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残疾发病率高并且还有儿童病例(14岁及以下)出现,麻风疫情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麻风新发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及疾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新发病例55例,年均发现率0.276/10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主动发现病例仅为21.82%,2年以上延迟诊断病人占比高达50.91%,新发病人II级畸残总体比高达25.45%。结论:广元市近8年新发病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主动发现病人,缩短病人延迟诊断时间,降低新发病人II级畸残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浙江省麻风可疑症状监测系统的实施效果。方法:比较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实施前后早期发现情况、新发麻风病例畸残率和麻风病例误诊率。结果:监测系统运行后,新发现病人的平均延迟期从36.64个月缩短至17.89个月;Ⅱ级畸残率从23.15%降至12.12%;误诊率从79.27%降至25.76%。结论:建立麻风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有利于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和降低2级畸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邮市麻风病院外治愈者生存、医疗现状和需求,为精准帮扶、精准医疗、精准关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7年对高邮市院外麻风病治愈存活者进行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居住情况、生活能力、劳动能力、享受低保、医疗保险、收入及残疾情况等。结果:共调查626例,平均年龄74.02岁(42-91岁),其中男439例(70.13%),农村户口610例(97.44%),平均个人年经济总收入5485元,享受低保仅38例(6.07%)。共有154例存在不同程度畸残,其康复需求主要为白内障手术、溃疡手术、安装假肢、假肢维修以及提供轮椅、拐杖、防护鞋等。结论:院外治愈存活者生活艰苦,年龄结构老化,康复需求强烈,生活经济来源单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10-2020年广西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纳入482例资料完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其中2级畸残89例(18.46%),结果示发生2级畸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507)、老年(≥60岁;OR=2.622)、延迟期(≥24个月;OR=7.117)和有周围神经粗大/触痛(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5.179;>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11.072)(均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2-2017年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方法:采集中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陕西省新发患者数据,运用WPS office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患者1级畸残占42.86%、2级畸残占40.00%;周围神经累计损害351条,其中胫神经损害26.00%、尺神经损害25.00%、腓总神经损害19.00%、正中神经损害12.00%、耳大神经损害12.00%、面神经损害4.00%、桡神经损害2.00%、三叉神经损害0.00%;累及手足眼的2级畸残分别有17处、13处、11处。结论:麻风病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严重的依次是胫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