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的信息,为北京市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表、精神卫生求助方式及态度问卷(MSK)对北京市朝阳区随机选取的1996例农村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8.8%的居民表示愿意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60.2%的居民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心理求助场所;超过9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内可能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表示不知道或确定没有;不同社会人口学信息情况下,均有部分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选择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多种服务形式被社区居民认可;北京市农村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亟待开展,在社区现有医疗体系中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孙丽媛  梁小荣  高家康 《广东医学》2020,41(20):2053-2058
目的 了解在当前疫情下居民的心理卫生需求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心理干预需关注的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疫情早期,采用网络的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快速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填写有效应答率为92.9%(1 930/2 078)。分别有34.8%和43.2%的研究对象认为这次事件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中度及以上影响。居民希望使用互联网的途径(56.9%)来获取心理卫生服务;希望由专业人员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65.4%)。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在事件中的角色对身体和心理反应有影响。文化程度、在事件中的角色、对心理服务的认可度也影响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参与愿望。结论性别、文化程度、在事件中的角色等因素对心理健康和需求都具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城市居民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满意度情况,以期促进北京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法 于2015年3-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城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和各自下属的2个城市社区,从每个社区中随机抽取150例居民,共抽取社区居民60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满意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及求助方式、认为管理现状的不足及意见。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8%。18.9%(113/599)的居民表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非常需要,36.1%(216/599)表示比较需要,31.0%(186/599)表示一般,11.2%(67/599)表示不太需要,2.8%(17/599)表示完全不需要。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18.7%(112/599)的居民表示肯定会求助,41.6%(249/599)表示很可能去求助,21.5%(129/599)表示很可能不去求助,9.9%(59/599)表示肯定不去求助,8.3%(50/599)表示不知道/拒答。11.5%(69/599)的居民表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非常满意,26.0%(156/599)表示比较满意,49.1%(294/599)表示一般,11.7%(70/599)表示不太满意,1.7%(10/599)表示非常不满意。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居民最愿意获得的心理援助方式有寻求亲朋好友倾诉(67.3%,403/599)、选择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33.1%,198/599)、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24.7%,148/599)等。居民认为社区心理健康管理现状的不足有:目前工作缺乏协调、服务内容重复(31.7%,190/599);场地和设施简陋(31.1%,186/599);服务机构资质不规范(21.9%,131/599)等。24.1%(144/599)的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管理纳入卫生系统独立统筹;8.4%(50/599)希望纳入民政系统独立统筹;17.0%(102/599)认为任何形式均可、各地自由发展;47.7%(286/599)希望由市政府统一协调,卫生与民政部门互补、多团体配合;2.8%(17/599)表示其他。结论 北京城市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但满意度不高。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尚不能满足居民的迫切需求,亟须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深入改革并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成都市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防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情况及其培训需求,为改进培训方式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成都市共计3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376例中,精神卫生知识基本知晓率为83.5%、部分知晓率为16.5%,知晓率在不同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的精防人员间无差异,但不同学历间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时间不同的精防人员的知晓率存在差异。结论需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持基层精防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精防人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月坛社区居民10年前后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10年前后月坛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从而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调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方法 1996年与2005年均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整群系统抽样,分别抽取10 423人与8 343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卫生服务、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与健康知识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等.结果 10年前后月坛社区居民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前后社区居民吸烟及进行定期体育锻炼人数和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利用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年调查显示月坛社区65岁以上老人中10.19%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且月坛社区居民需要健康教育的人数占28.90%.需要全科医生给予饮食及体格检查的人数也达到16%以上.结论 针对月坛社区居民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变化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调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养老事业,采用灵活多样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开拓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和访谈对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3市居民养老健康服务的需求行为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城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村镇等,发现不同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对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均有一定差异,尤其是城乡间对于需求范围差异更为显著,社会养老健康服务存在着资源落后且分布不均等缺陷。建议在政府支持下寻求社会多方合作,多渠道、多领域共同培养高素质养老健康服务队伍,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番禺区市桥街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指明方向。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居民健康需求调查问卷,通过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义诊活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居民以女性为主,占67.2%;35岁以上居民占71.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2.6%;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1.2%;两周社区就诊率39.0%;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51.6%;调查居民的生活行为和方式总体状况较好,但健康危险因素仍普遍存在。总体对疾病预防、饮食及心脑血管的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需求以及对社区应提供的六种基本服务需求较高。结论针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次序,合理配置卫生服务资源,促使居民合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珺  赵亚利  刘向红  王竞波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9):1642-1644,1647
目的了解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方庄社区芳星园年龄>18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居民对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最大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其次是预防保健服务。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受年龄、对家庭医生认知情况、职业、收入水平及是否患慢性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对家庭医生认知情况是影响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人群对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结合市场需求调查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对合同式健康管理的宣传,制定合理的服务合同内容,并逐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以问卷形式对656名18~70岁的居民入户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史,健康或保健知识的需求,健康教育的形式、媒介、场地等。分组参考因素为:年龄、学历、经济收入。结果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我们既往做健康教育时的目的有明显不同。结论目前健康教育应该与现代媒介、基础教育及居民健康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松江区居民心理健康现状,为推进心理健康促进,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依据。方法:在15个街镇中选取500人以上的居委2个,从中抽取各25户的1665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进行调查,分值≥3分者为疑似阳性。结果:总调查人数2 021人,GHQ≥3分428人(21.18%),心理健康疑似阳性与性别、年龄、学历、婚姻、职业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居民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重点人群为女性、老年、婚姻及职业不稳定者,有必要对重点人群及服务重点人群的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南磨房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与需求情况,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10 —11月采用方便抽样在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辖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357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与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357份,回收357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结果 147例(41.2%)居民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就诊次数、对网格化管理便捷性评价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2周内患病情况 、患慢性病情况、职业、2015年医疗费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途径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49.6%,65/131)、宣传栏/海报/宣传手册(20.6%,27/131)、朋友/家人(16.8%,22/131)。280例(78.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有需求。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对网格化管理便捷性评价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2周内患病情况、患慢性病情况、职业、就诊次数、2015年医疗费用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磨房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较低,但需求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升服务便捷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方庄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性病管理能力。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方庄社区10 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目的是辅助检查(31.1%)、健康咨询(22.2%)及生活方式指导(20.2%);68.7%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是导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30.6%的调查对象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主要慢性病管理方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52.4%)、自我管理(25.3%)、医院管理(19.8%)。结论提高社区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是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通过两阶段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提供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利用量表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症状和认知障碍情况,分析干预有效率、量表得分变化,以及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来自北京市30家养老机构的620名老年人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7.92±9.79)岁,男性占比50.5%。与干预前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失眠、焦虑、认知障碍量表总分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无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焦虑发生率及流行特征情况,以及心理护理服务利用态度.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湖北、湖南2省4市6区1822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城市居民焦虑检出率为9.11%.单变量分析显示,焦虑不存在性别、不同医疗保障之间的差异;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月总收入、就业状况者,其焦虑检出率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的预测变量有:年龄24岁以下、25岁-、35岁-者焦虑发生率低于55岁以上者;家庭月总收入低于1500元的居民焦虑检出率高于1500元-和2500元-者.焦虑居民自评对心理护理服务需要高于没有焦虑症状居民(39.57%,21.46%),但是面对问题时,心理护理服务利用意向低于没有焦虑症状居民(x2=14.603,P<0.001).结论: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居民焦虑程度中等,年龄较长、家庭收入较低是情绪问题重要风险因素,不同城市居民焦虑程度有所区别.有情绪问题的居民心理卫生主观需要较高,但是实际利用意向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常州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情况。方法采用立意抽样调查,询问常州市城乡居民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费用、可及性、服务态度、与医生的熟悉程度以及医疗技术五个维度上的评价,对基层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意愿,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程度等。结果居民对基层机构在费用、可及性、服务态度、与医生的熟悉程度四个维度的评价最好;90%以上的居民对基层机构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意向较好;86.00%的居民曾较好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论基层机构已具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要的特征,居民对基层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情况较好,但城乡居民间存在差别,基层机构和部分服务还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人口学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在调查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集中填写和入户调查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1 996名农村社区居民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自测生理健康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收入及有无宗教信仰组,自测社会健康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所从事职业是影响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民族、收入、宗教信仰对社会支持功能有重要作用,在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 方法 于2014年9—11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根据城乡区别、地理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在北京市朝阳区抽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方便抽样法在该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非患者居民51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否知晓社区首诊制、是否接受社区首诊制及不接受原因、就诊体验、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以及对实施社区首诊制的建议。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11份,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为43.1%(220/51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年医疗支出、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评健康状况及两周内是否患病、是否患慢性病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家最近医疗机构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步行至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时间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社区首诊制认知情况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诊过程方便程度、医疗设备、就诊环境、报销比例、药品种类满意度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服务态度、就诊时间、离家距离、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治疗效果满意度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交通便利性重要性认识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服务态度、就诊过程方便程度、就诊时间、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就诊环境、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报销比例、转诊过程、与医生熟悉程度、治疗效果重要性认识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认为社区本身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有待改善,转诊机制有待完善。 结论 朝阳区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较高,相关政策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在C区精神卫生医联体建立后,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C区37个社区的575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开展描述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知识掌握程度等变量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 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7.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得分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220,P<0.001),预防保健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最高(90.1%),护理人员知晓率最低(83.2%);82.8%的被调查者认为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有帮助;社区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培训需求有差异(χ2=185.074,P<0.001),被调查者对精神疾病识别和诊断内容的培训需求最高;8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工作岗位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认知(χ2=10.416,P=0.015)。 结论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需针对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设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培训提高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