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1974年Reynolds首先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研究弥漫性肺疾病的免疫和免疫学改变。通过近20年来的研究,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运用,提高了BAL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住院诊治及门诊长期随访的141例D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PM/DM合并ILD的生存时间、预测因素和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1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 42例(29.8%),其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66%和57%,中位生存时间为127.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合并ILD、年龄>50岁、声音嘶哑、低白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是DM/P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技工手和抗Jo-1抗体与ILD呈正相关(均P<0.05),成为ILD相关预测因子。急性/亚急性ILD进展快,病死率高(75%)。丙种球蛋白治疗与病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技工手、抗Jo-1抗体和低白蛋白血症是DM/PM合并ILD的预测因子,低氧血症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PM/DM并ILD患者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7岁;5例为DM,2例为PM)均进行血清酶学和自身抗体测定、高分辨率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和皮肤肌肉活检。结果6例患者出现酶学增高,以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明显;4例患者抗核抗体(ANA)(+),2例抗Jo-1抗体(+);皮肤肌肉活检病理诊断符合肌炎、皮肌炎改变。HRCT提示4例肺出现网点影及斑片阴影,3例出现双肺磨玻璃样病变和实变阴影。7例患者均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6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患者死亡。结论HRCT可以及早发现PM/DM肺部病变。CK明显增高和抗Jo-1抗体阳性是诊断DM/PM并ILD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弥散功能低下,应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纵隔气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并发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47例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皮肤血管炎、肌酸激酶峰值、胸部影像学改变、纵隔气肿并发症、气管插管、治疗经过和预后。同时复习文献报道的17例DM合并纵隔气肿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本组447例PM/DM患者中有4例(0.9%)并发纵隔气肿。本组和文献报道的共21例DM并发纵隔气肿的患者,年龄均偏小(平均34岁),男性较多(男:女=13:8),与DM未合并纵隔气肿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21例患者中13例(61.9%)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表现,而无纵隔气肿并发症的443例患者中只有44例(9.9%)有皮肤血管炎表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问质病变在纵隔气肿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1)。本组4例并发纵隔气肿的患者有3例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而无纵隔气肿并发症的443例患者中只有5例(1.1%)接受气管插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患者的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纵隔气肿发生的直接病因,肌炎症状较轻的年轻男性患者易发生纵隔气肿,肺间质病变和气管插管介入操作可能是纵隔气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急性或亚急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M/DM合并急性或亚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有7例肺部症状出现在肺外症状之前,5例肺部症状出现与肺外症状的首发时间几乎一致,3例肺部症状出现在肺外症状之后,但间隔不超过1个月.有肌酶升高者12例,其中CK升高者4例,AST升高者8例,LDH升高者10例.15例患者在病程早期X线和/或HRCT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后期纤维化程度迅速进展、恶化,呈弥漫性改变.11例患者中有5例行纤支镜肺活检术,病理结果均为弥漫性肺泡损害(DAD).所有患者均出现严重感染,ARDS,其中7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8例治疗过程中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急性或亚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间质性肺病症状出现早,进展快,死亡率极高,在发病早期及时识别诊断对于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结节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4/CD+8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明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92例经病理诊断的结节病患者,评估其临床参数,并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作为初诊评估的一部分,检测BALF中细胞类型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结果 对于本研究的结节病患者,CD+4/CD+8比值范围为0.2~14.3,中位值3.3(均值2.5).仅有20例(25%)结节病患者CD+4/CD+8比值>4,8例患者(10%)CD+4/CD+8比值<1,淋巴细胞增加或减少和CD+4/CD+8比值分布相似.结论 经病理确诊的结节病患者BALF中CD+4/CD+8比值分布具有高度变异性.BALF中淋巴细胞亚群对于结节病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30例肺癌患者,26例吸烟者及25例非吸烟者的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T-LS)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T-LS变化不大;BALF中CD_3%三组间无明显差异,但CD_4%、CD_4/CD_3比值肺癌患者<吸烟者<非吸烟者,而CD_3%则肺癌患者>吸烟者>非吸烟者.提示肺癌患者与吸烟者肺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减退,其程度以肺癌患者为重。吸烟所致的肺局部T-LS的改变可诱发肺癌,而肺癌发展过程中又可加重免疫抑制,促进肿瘤生长,两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9.
洪小苹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64-165
目的通过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年-2010年三年间我院的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病例137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合并肿瘤与非合并肿瘤的相关临床特性,进行t检验。结果合并恶性肿瘤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平均值为(50.76±12.36)岁,皮肌炎(DM)发生例数79例,恶性肿瘤发生为15例,多发性肌炎(PM)发生例数58例,恶生肿瘤发生为3例。其两者在发病性别,发病年龄以及受累心脏和阳性癌胚抗原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易合并造成恶性肿瘤,其形成与发病性别,发病年龄以及受累心脏情况和阳性癌胚抗原方面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32-13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观察并比较两组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SC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辅助性T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能为临床诊断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1):990-992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5年2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ILD患儿24例,其中过敏性肺炎(HP)9例(HP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11例(IIP组),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4例(IPH组);并选取30例非ILD患儿作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均行左肺舌叶或右肺中叶灌洗,检测患儿BALF中免疫细胞数量及铁蛋白水平。结果 HP组、IIP组和IPH组患儿BALF中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组、IIP组和IPH组患儿BALF中细胞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IIP组和IPH组患儿BALF中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患儿BALF中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IIP组和IPH组(P<0.05),IIP组与IPH组患儿BALF中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IIP组、IPH组和对照组患儿BALF中铁蛋白水平分别为(0.2±0.1)、(0.9±0.3)、(10.0±1.9)、(0.3±0.1)g·L-1,IIP组和IPH组患儿BALF中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P组(P<0.05),IPH组患儿BALF中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IIP组(P<0.05),但HP组患儿BALF中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D患儿BALF中铁蛋白水平升高;BALF中铁蛋白可作为儿童ILD(尤其是IPH)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组织多肽抗原(TPA)含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初次确诊的肺癌和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BALF中TPA含量,并与血清中含量比较,采用ROC曲线确定BALF中TPA的阈值。结果:肺癌患者BALF中TP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P<0.05),BALF中TPA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7%。肺癌患者BALF中TPA含量显著高于血清中的含量(P<0.01)。结论:BALF中TPA的检测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endostatin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and serum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and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statin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prognosis as well as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samples of serum and BALF were obtained from 57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5例,并根据年龄、镜下分型和支气管CT评分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同期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单核细胞和B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76±17.44)%和(41.24±15.65)%,与健康对照组的(65.43±10.00)%和(32.3±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单核细胞比例(9.38±8.1)%高于健康对照组(2.1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炎性浸润型患者和瘢痕狭窄型患者的CD4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CD4细胞/CD8细胞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炎性浸润型患者的单核细胞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溃疡坏死型患者的单核细胞和B细胞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T评分高的组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CT评分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阐明肺结核的免疫致病机理,同时也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Interleukin-6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COPD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支气管肺灌洗液 (BALF)中及肺泡巨噬细胞 (AM)产生的IL 6 ,揭示IL 6与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气肿发生的关系 ,为IL 6提供新的研究领域。方法 检测 6名正常无吸烟人及 2 1名COPD患者BALF中及AM释放的IL 6 ,根据正常人组BALF中IL 6的 95 %正常值可信区限 ,将COPD患者分为二组 ,在正常值可信区限内为第一组 ,在正常值可信区限外为第二组。结果 表明 2组中AM产生的IL 6第二组明显高于第一组 ,且 2组患者肺功能 (Dlco ,FEV1,FEV1/FVC和RV/TLC)有明显差异结论 AM产生的IL 6可能与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有关 ,在COPD患者肺气肿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急性炎症时激肽生成途径。方法:测定肺炎患者(肺炎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激肽,激肽形成酶活性,血浆血管舒缓素(PK)和α2-巨球蛋白(α2-M),并鉴定激肽形成酶活性分子来源。结果:肺炎组BALF中的各种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经凝胶过滤和酶抑制试验鉴定,肺炎患者BALF中主要激肽形成酶活性位于高分子量部分,PK抑制物能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谱。方法: 将58例肺泡灌洗液样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构建5个文库,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病毒群落分析,并对获得的细环病毒及鼻病毒进行阳性样本筛选。结果: 肺泡灌洗液病毒群落组成中,指环病毒科占主体地位(19.4%),其次为圆环病毒科(11.0%),藻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11.0%),人类内源性递转录病毒科(10.2%),痘病毒科(4.9%),逆转录病毒科(3.2%),帚状病毒科(2.3%),小RNA病毒科(0.6%);并发现了4株序列较长的细环病毒,根据细环病毒开放阅读框1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已知的细环病毒在核酸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细环病毒及鼻病毒阳性样本的筛选,发现细环病毒阳性率为11.3%,鼻病毒阳性率为10.0%。结论: 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成功解析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群落组成,病毒群落中指环病毒科占比最高,其中细环病毒因发热导致的炎性环境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