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居家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有PICC带管出院史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和PICC维护管理记录,统计CRI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间歇期并发CRI的影响因素,并筛选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40例患者临床资料,间歇期并发CRI23例(9.58%),并发局部感染19例(7.91%),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9例(3.75%),其中同时发生局部感染和CRBSI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T2DM)、置管时间、发热、平均PICC维护间隔时间、PICC规范维护情况是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8.026,95%CI:3.446~21.574)、合并T2DM(OR=4.873,95%CI:2.554~14.711)、置管时间(OR=3.375,95%CI:1.439~5.911)、维护间隔时间(OR=0.325,95%CI:0.112~0.674)、PICC规范维护(OR=0.502,95%CI:0.387~0.895)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居家患者并发CRI风险较高,高龄、合并T2DM、置管时间长、维护间隔时间长和PICC维护不规范是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CR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合并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PICC-UE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本院2014年6-11月PICC置管的177例实质性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上肢深静脉血栓,观察PICC-UEDVT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77例患者共放置PICC177根,总置管时间为15 115 d,平均置管时间为85.4 d。肿瘤患者PICC-UEDVT的发生率为25.42%,其中症状性PICC-UEDVT的发生率为5.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OR=8.537,95%CI(2.447,29.781),P=0.001]、纤维蛋白原4.0 g/L[OR=6.578,95%CI(2.076,20.845),P=0.001]、D-二聚体2.0 ng/L[OR=4.873,95%CI(1.482,16.025),P=0.009]、置管期间感染[OR=6.069,95%CI(1.789,20.589),P=0.004]是影响DVT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UEDVT发生率为25.42%,其中症状性PICC-UEDVT为5.08%。肿瘤患者置管时有远处转移、纤维蛋白原2.0 g/L、D-二聚体2.0 ng/L、置管期间感染发生PICC-UEDVT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完全血凝堵塞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ICU收治的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完全血凝堵塞分为堵塞组(n=29)与非堵塞组(n=106),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发生完全血凝堵塞29例(21.48%),堵塞发生于输液间歇期22例(75.86%),全胃肠外营养时3例(10.34%),输液过程4例(13.79%);堵塞组年龄>60岁者比例高于非堵塞组(χ~2/P=5.122/0.023);堵塞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非堵塞组(t=6.839、4.848、6.833、5.084,P均=0.000);堵塞组置管类型为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37.93%)、置管时间> 14 d(41.38%)、封管方式为生理盐水(86.21%)、冲封管操作不规范(27.59%)所占比例均高于非堵塞组(χ~2/P=4.133/0.042、4.088/0.043、4.442/0.035、4.069/0.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95%CI)=3.543(2.112~5.994)]、D-D[≥3.0 mg/L,OR(95%CI)=5.223(3.387~8.054)]、FDP[≥25.0μg/ml,OR(95%CI)=3.755(2.717~5.188)]、PLT[≥200×10~9/L,OR(95%CI)=2.776(1.040~7.411)]、Fib[≥5.0 g/L,OR(95%CI)=3.206(2.108~4.877)]、置管类型[CVC,OR(95%CI)=3.130(1.184~8.274)]、置管时间[>14 d,OR(95%CI)=5.842(2.994~11.397)]、封管方式[生理盐水,OR(95%CI)=3.068(1.018~9.249)]为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冲封管规范操作为其保护因素(OR=0.360,95%CI 0.144~0.900)。结论 ICU高凝状态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堵塞发生率较高,老年、高凝状态、CVC置管、置管时间> 14 d、生理盐水封管均为完全血凝堵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和200例T2DM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人均居住面积(OR=6.878,95%CI 0.956~6.778),室内采光不良(OR=5.675,95%CI 0.654~5.767),室内通气不良(OR=4.345,95%CI 0.567~7.675),家庭或同事有结核患者(OR=5.785,95%CI 0.753~6.677),化学烟雾接触(OR=4.242,95%CI 0.753~6.900),粉尘接触(OR=4.478,95%CI 0.867~6.896)是导致T2DM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肺结核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积极控制环境危险因素,以减少T2DM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癌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均接受PICC。分析其化疗间歇期对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学历水平、家庭支持态度与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有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增长、学历低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增长、学历低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是肺癌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和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间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训练集(n=105)、验证集(n=75);2组均根据置管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相关性血栓分为发生亚组与未发生亚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构建与验证预测模型。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25.33%;2组在年龄、BMI、导管内径与血管内径比、合并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史、活动量减少、PICC置管维护知识掌握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5.549,95%CI 1.629~18.904)、BMI(OR=4.519,95%CI 1.341~15.227)、导管内径与血管内径比(OR=7.335,95%CI 2.058~26.143)、合并糖尿病(OR=4.077,95%CI 1.511~10....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46-15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有无移动、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方面的差异。结果 200例肿瘤化疗留置PICC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感染率为10.0%,其中,血流感染2例,局部感染18例,分别占10.0%和90.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导管出现移动(OR=2.342)、化疗次数多(OR=6.397)、合并糖尿病(OR=3.253)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导管出现移动、化疗次数多、合并糖尿病等,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于之 《吉林医学》2013,(35):7550-7550
目的:探讨提高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带管回家进行自我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带管回家的患者进行在院指导,出院后每周电话回访,对下级卫生机构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102例患者中有9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置管、严格的在院指导、正确的健康宣教、下级卫生机构护士的培训导管维护用物的齐备是确保PICC置管患者带管回家进行自我维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膳食、生活方式因素对T2DM的影响,为制定T2DM群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赣州市章贡区、黄金区、南康市(县级市)、兴国县、于都县、上犹县、龙南县、大余县、赣县等35~64岁的常住居民共9 801人进行T2DM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和膳食状况、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筛选T2DM可疑危险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资料8 906份,T2DM患病率为7.7%;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3.633,95%CI:1.805~6.471)、文化程度(OR=8.081,95%CI:2.689~13.378)、家族糖尿病史(OR=2.669,95%CI:1.048~4.332)、高血压史(OR=3.167,95%CI:1.119~5.672)、腰臀比(OR=2.322,95%CI:1.291~3.85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36,95%CI:0.219~0.738)、粗粮的摄入(OR=0.553,95%CI:0.121~0.833)、甜食的摄入(OR=2.284,95%CI:1.776~3.068)及体力活动(OR=0.765,95%CI:0.309~0.977)等9个因素与T2DM患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关联;多因素回归模型拟合发现,年龄(OR=2.412,95%CI:1.409~4.127)和腰臀比(OR=2.673,95%CI:1.461~4.889)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99,95%CI:0.295~0.846)和粗粮的摄入(OR=0.385,95%CI:0.185~0.803)是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T2DM与膳食、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关,且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针对T2DM高危人群和全人群采取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T2D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给药的常用途径,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住的306例PICC置管的食管癌化疗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食管癌手术史、病理类型、食管癌TNM分期、放疗史、静脉血栓史和糖尿病病史)和置管资料(包括穿刺肢体、PICC导管类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PICC相关性血栓共发生25例,发生率为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TNM分期、静脉血栓史、放疗史、PICC导管类型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管癌TNM分期(OR=2.879,95% CI:1.135~3.486)、静脉血栓史(OR=5.048,95% CI:1.712~14.835)和PICC导管类型(OR=3.764,95% CI:1.239~11.985)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食管癌TNM分期、静脉血栓史、PICC导管类型是食管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PICC相关性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朱春晖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0-12,15
目的 调查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维护服务情况,了解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以期提出科学的、可行性的建议.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维护服务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影响患者对PICC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往返交通时间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往返交通时间是对交通便捷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医疗付费方式和往返交通时间是影响收费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PICC进行化疗的患者对化疗间歇期PICC的维护整体比较满意,往返交通时间是影响整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品管圈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控制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资源等系统中关于品管圈在PICC置管术后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查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后,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7919篇,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2728例患者.干预组PICC静脉炎、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8,95% CI:0.16~0.48,P<0.01;OR=0.27,95% CI:0.17~0.42,P<0.01;OR=0.27,95% CI:0.18~0.39, P<0.01;OR=0.25,95% CI:0.13~0.49,P<0.01).结论 应用品管圈有助于降低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发表的研究资料.根据纳入标准筛选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计病例11 296例.其中30篇文献调查了VPA与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情况,合并效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6,95%CI:0.75~1.23,P>0.05).16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采用VAP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的比例要高于采用PICC的患者(OR=27.17,95%CI:18.08~40.83,P<0.05).采用V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采用PICC的患者(OR=0.19,95%CI:0.16~0.22,P<0.01).11篇文献调查了VPA与PICC的生活质量,VAP组患者生活质明显高于PICC组(OR=8.53,95%CI:5.88~12.38,P<0.05).结论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中VPA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李钦领  王杨  代会  葛丽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37-1640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建立客观的临床预警工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58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建立关于导管堵塞的临床预警工具。结果 研究共纳入458例重症患者,其中导管堵塞组患者57例(12.4%),非导管堵塞组患者401例(87.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OR=1.084,95%CI:1.043~1.126)、PICC管留置时长(OR=1.045,95%CI:1.018~1.073)、PICC管静脉高营养(OR=3.025,95%CI:1.305~7.014)及PICC管输血(OR=2.773,95%CI:1.151~6.683)是导管堵塞的独立预测因子。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 ≥ 6个月的34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79例(52.0%),女性165例(48.0%),平均年龄(56.7±16.3)岁。根据透析病程中是否有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52例(15.1%)和非肺部感染组292例(84.9%)。观察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首次透析前肾功能指标、钙磷代谢指标、贫血指标、基础肾病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 60岁(OR=1.833,95% CI:1.216~2.521,P=0.023)、糖尿病(OR=1.542,95% CI:1.178~2.934,P=0.035)、心功能分级(OR=3.325,95% CI:2.154~5.243,P<0.001)和血红蛋白<70 g/L(OR=2.119,95% CI:1.745~3.634,P=0.014)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肺部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年龄 ≥ 60岁、糖尿病、心功能分级和血红蛋白<70 g/L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对其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带管出院患者居家维护和返院维护的效果,评价居家维护方式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6年8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ICC带管出院患者返院维护与居家维护效果比较的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是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全体样本量共计1 374例患者,其中返院维护组730例患者,居家维护组6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居家维护组的局部感染率[RR=3.82,95%CI(2.51~5.83)]、静脉炎发生率[RR=5.51,95%CI(2.08~14.61)]、导管脱出率[RR=2.36,95%CI(1.28~4.34)]、导管堵塞率[RR=1.75,95%CI(1.26~2.43)]、血栓形成率[RR=3.77,95%CI(1.30~10.90)]低于返院维护组;居家维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RR=0.93,95%CI(0.57~1.53)]、导管破损率[RR=0.58,95%CI(0.15~2.27)]、皮肤过敏率[RR=1.08,95%CI(0.36~3.28)]与返院维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前临床证据表明:与返院维护方式比较,PICC带管出院患者采用居家维护方式不会使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该维护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2月住院T2DM患者240例,按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和非DPN组(NDPN组)。分别对2组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婚姻状况、户口类型、付费方式)、体格检查资料(BMI、SBP、DBP)、相关生化资料(FBG、2 h PG、HbA1c、FC-P、2 h C-P、TC、TG、LDL-C、HDL-C、FFA、BUN、UA、Scr)及是否合并并发症(HTN、CHD、DR、DN、PVD)等进行比较,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T2DM患者合并DPN的危险因素。 结果 DPN组的年龄、病程、合并CHD、DR及FBG、FFA高于NDPN组(P<0.05);DPN组的2 h C-P、BUN、UA低于NDPN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58,95% CI:1.051~2.310)、病程(OR=1.758,95% CI:1.078~2.866)、FBG(OR=1.091,95%CI:1.006~1.183)、2 h C-P(OR=0.643,95% CI:0.352~0.843)及合并DR(OR=2.649,95% CI:1.422~4.934)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 年龄、病程、FBG及合并DR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2h C-P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结果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儿童AL患者,分为呼吸道感染组(72例)和非呼吸道感染组(68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  结果  重度贫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2×109/L、血小板<20×109/L、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延长、化疗方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儿童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贫血(OR=2.440, 95% CI:1.073~5.546)、血小板<20×109/L(OR=1.972, 95% CI:1.061~3.663)、低蛋白血症(OR=2.959, 95% CI:1.115~7.853)、IA化疗方案(OR=3.799, 95% CI:1.207~11.957)是影响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贫血、血小板<20×109/L、低蛋白血症、IA化疗方案,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1.2 mm将其分为斑块组(n=105)和无斑块组(n=149).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