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表面麻醉联合环甲膜穿刺组(传统组)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组(超声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T3)各时间段MAP、HR、Sp O2情况;记录呛咳、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2和T3时的MAP、HR均明显高于T1(P0.05);与传统组比较,超声组T2和T3时MAP、HR明显降低(P0.05);且插管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比传统口咽喉表面麻醉更适合困难气道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接受度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颈髓损伤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80例拟行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需要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体表定位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T0)、气管导管进入咽喉(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成功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记录插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及记录患者术后耐管程度。 结果 对照组T1 、T2 、T3 时的MAP和HR均明显大于T0(P<0.05)。超声组T1 、T2 、T3 的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耐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能够满足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需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50-153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清醒经口插管中对困难气道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术前评估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U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30例。在镇静的基础上,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经口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S组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经口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记录入室后5 min(T0),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心率(HR),各个时间点应激反应水平差异,插管过程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U组T1、T2、T3的SBP、DBP和HR水平均低于S组(P0.05);S组T1、T2、T3时肾上腺素(AD)、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浓度(CORT)的浓度高于U组(P0.05);U组插管过程中呛咳、恶心及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的穿刺技术能更好满足困难气道清醒气管插管的需求,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辅助下环甲膜穿刺在鼾症患者清醒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鼾症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对照组、定位组和引导组。在浅镇静状态下,对照组应用体表解剖法行环甲膜穿刺,定位组应用超声定位法行环甲膜穿刺,引导组应用超声引导法行环甲膜穿刺,复合鼻咽部表面麻醉行清醒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入室后(T0)、插管前(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以及插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记录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并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引导组比较,定位组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t=25.073和30.973,P<0.05)。与对照组比较,T2时定位组和引导组MAP、心率明显降低(P均<0.05),RSS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定位组和引导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耐受性评分均明显降低,满意度更高,且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环甲膜穿刺能够更好地满足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需要,定位准确,患者更加舒适,耐受性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有创和无创两种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困难气道需清醒插管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纤支镜喷洒气道表面麻醉(Ⅰ组)和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Ⅱ组).记录入室后5 min(基础值,T0)、环甲膜穿刺注入局麻药或经FOB气管内喷洒局麻药(T1)、FOB过声门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2)、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3)、插管完成1min (T4)、插管完成3 min (T5)时患者的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患者评价.结果 Ⅰ组患者HR、MAP在T3时间点较T0时间点有显著增高(P=0.009,P=0.027),Ⅱ组HR、MAP在T1、T2、T3、T4时间点较T0时间点均有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Ⅱ组HR在T1、T2、T3、T4时间点较Ⅰ组显著增高(P<0.05),Ⅱ组MAP在T1、T3、时间点较Ⅰ组显著增高(P<0.05);Ⅰ组呛咳明显少于Ⅱ组(P<0.05);患者评价Ⅰ组好于Ⅱ组(P<0.05).结论 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纤支镜喷洒气道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更安全舒适,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吴庆忠  吴取  彭涛 《九江医学》2001,16(4):194-195
目的:比较行环甲膜穿刺表麻与否对全麻鼻腔盲探插管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2%利多卡因或1%地止卡因单纯行鼻腔咽喉表麻,B组先用2%利多卡因或1%地卡因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行环甲膜穿刺表麻,再行鼻腔咽喉表麻。观察两组诱导及气管插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射情况。结果:B组在行环甲膜穿刺表麻时的BP、HR明显升高,两组气管插管前后的BP、HR变化及呛咳反射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全麻鼻腔盲探插管不行环甲膜穿刺表麻同样能达到与A组一样理想的表麻效果,创造良好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
中的有效性,为困难气道的管理提供新方法。方法:ASA Ⅰ或Ⅱ级困难气道且拟行经鼻气管
插管的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光棒引导组(光棒组)和盲探组,每组38例。光棒组借助颈
前光点引导进行插管,而盲探组依靠患者的呼吸声引导插管。比较2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
插管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及术后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光棒
组患者插管成功率(89.5%,34/38)高于盲探组(71.1%,27/38)(P<0.05);插管时间[(89.9±26.8) s]短
于盲探组[(134.9±32.8) s](P<0.001);光棒组术后咽痛发生率(14.7%,5/34)亦低于盲探组(40.7%,11/27)(P<0.05);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期间光棒组患者插管中和插管1 min MAP值低于盲探组,2组患者各时间点HR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简单、实用,较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且不良反应少,是困难气道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纤支镜清醒插管时3种诱导方式对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声门表面麻醉、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复合声门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清醒状态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后全麻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59岁.随机分为3组(n=20):声门表面麻醉组(B组);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组(M组);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组(H组).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前5 min充分声门表面麻醉.M组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H组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mL.记录基础值、插管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进入声门、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的BP、HR.、ECG和SpO:;计算各对应点的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记录观察期血压和HR.的最大值;记录患者是否有插管反应.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较,插管前5min,M组血压、HR和RPP均降低(P<0.05),B组和H组保持稳定;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入声门和气管导管入声门即刻,H组血压、HR和RPP保持稳定,B组血压、FIR和RPP均升高(P<0.05),M组ILK和RPP均升高(P<0.05).与B组相比较,插管前5min,M组血压、HR和KPP均降低(P<0.05);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入声门和气管导管入声门即刻,M组HR和RPp较B组低(P<0.05),H组血压、HR和RPP较B组明显低(P<0.05).与H组相比较,插管反应发生的人数B组和M组更多(P<0.05).结论 经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2mL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声门处表麻组能有效抑制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麻药超声雾化联合纤支镜表面麻醉用于纤支镜引导的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烧伤后颈部疤痕挛缩需清醒气管插管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采用超声雾化丁卡因+纤支镜气管内利多卡因表麻(A组)和丁卡因鼻咽、口咽部喷雾+纤支镜气管内利多卡因表麻(B组).记录入室后10min (T0),纤支镜达声门(T1),纤支镜进入气管内(T2,气管导管过鼻腔(T3),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4)时患者的HR、MAP及SpO2记录各组表麻的时间,记录患者在插管操作过程中的躁动及恶心和呛咳发生率.记录患者对清醒插管的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的HR及MAP在T1、T2时较T0时有显著增高(P<0.05),B组患者的HR及MAP在T1、T2、T3、T4时较T0时均有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者的HR及MAP在T1、T2、T3、T4时较A组显著增高(P<0.05).2组患者的Sp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躁动及恶心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插管满意度好于B组(P<0.05).结论 局麻药超声雾化结合纤支镜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为纤支镜引导的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较喷雾表麻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及更好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手术且预期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B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口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局麻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插管成功后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评分;记录入室后(T0)、局麻完成后(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T2)、气管插管完成后注射全麻药物前(T3)的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局麻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到位时呛咳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导管耐受评分均较B组低(P<0.05)。在T0及T1时,两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差异。在T2及T3时,A组患者HR及MAP较B组患者低(P<0.05)。所有时间点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能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陈锐  周期  符琼燕 《海南医学》2010,21(21):49-51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气管插管组(Ⅰ组)和喉罩组(Ⅱ组),每组25例。Ⅰ组用喉镜明视法插入气管导管,Ⅱ组盲探或经喉镜插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min(T2)、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前(T3)、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术后2d随访患者,记录咽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Ⅰ组T2时点比T1时点、T4时点比T3时点MAP和HR均升高(P〈0.05)。而Ⅱ组T2时点与T1时点、T4时点与T3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T2、T3、T4时点的MAP高于Ⅱ组(P〈0.05),在T2、T4时点HR高于Ⅱ组(P〈0.05)。术后Ⅱ组咽痛、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少于Ⅰ组。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发生率少,适合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Macintosh型直接喉镜(MDLS)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0岁、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GSVL组、MDLS组和FOB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GSVL、MDLS或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操作。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每间隔1min的血压(BP)和心率(HR),并记录观察期BP、H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各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时间为横坐标及观察期BP和HR的变化为纵坐标计算气管插管后观察期血流动力学时-效关系曲线下面积(AUE)。结果3组的基本情况和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麻醉诱导后3组的BP和RPP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而HR无显著性变化。经鼻气管插管导致3组的BP、HR和RPP较麻醉诱导后值显著升高(P<0.05)。与基础值相比,气管插管时FOB组的BP、HR和RPP均显著升高(P<0.05),MDLS组气管插管时的HR以及观察期舒张压、平均动脉压、HR和RPP的最大值显著升高(P<0.05),但GSVL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差异均无显著性。FOB组气管插管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观察期HR>100bp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SVL组和MDLS组(P<0.05);虽然观察期的BP在MDLS组和GSV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MDLS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HR和RPP以及AUEHR显著高于GSVL组(P<0.05)。GSVL组的AUEHR和AUESBP显著低于FOB组(P<0.05)。结论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采用FOB时最强,MDLS次之,GSVL最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SGB)对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期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ASAⅡ~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SGB组),每组各15例。SGB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采用第6颈椎气管旁穿刺法行L-SGB。记录入手术室后5 min(T0)、阻滞后10 min(T1)及插管后即刻(T2)、2 min(T3)、5 min(T4)各时点的SBP、MAP、HR,并计算RPP。【结果】NSGB组T2~T4时间点SBP、MAP、HR及RPP较本组插管前T0及T1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GB组T2~T4时间点SBP、MAP、HR及RPP较本组插管前T0及T1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NSGB组和SGB组在插管前T0及T1时间点比较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T2~T4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GB可以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期的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雷米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及插管后血浆组胺浓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40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H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值。结果两组诱导后及插管后血组胺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间的MAP及HR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PP值有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间的HR值有差异,且组间的MAP及RPP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及插管引起的组胺释放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并且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Yao T  Yang XL  Zhang F  Li N  DU HQ  Wang DX  W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48-2051
目的 研究Supreme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25例,使用喉罩(S组)69例和使用气管插管(T组)56例.记录患者插管(罩)和拔管(罩)前后的心率(HR)和血压(MAP)的变化,记录插管(罩)后和气腹后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T组HR和MAP在插管即刻和拔管期间均升高(P<0.05).与T组比较,S组在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的HR和MAP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Ppeak和PET.CO2随麻醉和气腹的影响一致,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罩)期两组均无体动和呛咳出现,拔管(罩)期S组体动、呛咳和咽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Supreme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相同的安全有效的通气效果,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gel喉罩在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T组(气管插管组)、P组(Proseal喉罩组)和I组(I-gel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各型喉罩。记录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时间,置入和拔除喉罩及气管导管前后MAP、HR,术中PetCO2、Ppeak、SpO2,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和术后两天内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I组、P组置入和拔出喉罩对血液动力学干扰更小,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咽喉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P组相比,喉罩置入时间更短(P<0.01)。结论 I-gel喉罩置入比Proseal喉罩置入更快捷方便,术后咽痛发生率更低,更适合肝硬化脾脏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