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与门诊预约就诊服务相结合,签约就诊、定向分诊、预约复诊、协调转诊,促使医生与签约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而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总结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约就诊模式的经验,并对服务模式的效果加以讨论,以期为在中国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当下"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制度的实施现况,探索社区居民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的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上海市居民项目签约率、推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 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及上海市郊区3个不同区县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总计1 800人,回收有效问卷1 720份。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目前社区就诊人群"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率较高,达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的认知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越高、文化程度越低、长期用药居民越倾向于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 结论 目前"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在社区签约推广状况良好,社区就诊居民签约率高。进一步推广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于签约项目的认知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增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加大签约体系中关于配药和转诊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居民进行签约,为分级诊疗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及环境。   相似文献   

3.
魏绍明  李娟  刘奎 《广西医学》2022,(4):430-437+442
目的 探讨新疆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指导框架,构建基于个体特征、政策认知、一级医院服务可及性的评价方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地区8所医疗机构就诊的2 306名患者展开调查,分析个体特征、政策认知、一级医院服务可及性对新疆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户籍、月收入、医保类别、商业补充险参保情况的患者首诊医疗机构的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双向转诊、首诊负责制、家庭医生管理、医药分开政策、分级诊疗、社会医保政策6类政策了解程度不同的患者,以及到达最近的一级医院所耗费的时间不同、候诊时间不同的患者,首诊医疗机构的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0岁以上、维吾尔族、月收入低于3 000元及对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管理、分级诊疗政策十分了解或比较了解的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时更倾向于一级医院;城镇居民、参加兵团医疗保险、对医药分开政策和社会医保政策有一定程度了解(十分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到达最近的一级医院所耗费时间>40 min、候诊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庆市慢病患者对于分级诊疗的认知、态度和就医意向.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9所公立医院及9个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25例慢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就医意向的差异及对分级诊疗认知情况.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患者比公立医院慢病患者更易选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51,P<0.01).1125例慢病患者中有31.2%从未接触过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和公立医院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能力满足治疗需求、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倾向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和公立医院患者在了解目前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制度情况、向下转诊有利于使疾病得到连续长期的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需完善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引导慢病患者基层首诊,同时在医联体内建立高效双向转诊机制,扩大分级诊疗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5.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蔡利强  侯进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14-3817
目的 探讨“1+1+1”组合签约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为下一步家庭医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选取2017年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进行“1+1+1”组合签约的6 39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大团社区卫生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调阅组合签约前后家庭医生服务效果信息(包括组合签约居民基本情况和选择区/市级医疗机构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处就诊的次数及医疗费用,首诊服务、慢性病配药服务及转诊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组合签约后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医生处就诊次数在中心就诊次数中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1%(66 901/111 120)比43.07%(47 891/111 204),χ2=22.328,P<0.001〕。组合签约前后在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位就诊次数分别为15(25)、15(24)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8,P=0.967);组合签约后居民家庭医生处中位就诊次数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次比7(14)次,Z=24.641,P<0.001〕。组合签约后居民中位年医疗费用低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018.8(4 398.7)元比2 247.8(4 911.4)元,Z=10.542,P<0.001〕。签约前后社区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慢性病配药机构选择、转诊机构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签约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首诊机构及慢性病配药机构者占比、选择上转至区/市级医疗机构及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签约后抗生素处方占比、门诊补液占比低于组合签约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建立稳定契约关系,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控制医疗费用、影响就医行为、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长宁区的10个街道/镇抽取社区居民3 040例。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最近一次患病的就诊医疗机构、选择就诊医疗机构的原因、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情况,问卷有效回收2 750份。另于2016年6月,对该3 040例居民进行追踪调查,确定问卷有效回收的居民2 004例。结果 2013年和2016年分别有51.4%(213/414)、40.7%(209/514)的签约居民最近一次患病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签约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就诊方便(27.7%,180/649)、病情轻(13.4%,87/649)、费用较低(11.6%,75/649)。2013年和2016年分别有7.6%(45/589)、11.9%(77/649)的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46.7%(36/77)的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转诊,83.3%(40/48)的未签约居民通过普通门诊转诊;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民签约后就诊行为有所改善,但转诊服务利用率较低,分级诊疗格局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鲍勇  许速  杜学礼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27-1828
(接2013年第11卷第11期) 2.2我国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制度设计 2.2.1体制机制区域内居民选择医疗联合体内的社区医院定点签约,实现首诊在社区,随后社区医院可根据病情选择转诊至同一联合体所属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医保可根据联合体所签约居民人数实行总额预付,以此解决双向转诊一直难以真正实现的关键点“经济利益”纠葛,可实现“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通过节约医疗资源,也节省了患者的实际支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1+1+1”签约下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抽取社区居民600例。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对“1+1+1”签约的知晓和签约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情况、患病后首诊选择的医疗机构。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结果 580例社区居民中,有社区首诊意愿的居民463例(79.8%)。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1+1+1”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不知晓的居民,已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未签约的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固定就诊医生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无固定就诊医生的居民,对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技能水平感到满意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一般/不满意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签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有固定就诊医生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1+1”签约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进而促进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患者的角度探讨制约双向转诊实施的因素,促进长沙市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长沙市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将其分为高、中、低3等,每等级2个区,共6个区,再按照其经济情况划分为高、中、低3等,分别选取2个基层医疗机构,随机抽取36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特殊参与双向转诊的患者、医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到基层医院首诊为60.9%,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为21.1%,经历过双向转诊并且对双向转诊服务满意的为85.7%,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愿意经过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上级医院为82.9%,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愿意经过上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疗构进行康复治疗为77.6%.结论 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较少,家庭契约式服务签约率较低,双向转诊知晓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对所建立的双向转诊路径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机制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项目、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结论 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路径作为一个疾病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医疗大数据研究出生时对应的五运六气与后天患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病历资料来源于山东省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221 556例临床病案,经过数据预处理清洗后保留136 775个有效病例,其中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6 476例作为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128例,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二级医院与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月的治疗,A组为干预组50例,实行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B组为对照组50例,为所有自发到同仁医院内分泌专科和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压(MAP)及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12月的FBG,2hPG,HbA1c,M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分别<0.05、0.01)。②治疗12月后,A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③治疗后,A组的血脂控制较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且优于B组(P值分别<0.05、0.01)。④治疗12月后,A组患者的HOMA-IR低于B组,ISI高于B组(P值均<0.05)。⑤治疗后,A组按时复诊率,服用调脂药、阿司匹林率高于与B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 2型糖尿病实施双向转诊有助于医疗治疗一贯性,实现良好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联体模式下漯河市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调查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途径的看法和态度、了解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决定权的看法,探讨双向转诊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顺利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方法 本研究2019年7—12月进行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8所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二级、三级医院各2所,随机从中抽取医务人员300名和当日住院或在门诊就医的患者300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85份,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程度仅为27.92%,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55%的患者选择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36.90%的患者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院患者与社区患者就诊意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对双向转诊实施途径的看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5.88%的医院医生和74.21%的社区医生认为双向转诊的决定权在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二级医院患者向下转诊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下转意愿与月均收入、医疗保障形式、患病首诊医疗机构和是否有转诊经历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下转意愿与其医疗保障类型及患病首诊地点有关.结论:基层地区可充分利用新农合制度,调整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引导新农合患者向下转诊,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的利用度;良好的首诊倾向有利于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因此要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制,努力改变患者就医习惯,解决上转容易下转难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从社区门诊转到我院心内科的高血压患者和我院心内科转诊到社区门诊的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自愿到我院心内科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再次就诊率为73例次,研究组再次就诊率为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研究组的总费用、检查费用以及诊疗费用与药费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总费用和检查费用以及诊疗费用与药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25,19.4521,16.0342,20.3134,P0.01)。研究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对医疗费用满意度、对诊疗技术满意度以及对转诊疗效满意度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对医疗费用满意度、对诊疗技术满意度以及对转诊疗效满意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11~11.4722,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0%(97/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0%(93/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χ2=0.35,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是可行的,能有效的缩短首次就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深圳市社区居民医疗保健就诊流向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和态度,分析其与居民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并采用整群随机法抽取2544名居民,调查他们日常医疗保健就诊流向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和态度。结果2544名居民中选择社卫中心作为日常医疗保健就诊去向的占59.55%,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内建设社卫中心者占88.71%,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的居民就诊流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及其实际就诊情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居民对社卫中心建设的态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无关,而与其健康状况有关(P<0.05)。结论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深圳市大多数居民日常医疗保健就诊的主要卫生服务机构,居民的就诊流向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及在社卫中心的就诊率与其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应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所建立的适用于我国城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社区照顾路径进行评价。结果 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满意度、依从性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结论 2型糖尿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服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疾病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