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宁夏某医学院医学生抑郁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宁夏某医学院2017~2021级各专业本科生24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抑郁者100人,抑郁检出率41.5%,其中轻度抑郁76人(76.0%),中度抑郁18人(18.0%),重度抑郁6人(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生源(OR=2.500,95%CI:1.246~5.016)、大一、大二年级(OR=2.435、1.382,95%CI:1.053~4.972、1.047~2.869)、父母婚姻关系差(OR=1.295,95%CI:1.128~5.678)、临床医学专业(OR=1.253,95%CI:0.731~2.014)、重组家庭(OR=2.551,95%CI:1.310~5.978)和特殊结构家庭(OR=2.238,95%CI:1.079~6.717)为医学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生抑郁状况较严重,且与生源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医学院校应加强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延吉市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预防和改善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吉林省延吉市一所小学校705名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性别、独生子女、运动、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睡眠时间及质量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组705名高年级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5.3%,抑郁组不运动、使用电脑、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入睡过晚所占比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OR=0.546,95%CI:0.355~0.838)是保护因子,电脑的使用(OR=1.634,95%CI:1.053~2.536)和睡眠不足(OR=3.646,95%CI:2.150~6.182)是危险因子,睡眠不足且不运动组抑郁风险是睡眠充足且运动组的8.381倍(95%CI:3.943~17.813).[结论]运动、睡眠时间不足及每天使用电脑可增加抑郁风险,且睡眠不足和运动在抑郁患病风险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孕晚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发生状况,探讨影响因素,为孕晚期妇女的心理健康调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的孕晚期妇女606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焦虑发生率为33.3%(95%CI:29.5%~37.1%);抑郁发生率为56.7%(95%CI:42.8%~60.6%)。个人为独生女(OR=0.55;95%CI:0.36~0.83),计划内妊娠(OR=0.54;95%CI:0.35~0.81),参与医保(OR=0.75;95%CI:0.43~0.87)是发生焦虑的保护因素;有重大疾病史(OR=2.34;95%CI:1.15~4.77),和丈夫家人同住(OR=2.75;95%CI:1.72~4.39)、和自己家人同住(OR=2.25;95%CI:1.23~4.10),妊娠压力源3升高(OR=1.65;95%CI:1.19~2.27),其他妊娠压力升高(OR=1.63;95%CI:1.11~2.39)是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0.53;95%CI:0.39~0.73),职业为工人(OR=0.45;95%CI:0.28~0.73),有不良妊娠史(OR=0.26;95%CI:0.12~0.59),计划内妊娠(OR=0.39;95%CI:0.26~0.59)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在农村(OR=3.23;95%CI:1.73~6.03),妊娠压力源3升高(OR=1.41;95%CI:1.03~1.92)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焦虑、抑郁自评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孕晚期妇女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该人群的心理健康调适。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妊娠早、中、晚期睡眠质量,分析基本人群特征、孕期特征、生活、工作习惯与环境暴露因素对孕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检至分娩的334例孕妇,调查其基本人群特征和生活、工作习惯、环境暴露因素及孕11~13+6周、孕24~27+6周、孕32~36+6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析基本人群特征、孕期特征、生活、工作习惯与环境暴露因素与妊娠各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各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妊娠早、中、晚期睡眠质量差(PSQI>5分)的发生率分别为45.51%、37.41%和47.31%,68.56%孕妇发生过睡眠质量问题,20.96%孕妇在妊娠早、中、晚期均发生睡眠质量问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OR=1.751, 95%CI:1.091~2.809)、噪音(OR=1.790, 95%CI:1.065~3.009)、妊娠早期食欲差(OR=2.343, 95%CI:1.266~4.336)是影响妊娠早期睡眠质量问题的危险因素;痛经史(OR=2.0...  相似文献   

6.
管斌  刘红  高慧  蒋晓敏  朱鹏 《安徽医学》2013,34(6):824-828
目的分析城市地区孕妇孕期饮食变化状况和孕晚期心理抑郁情绪,探讨其中关联。方法对2008年1~10月在某医院分娩的2 522名孕产妇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孕妇的年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孕期增重与孕晚期抑郁情绪存在显著关联。在控制多种混杂因素后,谷类摄入明显增加(OR=1.60,95%CI:1.13~2.25)以及豆类(OR=2.05,95%CI:1.19~3.52)、奶类(OR=1.83,95%CI:1.01~3.30)和水果(OR=2.11,95%CI:1.04~4.41)摄入减少与孕晚期心理抑郁情绪风险增加存在显著关联,而补品摄入减少(OR=0.69,95%CI:0.05~0.96)与孕晚期心理抑郁情绪风险减少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孕期食物摄入变化与孕晚期心理情绪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应当进一步开展糖代谢异常在孕期饮食改变与抑郁情绪关联中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孕期焦虑与抑郁情绪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自制的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69名孕32~34周孕妇进行测试,并与269名健康已婚未孕妇女比较.结果 269名孕妇状态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2.3%,特质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3%,抑郁情绪发生率为9.3%.孕期状态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已婚未孕妇女(t=6.69、18.86,P<0.01).孕期与焦虑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户籍类型(OR=2.89,95%CI=1.95~3.86)、既往胎儿-婴儿死亡(OR=4.88,95%CI=3.15~5.03)、担忧产后经济问题(OR=3.27,95%CI=2.05~3.71)、夫妻关系(OR=43.36,95%CI=38.26~47.53)、婆媳关系(OR=39.22,95%CI=35.61~41.39)、担忧分娩安全(OR=1.58,95%CI=1.26~1.90)和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OR=6.31,95%CI=5.11~7.22);孕期与抑郁情绪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户籍类型(OR=2.76,95%CI=1.83~3.68)、夫妻关系(OR=39.38,95%CI=37.23~44.53)、担忧产后婴儿健康(OR=7.12,95%CI=5.99~8.33)、是否参加孕妇学校(OR=3.76,95%CI=2.58~4.83)和担忧产后经济问题(OR=3.52,95%CI=2.28~4.36).结论 孕期焦虑、抑郁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在今后的孕期保健中,不仅要关注孕妇的生理状况,还应注意其心理状态,避免孕妇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 妊娠期总增重与分娩孕周紧密相连,选择增重速率作为研究指标,可以减少孕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目前有关妊娠期增重速率的既定建议存在争议且很少有研究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GDM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生产并纳入"杭州市母婴健康队列"(注册号:ChiCTR1900026149)的37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2021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推荐的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速率过慢组(n=115)、增重速率正常组(n=152)和增重速率过快组(n=103)。分析三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结局。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661,95%CI(1.291,9.460)〕、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R=2.288,95%CI(1.090,4.805)〕、高脂血症〔OR=2.085,95%CI(1.656,6.630)〕及分娩巨大儿〔OR=4.591,95%CI(1.238,17.031)〕的危险因素(P<0.05),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分娩早产儿〔OR=0.117,95%CI(0.014,0.959)〕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孕妇妊娠期增重不合理现象普遍,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增加了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脂血症及分娩巨大儿的风险,但降低了发生早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中期血脂的变化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定期孕检并分娩的GDM孕妇600例,并以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600 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孕中期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水平。详细记录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利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GDM妇女孕中期血脂水平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孕中期TG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G:2.69 mmol/L vs. 2.36 mmol/L,HbA1c:5.08% vs. 4.8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GDM组的TG(OR=1.31,95%CI:1.01~1.71)及TC水平(OR=1.70,95%CI:1.06~2.70)显著增加了孕妇患妊高症的风险;GDM组的TG水平增加了其剖宫产(OR=1.22,95%CI:1.07~1.38)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OR=1.17,95%CI:1.04~1.32);正常孕妇组的TG水平增加了其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OR=1.14,95%CI:1.00~1.30,P < 0.05)。结论:GDM孕妇孕中期的血脂水平升高,孕中期的高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其妊高症、剖宫产以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慢性病发病风险上升,而睡眠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近年糖尿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调查贵阳市中老年(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睡眠特征及糖尿病现患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10月,在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四个区县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其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运动频率、三餐规律饮食情况、生育史、绝经状况、高血压患病、体质量情况、中心性肥胖、午睡、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等情况,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 758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进行分析。其中,自我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50例,自我报告患病率为5.4%。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且非在婚、汉族、运动频率≥1 d/周、三餐规律饮食、已绝经、高血压患病、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午睡、夜间睡眠质量差所占比例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626,95%CI(2.463,5.337),P<0.001〕、中心性肥胖〔OR=1.782,95%CI(1.111,2.858),P=0.017〕、午睡情况〔OR=1.727,95%CI(1.161,2.569),P=0.00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682,95%CI(1.140,2.482),P=0.009〕是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非高血压患者午睡〔OR=1.888,95%CI(1.038,3.435),P=0.03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993,95%CI(1.115,3.563),P=0.020〕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而中心性肥胖者的午睡情况〔OR=1.588,95%CI(1.033,2.442),P=0.035〕也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超重或肥胖与夜间睡眠质量差〔OR=1.759,95%CI(1.098,2.820),P=0.019〕、中心性肥胖与午睡〔OR=1.186,95%CI(1.254,2.628),P=0.002〕两项交互项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夜间睡眠质量差、午睡行为可能是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肥胖可能在睡眠特征与糖尿病的关联中发挥修饰作用,糖尿病防制策略的完善应注意综合考虑睡眠障碍、肥胖、高血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同期住院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的调查,将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14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将未发生ASD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专业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SAS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VAS)和一般资料的调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对ASD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关系、出血量、出血次数、出血诱因、疼痛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睡眠质量、是否恐惧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ASD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435,95%CI:0.202~0.938)、文化程度(OR=0.573,95%CI:0.419~0.784)、出血诱因(OR=0.014,95%CI:0.000~0.410)、疼痛程度(OR=0.442,95%CI:0.221~0.886)、睡眠质量(OR=0.531,95%CI:0.379~0.744)为ASD的保护因素,年龄(OR=1.861,95%CI:1.119~3.095)、主要照顾者(OR=1.871,95%CI:1.172~2.987)、是否伴有其他症状(OR=33.219,95%CI:6.069~81.383)是AS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主要照顾者关系、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AS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预警及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市某区妇幼保健所收集该区2008至2009年间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共2 148份,对其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区2008至2009年间妊娠...  相似文献   

14.
姚雪梅  成伟兵  肖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072-4076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其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于乌鲁木齐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845例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成分测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好),并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量身体成分。测定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四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脂肪组织指数(F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影响。结果 845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男162例,女683例;平均年龄(64.2±7.7)岁。睡眠质量较差的男37例(22.8%),女231例(33.8%)。女性睡眠质量较好者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肥胖发生率、FMI均小于睡眠质量较差者(P<0.05)。不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男性身体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时间<6 h者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肥胖发生率、FMI高于睡眠时间6~8 h、>8 h者(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影响,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后结果显示,女性睡眠质量较差者较睡眠质量较好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OR=1.83,95%CI(1.21,2.76),P<0.05〕;以睡眠时间6~8 h为参照,睡眠时间<6 h的女性发生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风险均增加〔OR=1.77,95%CI(1.17,2.66),P<0.05;OR=1.65,95%CI(1.16,2.37),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身体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男性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其身体成分无影响。改善中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增加实际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其体脂肪率、肥胖发生率,从而促进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 (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BMI(OR=1.194,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95%CI:1.025-25.496,P=0.047)和双胎妊娠(OR=5.129,95%CI:2.377-11.067,P<0.01)是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与新鲜移植周期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OR=0.422,95%CI:0.219-0.814,P=0.010)是晚期流产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既往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高BMI和双胎妊娠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FET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HIV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94例HIV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信息包括人口特征、妇产科病史、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史、HIV传播途径以及HIV疾病状况(包括入组时的CD4计数、HIV RNA病毒载量和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LBW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194名婴儿中,38例(19.6%)为LBW(< 2500 g)。LBW婴儿与非LBW婴儿在入组体重、怀孕期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入组CD4计数、入组HIV RNA病毒载量和分娩时孕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体重轻(OR = 2.14,95% CI = 0.84~4.05,P = 0.013)、入组时CD4计数(OR = 6.02,95% CI = 1.50~24.13,P < 0.001)、入组时HIV RNA病毒载量(OR = 3.34,95% CI = 1.70~6.55,P < 0.001)和分娩时孕龄(OR = 12.90,95% CI = 2.03~81.88,P < 0.001)是LBW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孕妇HIV疾病状况与新生儿LBW相关。HIV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HIV母婴传播,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3 068)。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5个指标中重要性排序前6位的变量分别是自评总体健康、午休时长、生活满意度、夜间睡眠时长、受教育程度、婚姻满意度。3 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 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 389例(4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710,95%CI(1.422,2.05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OR=0.663,95%CI(0.507,0.866)〕、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06,95%CI(0.425,0.601);>8 h:OR=0.435,95%CI(0.324,0.580)〕、代际情感支持〔较多:OR=1.297,95%CI(1.077,1.56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OR=5.179,95%CI(3.814,7.133)〕、婚姻满意度〔不满意:OR=3.181,95%CI(2.264,4.526);无配偶:OR=1.243,95%CI(1.004,1.538)〕、自评总体健康〔一般:OR=1.512,95%CI(1.199,1.915);不好:OR=3.918,95%CI(3.056,5.043)〕、慢性病〔有:OR=1.232,95%CI(1.041,1.457)〕、童年健康状况〔一般:OR=1.349,95%CI(1.107,1.644)〕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待产期孕妇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探讨待产期孕妇抑郁情绪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的待产期孕妇共20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待产期孕妇孕产史和待产期孕妇孕前及孕期身体状况及保健情况对抑郁倾向的影响。结果:203例住院待产期孕妇共检出抑郁倾向者53例,阳性率26.1%;<30岁、30~39岁和≥ 40岁的待产期孕妇抑郁倾向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工作状况、超重或肥胖和孕前增补小剂量叶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分析,孕妇孕前超重或肥胖为抑郁倾向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性是非超重或非肥胖者的2.335倍(OR=2.335,95% CI:1.101~4.954,P < 0.05)。结论:住院待产期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倾向,特别是孕前高体质量孕妇,应着重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妊娠期抑郁是常见的妊娠应激性反应之一,发生率较高,影响本人和新生儿健康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出现自伤、自杀意念和行为。开展妊娠期女性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对于预防围生期不良事件、促进围生期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基本资料调查表对广东省两家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共448例妊娠期女性进行调查,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期抑郁、自杀意念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女性抑郁率、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47.8%和6.9%,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s=0.250,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业或家庭主妇、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精神质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OR=1.568、1.860、1.539,P<0.05),居住地为农村、社会支持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2.703、12.148、5.374、15.550,P<0.05)。结论 妊娠期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严重心理问题的筛查,要重点关注失业或家庭主妇(无稳定职业者)、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低、社会支持水平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及精神质维度得分高的孕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