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受到环境恶化、吸烟人数以及废气排放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Ⅰa~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然而传统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侧肢体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少数患者惧怕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胸腔镜手术的出现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难题。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于苗子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75-377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创伤程度,缩短引流和住院时间,术后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临床上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伟 《中外医疗》2013,(28):99-100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全胸腔镜的手术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参数。结果两组胸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3.844、3.906、3.9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生产率分别为95%和92.5%,χ2=1.8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手术疗效显著好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秋生 《海南医学》2014,(13):1980-1982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组)30例和对照组(开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对比两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病灶直径小于5cm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54-56+5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A组,40例)和传统手术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合术后引流量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1年存活率和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对于传统手术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实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60例,手术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全程非直视下完成,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左肺上叶切除13例,左肺下叶切除16例,右肺上叶切除17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9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余手术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245min,平均16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引流量100~420ml,平均135ml;住院日7~15d,平均10d。随访1~24个月,全部生存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适于经过选择的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0.
毛建林  郑喆  毛卫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27):152-153,155
目的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各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为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7例按病理分期分为两组,Ⅰ期组56例,Ⅱ期组61例,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3年随访率等情况。结果Ⅰ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Ⅱ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98.2%,Ⅱ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在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诊治的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长春瑞宾联合顺铂化疗;实验组则再给予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免疫学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白细胞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CD+4、CD+4/CD+8、NK细胞的增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艾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采用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10例,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参照组,探究组采取胸腔镜治疗,参照组进行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失血量、院内治疗时长、免疫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探究组治疗中失血量平均为(163.13±7.53)mL,在院内接受治疗时长平均为(7.34±1.37)d,治疗后的探究组免疫指标如IgG水平为(12.03±2.17)g/L,同时探究组产生不适症状的人数(6例),以上数据相比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在不影响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促进病情的恢复,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36.0%)、控制率(64.0%)高于对照组(12.0%、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热疗的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控制率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腔镜在肺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手术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胸外科收治的、接受肺部手术患者3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该组患者皆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有死亡例数发生,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显著要低于对照组42.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3.5±7.6)min、拔管时间(3.8±0.9)d以及住院时间(8.1±2.4)d皆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72.3±4.1)mL少于对照组(149.7±7.8)mL,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应用于肺部手术中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反应轻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许坤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78-187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27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血清CA125、CEA及CA242水平进行检测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血清CA125、CEA及CA2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较佳,且安全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数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7例。对照组给予TP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种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与Ⅲ期患者PC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PCNA高度表达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异常表达和肺癌发病、进展与转移间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肺癌恶性程度与预后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连续观察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53例采用培关曲赛单药维持治疗患者,24例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维持治疗,21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每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达到ORR的患者继续维持治疗,其它患者换药治疗,同时记录维持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个周期维持治疗后培美曲赛组、多西他赛组、吉西他滨组ORR率分别为24.53%、8.33%、0.0%(P<0.05).培美曲赛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8.7±1.3)月,明显长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三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关曲赛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Ⅰ~Ⅱ级、Ⅲ~Ⅳ的发生率分别50.94%和11.32%,略低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三组在其它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轻,完成治疗比例高,无进展生存期长,是提高预后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