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微创治疗髌骨下极袖状撕脱骨折伴髌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髌骨下极袖状撕脱骨折伴髌腱断裂患者3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带线锚钉微创治疗,观察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关节活动度、Bostman评分,同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关节活动度、Bostman评分逐渐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带线锚钉微创可有效治疗髌骨下极袖状撕脱骨折伴髌腱断裂,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髌骨下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3~24个月随访,1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锚钉松动、拔出。膝关节疗效评定,优14例,良2例。结论应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中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膝关节可以早期进行屈伸功能锻炼,同时也可以降低低位髌骨的发生,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李良  陈运庆  李海波  伍星 《海南医学》2013,24(18):2729-2730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上下极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上下极骨折28例,其中髌骨上极骨折6例,髌骨下极骨折22例。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活功能。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28例切口一期愈合,其中切口下血肿1例,无切口感染,锚钉脱落、骨折移位病例。28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周。膝关节功能: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上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所用手术器械少、固定牢靠、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带锚线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64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带线锚钉及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锚钉组33例: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切除组31例:采用髌骨下极切除髌韧带重建的传统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锚钉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髌骨下极切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下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结合减张线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尾端带线锚钉结合减张线法治疗13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女8例,男5例;年龄48-73岁,平均(61.1±7.1)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7 d,平均(4.9±4.8)d。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评定术后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2±8.6)个月。除l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愈合良好,锚钉无松动、脱落。术后6个月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8.5±1.6)分。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锚钉结合减张线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置物,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锚钉组和髌骨下极切除组各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逐层切开分离显露骨折断端,分别采用带线锚针和髌骨下极切除术治疗,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合适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锚钉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 0%,明显优于髌骨下极切除组的80. 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6±1.3)个月,未见血管及神经等损伤,其中锚钉组于术后第7天出现1例锚钉松动脱出,经二次手术置入2枚锚钉固定,术后一期愈合. 髌骨下极切除组出现屈膝困难3例,髌股关节炎4例,后期行保守治疗. 结论: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保留了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的恢复了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双固定系统修复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术后进行随访以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3个月;无髌骨再次脱位或半脱位,术后6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患膝关节Lysholm及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等客观指标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避免取自体肌腱,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例16 例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撕脱骨折,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全部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0.6分.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粉碎性撕脱骨折是一种的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可吸收材料治疗2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2~64岁,平均(43.0±4.1)岁;膝关节正中纵行切口,2枚4.0mm半螺纹可吸收钉于髌骨纵轴加压固定,1.5mm可吸收棒辅助固定;1号PDS II可吸收线环扎髌骨,并修复股四头肌腱扩张部;术后膝关节卡盘支具固定12周,随访终末行Bostman髌骨骨折评分,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30.0±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50±1.30)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按Bostman评分评定疗效: 优22例,良4例,优良率100%。随访终末,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3.3°±1.4°(伸),132.8°±4.1°(屈),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加PDS可吸收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行带线锚钉固定治疗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科收治的56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27.6±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实施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髌骨下极切除法,并且创伤更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用丝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2例.其中髌骨下极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8例,横形骨折2例.术后经12至31个月随访,按胥氏标准评定结果,优15例,良7例.作者对手术方法、适应证,有关生物力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采用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了1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6.4±11.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8±1.1)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3例,运动创伤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片检查结果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检查示10例患者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为132.0°±12.3°;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8.5±1.8)分,优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带线锚钉固定修复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髌骨软骨骨折病例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7 ~ 28岁,均为外伤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伴髌骨软骨骨折,术前Lysholm评分为(63.8±7.2),VAS评分为(8±1.7).均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方法修复髌骨软骨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采用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应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KSS功能评分分别为(80.4±13.8)分、(88.4±6.1)分、PS评分分别为(19.6±4.6)分、(24.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11.2)分、(76.3±12.4)分和(17.1±3.3)分、(18.5±2.2)分,而VAS评分[(3.3±1.1)分、(2.4±0.9)分]低于对照组[(4.3±1.3)分、(3.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置换髌骨可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对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钢丝双褥式缝合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运用钢丝双褥式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38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21例。本组均为骨折块6块以上,大多数骨折块小于10mm~2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根据王Rockwood髌骨骨折分型均为V型骨折,采用钢丝双褥式缝合进行治疗,根据陆裕朴等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老年患者均获得(12~31)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以及软组织激惹,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陆裕朴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8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对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尤其是髌骨下极粉碎严重,无法行克氏针张力带予以有效固定者,钢丝双褥式缝合法可有效的保留髌骨的长度,避免髌骨下极切除引起伸膝无力,减少髌股关节炎以及(错格)现象的发生,较少的内固定物有效的减轻了软组织激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及聚酯纤维线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6月43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及聚酯纤维线治疗,术后通过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X线片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期间复查X线片见髌骨恢复正常长度,骨折固定牢靠。术后随访时间12~36周,平均24周,随访率88%,复查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髌骨位置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髌骨未出现脱位。术后膝关节100°~135°,平均125°。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胥少汀综合评定方法评定,本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及聚酯纤维线的联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疗效确切,早期的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达到稳定的骨折固定,牢固的骨性愈合,满足患者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的方法治疗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观察其并发症并评价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纵向钢丝捆绑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15例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4.5±6.9)岁,平均伤后(4.5±1.4) d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情况、骨折的类型等进行记录和分析,患者行术前CT检查以判断和测量下极骨折块的形态和大小,术后对患者进行连续随访,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并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在最终随访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为(13.1±2.1)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6.7°±6.9°,与对侧肢体相比,屈曲活动范围平均减少10.3°±8.8°。根据Bstman评分系统评判,优良率达100%,平均(28.9±1.1)分。结论: 对于未累及关节面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可首先通过纵向钢缆捆绑复位并且维持复位,同时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可提供非常可靠的骨性固定,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满足术后即刻开始功能康复的要求,膝关节功能可得到很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并内外侧支持带损伤,在髌骨骨折内固定同时修复支持带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对2010-2011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56膝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机分组,其中有A组(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24膝、B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组)17膝、C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15膝;术后随访5~10个月,分别通过30°、60°、90°髌骨轴位片对比各组髌骨轨迹的变化,并测量髌股合适角判断有无髌骨不稳定,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髌骨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支持带组,7膝出现不同程度的髌骨不稳定;髌骨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髌股合适角正常。髌骨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组4膝术后持续性疼痛(其中2膝术后髌骨脱位,需再次手术),髌骨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各1膝术后持续性疼痛。按胥少汀综合评分法,髌骨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组优良率为76.5%,髌骨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优良率均为95.8%,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优良率均为93.3%。结论:对于髌骨骨折并内外侧支持带损伤,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该修复支持带,有利于髌骨稳定性的恢复,减少髌股关节炎及髌骨脱位后遗症的发生,更好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治疗髌骨骨折120例,其中A组38例采用粗丝线或可吸收粗线环形缝合固定,B组44例采用AO改良张力带固定,C组38例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结果A、B、C三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1.05%、81.82%、89.47%;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4.21%、90.91%、97.37%。结论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可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而后二种方法更佳,且缝合固定法由于不可避免的外固定,而在治疗近期可对膝关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