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建立健康青年人改良式多方向伸展测试(m MDRT)的稳定性界限正常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mMDRT评估了81例健康青年人,分别记录其8个方向(正前、右前、右侧、右后、正后、左后、左侧、左前)的静态平举和动态前伸值。结果:静态平举时,正前和正后最小,分别为(67.86±6.36)cm和(70.99±6.07)cm,显著性小于其他方向;右后和左后分别为(72.05±5.82)cm和(73.19±4.95)cm,稍大于正前和正后,但显著小于其他方向;右前、右侧、左侧、左前数值分别为(76.03±7.56)cm、(75.90±6.91)cm、(75.77±5.31)cm和(77.43±7.16)cm,相对较大。动态前伸时,正前、右前和左前数值最大,分别为(98.12±8.88)cm、(98.67±9.98)cm和(97.86±9.68)cm,显著性大于其他方向(P0.05);其次为右侧和左侧方向,分别为(93.09±9.72)cm和(92.42±8.26)cm,小于正前、右前和左前方(P0.05),但大于右后、正后和左后方(P0.05);其余右后、正后和左后三个方向数值最小(P0.05),分别为(87.76±8.13)cm、(85.30±7.92)cm和(87.90±7.27)cm。结论:mMDRT评估可以较好地反映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量表(QUEST)的信度和效度,为其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原著者允许并授权后,将英文版QUEST量表翻译成中文.研究对象为70例在康复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选取30例检测重测信度(间隔2周),随机选取30例检测评分者间信度.50例同时接受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与中文版QUEST量表测试,分析PDMS-FM原始分与中文版QUEST量表各分测试原始分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两者之间的平行效度.结果:中文版QUEST量表的各分测试原始分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评估者间信度(ICC值>0.90),中文版QUEST量表与PDMS-FM测试的各项分测试原始分测试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7~0.921).结论:本次研究确立了中文版QUEST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种可以有效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技巧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中文版上肢功能障碍问卷(DASH)用于手与上肢外伤的信度和效度,为手与上肢外伤患者提供综合疗效指标的评估方法。
方法:招募手与上肢外伤患者964例参与研究。患者入院时进行DASH问卷自评,3天内进行问卷的第2次评估。采用Cronbach α信度系数、折半信度法、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 ICC)进行问卷信度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的分析。
结果:①DASH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DASH总分Cronbach α信度系数为0.969,其中ADL、症状、工作、休闲娱乐部分的Cronbach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949、0.885、0.907、0.966。DASH总分的折半信度系数为0.904,其中ADL、症状、工作、休闲娱乐部分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32、0.867、0.867、0.955。②DASH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DASH总分的ICC值为0.875,95%CI为0.783—0.929,其中ADL、症状、工作、休闲娱乐部分的ICC值分别为0.79、0.846、0.889、0.92。③DASH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每项内容与DASH总分的相关性均显著,r为0.539—0.729(P=0.000)。④DASH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369%。
结论:中文版上肢功能障碍问卷应用于手与上肢外伤患者的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综合疗效指标的评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上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Ch-QUEST的mCIMT,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Ch-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Ch-QUEST评分、PDMS-FM原始分评分、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 3.432, P <0.01),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2.032, P <0.05)。结论 基于Ch-QUEST的mCIMT可改善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平衡反馈训练仪用于脑损伤偏瘫患者静态平衡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o-Kine Line平衡反馈仪测试静态平衡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4名健康人和24例脑损伤偏瘫患者,每位受试者分别在前后两天的同一时间使用Pro-Kine Line平衡反馈仪进行坐位和站立位平衡测试,检测压力中心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摆动幅度标准差和摆动速度,以及压力中心的摆动长度和摆动面积。结果:①信度检验:坐位下,除压力中心前后方向摆动幅度标准差外,其他5个参数重测信度均较高(ICC=0.66—0.92);站立位下6个参数的重测信度也均较高(ICC=0.57—0.93)。②区分效度检验:偏瘫组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测试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标准效度检验:站立位下各测试指标与Berg量表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0.41—-0.64)。结论:Pro-Kine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在静态平衡功能的评定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测试中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为该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例有平衡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例组或A组)和20例年龄、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或B组),在两天内分别接受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Pro-KineLine平衡反馈仪的测试,每种测试进行2次。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2次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平衡反馈仪的测试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以检验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效度;对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敏感度。结果:①两组受试者坐位及立位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各参数的重测信度良好(坐位ICC:A组为0.621—0.979,B组为0.672—0.980;立位ICC:A组为0.653—0.934,B组为0.613—0.974)。②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与平衡反馈仪相对应的参数之间均有中到高度的相关性(A组:坐位r=0.636—0.793,立位r=0.716—0.883;B组:坐位r=0.453—0.700,立位r=0.495—0.628);③A组的三维运动分析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可以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吞咽测试流程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101例伴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 例和对照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评估干预方法,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观察组通过借鉴香港医院的吞水测试和吞糊测试, 根据临床工作对吞咽测试流程进行改良.比较两组患者吞咽评估后留置胃管的病例数.结果 使用改良吞咽测试流程评估后,观察组留置胃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吞咽测试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评估,能明显减少需留置胃管患者的病例数,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量476例。meta分析结果:m-CI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SMD=9.26,I2=99%,P=0.01;ARAT:SMD=8.95,I~2=90%,P=0.0001;MAL:SMD=0.98,I~2=91.3%,P=0.0007)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亚组分析显示:干预周期"≤2周"(SMD=17.03,I~2=92%,P=0.0003)、"2—8周"(SMD=3.65,I~2=21%,P=0.01)、"8周"(SMD=9.68,I~2=88%,P=0.005)时m-CIMT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对病程"≤3个月"(SMD=10.01,I~2=88%,P=0.03)、"3—9个月"(SMD=7.27,I~2=16%,P=0.0009)的患者FMA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患者病程"9个月"时两种干预方式对FMA评分提高无显著性差异(SMD=10.48,I~2=99%,P=0.12)。结论: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相对于常规康复的优越性可能受到患者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 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mCIMT组(20例)、SCT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mCIMT组与SC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3周的单侧和双侧上肢强化训练。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MT组与SCT组FMA-UE、ARAT、MAL与MBI得分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MAL使用数量与活动质量评分均优于SC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CT组ARAT与MBI得分优于mCIM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单侧肢体强化训练(如m CIMT)与双侧上肢强化训练(如SCT)均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日常使用频率与运动质量,以及功能性活动表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五禽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的影响,探索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三种平衡评估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进行改良五禽戏与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进行平衡评估,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 TIS)进行躯干评估。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两组BBS评分、双脚及单脚站立时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坐位下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与运动椭圆面积、稳定极限、TIS评分均显著性改善(P<0.05)。②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BBS评分、双脚及单脚站立时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坐位下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与运动椭圆面积、TI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BBS差值、双脚及单脚站立时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差值、坐位下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差值、稳定极限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③治疗前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与BBS总分呈负相关性(r=﹣0.324―﹣0.562, P<0.05)。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与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呈正相关性(r=0.547―0.809, P<0.01)。结论:改良五禽戏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姿势稳定性,提高平衡能力。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BBS之间具有相关性,均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骶骨定标法可以更加客观地检测脑卒中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341 名居家老年人(65~94 岁),按步速<0.8 m/s 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肌力,单腿站立测试、Berg 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测试、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疑肌少症组年龄较大(P<0.05)。双侧下肢肌群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步速呈弱相关(r=0.121~0.227, P<0.05),胫前肌肌力与步速无显著相关性(P>0.05)。步速与单腿站立试验呈弱相关(r=0.121~0.236, P<0.05),与Berg 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试验评分呈中度相关(r=0.479~0.584, P<0.001),与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02, P<0.001);除功能性伸展测试(P=0.28)外,其他测试两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诊断肌少症不能仅依靠肌力,还应结合功能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195-196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是一种新型评估手段,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力学研究和评估体系之一,由运动捕捉系统、应力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各种测试手段对人体不同状态中的各种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比应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与改良Kessler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深屈肌腱断裂致手指屈曲活动受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修复,B组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A组肌腱再次断裂2例,肌腱粘连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3例,肌腱粘连不明显、无疼痛、屈、伸活动恢复良好55例;B组肌腱再次断裂14例,肌腱粘连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25例,肌腱粘连不明显、无疼痛、屈、伸活动恢复良好21例,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断裂综合疗效优于改良Kessler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