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静  季宇  李芳芳  曹阳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0):1049-1052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182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 且术前行乳腺X线影像检查。采用BI-RADS分类标准对图像进行析, 依据2013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对浸润性乳腺癌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 分析乳腺X线影像表现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X线影像钙化表现具有相关性(V=0.221, P < 0.05),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8/20)相较于Luminal A型(12/20)、Luminal B型(80/132)及HER-2过表达型(4/10)多表现为非钙化型病变(P < 0.05)。相较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1/16), Luminal型乳腺癌(30/85)的肿块型病变多表现为边缘毛刺(P < 0.05)。  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与其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影像特征, 通过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 tem, TI-RADS)对甲状腺癌性结节进行分级, 期望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做出更好预测。  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并经病例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160例共235枚病灶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数量、外部形态、边界清晰程度及病变肿块、周围血流分布特征, 235个病灶按TI-RADS分级进行评分, 评价TI-RADS评分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本组病例所示恶性结节176枚, 其中形态欠规则, 边界不清楚144枚(81.8%), 内部不均匀低回声或稍低回声152枚(86.4%), 内部探及沙砾样钙化灶144枚病灶(81.8%)。TI-RADS分级评分4、5级160枚(90.91%), TI-RADS分级评分2、3级16枚(9.09%)。  结论  甲状腺彩超声像图中出现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低回声或稍低回声肿块, 肿块内探及沙砾样钙化灶, 肿块内部丰富血流信号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 甲状腺癌病灶结节中TI-RADS分级评分为4、5级者有较高阳性率, 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磁共振强化方式与新辅助化疗后退缩模式间的相关性,及其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的临床意义。  方法  5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及全程化疗后手术前,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化疗前肿瘤的磁共振强化方式和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55例患者中54例为单乳病变、1例为双乳病变,共56处病灶。肿块样强化为24处(43%),其中23处呈向心性退缩、1处呈环形退缩(P < 0.01);多灶肿块样强化为13处(23%),其中2处为单一肿块呈向心性退缩、11处退缩后仍呈多灶肿块(P < 0.01);肿块伴周边非肿块样强化为8处(14%),其中4处呈向心性退缩、4处呈蜂窝状多灶退缩(P>0.05);非肿块样强化为11处(20%),其中4处呈向心性退缩、7处呈蜂窝状多灶退缩(P < 0.01)。  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退缩模式是保乳手术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前的磁共振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在化疗后的退缩模式,进而预测患者保乳手术的可行性,为临床医生选择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预后。  方法  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111例(ER+组)与113例(ER-组),共计22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HER-2、Ki-67、P53表达,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中AR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AR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9%(152/224),ER+组和ER-组分别为80.2%(89/111)、55.8%(63/113)。ER+组中A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在ER-组中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HER-2表达、绝经状态相关(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ER+组和ER-组AR阳性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P < 0.001,P=0.04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ER+组AR表达可作为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AR可以作为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新的靶标,为不同ER状态乳腺癌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X线(mammography)与自动乳腺容积超声(automated breast ultrasound system,ABUS)检查对病变的检出效能。  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142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9个病变纳入研究,比较术前患者乳腺X线和ABUS检查对病变的检出率。  结果  乳腺X线和ABUS检查对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87.2% (130/ 149)和98.0% (146/149),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和ABUS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1.1% (92/101)和97.0% (98/10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和ABUS检查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9.2% (38/48)和100.0% (48/4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US在致密型乳腺中的病变总检出率及乳腺癌、良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7.7% (126/129)及96.5% (82/85)、100.0% (44/44),乳腺X线检查分别为86.0% (111/129)及90.6% (77/85)、77.3% (3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检查漏诊的为乳腺致密组织和腺体深面的病变,ABUS检查漏诊的多为钙化型病变。  结论  ABUS检查对病变总检出效能及致密型乳腺中的病变检出效能均高于乳腺X线检查,漏诊的病变以钙化为主要影像学表现,乳腺X线检查对钙化型病变的检出具有独特优势。乳腺X线与ABUS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化  邹强  刘佩芳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204-1207
  目的  结合MR增强扫描,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TACE治疗前及TACE后4~6周接受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b=500, 0 s/mm2)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大肝癌患者32例, 比较TACE前后各病灶ADC值, 并比较TACE治疗后肿瘤强化区和无强化区及与TACE前ADC值的差异。  结果  TACE后整个病灶的ADC值[(1.39±0.18)×10-3mm2/s]较TACE前[(1.23±0.19)×10-3mm2/s升高(P=0.016)。TACE后肿瘤无强化区的ADC值(1.80±0.32)×10-3mm2/s]明显高于肿瘤强化区的ADC值(1.15±0.30)×10-3nm2/s](P < 0.001), 肿瘤强化区的ADC值明显低于TACE前的ADC值(P=0.048), 肿瘤无强化区的ADC值明显高于TACE前的ADC值(P < 0.001)。  结论  ADC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活性, 分别测量肿瘤强化区和无强化区的ADC值能更准确地评估大肝癌对TACE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癌MRI表现与生物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增殖抗原Ki-67、肿瘤抑制蛋白p5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MRI表现及生物因子ER、PR、HER2、Ki-67、p53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分析MRI表现与各生物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ER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99,P﹤0.05),p53表达与病变表现为肿块呈负相关(r=-0.261,P﹤0.05);肿块分叶征象与Ki-67(r=0.472,P﹤0.01)、p53(r=0.25,P﹤0.05)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根据MRI表现分析各生物因子表达的CART决策树,分类准确度依次为:Ki-67(0.797)﹥ER(0.754)﹥PR(0.725)﹥HER2(0.478)﹥p53(0.464).结论 乳腺浸润性癌的MRI表现与生物因子ER、PR、HER2、Ki-67、p53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乳腺癌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痛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中的肿块、钙化、结构扭曲、毛刺与ER、P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11例中,有肿块67例(60.36%),有毛刺22例(19.82%),有钙化者41例(36.94%),有结构扭曲者21例(18.92%).ER阳性59例(53.15%),PR阳性46例(41.44%),C-erbB-2阳性56例(50.45%).肿块、钙化和结构扭曲与ER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有毛刺组的ER阳性表达高于无毛刺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肿块、钙化、结构扭曲和毛刺均与PR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有肿块组中C-erbB-2阳性表达低于无肿块组;有钙化组的C-erbB-2阳性表达高于无钙化组,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构扭曲和毛刺与C-erbB-2的表达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ER、PR、C-erbB-2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乳腺MR资料,通过分析MR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病变进行联合评价。结果 69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76个病灶)呈肿块样强化病变,其中Luminal A型乳腺癌8例(11个病灶),Luminal B型乳腺癌35例(44个病灶),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9例(11个病灶),三阴性乳腺癌10例(10个病灶)。肿块样强化病变中,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0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形态表现为圆形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40.00% vs 10.61%,χ2=6.390,P=0.033);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边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2,P=0.00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边缘清晰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60.00% vs 10.61%,χ2=14.942,P=0.001);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TIC类型及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表现上有一定区别,可能有助于区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但目前尚不能依据MR表现乳腺癌分子亚型直接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平扫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影像特征参数的乳腺癌远处转移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3 032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转移组93例和非转移组186例。分析转移组远处转移部位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同时对两组MRI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获得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  转移组中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分别为骨、肝脏、肺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病变类型、是否多发、T1WI和T2WI信号均匀度及病灶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类型、是否多发、T2WI信号均匀度及病灶最大径为独立预测因子。根据独立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 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分别为82.8%、85.7%、75.0%和0.801。  结论  基于MRI影像特征的模型对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粗针穿刺及术后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与分子分型一致性,分析导致粗针穿刺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差异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32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未经新辅助化疗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粗针穿刺及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指标ER、PR、HER-2、Ki-67与分子分型一致性。  结果  粗针穿刺及术后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ER、PR、HER-2、Ki-67一致率分别为94.1%(305/324)、90.7%(294/324)、61.1%(198/324)、86.7%(281/324),Kappa值分别为0.84、0.76、0.38、0.34;分子分型一致率为73.4%(91/124),Kappa值为0.64。  结论  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ER、PR与分子分型评估中准确性较高,在HER-2、Ki-67检测中一致性较低,粗针穿刺结合术后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可为提高分子分型的准确性及选择最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α1,GFRA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全面检索GEO、TCGA、Oncomine、Kmplot数据库分析GFRA1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分析其预测化疗、内分泌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结果  GFRA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 < 0.05),与ER(r= 0.66)、PR(r=0.2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HER-2(r=-0.09)、Ki-67(r=-0.1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GFRA1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和多柔比星易产生耐药。GFRA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 < 0.05),GFRA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  结论  GFRA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和多柔比星耐药,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潘琼  金鑫  张舒  陈龙舟  王金星  宁颖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19-1422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内PRRC2A基因位点chr6_31697494与江苏省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基因分型技术,对214例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21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PRRC2A基因位点chr6_31697494进行基因分型,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影响,计算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价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进一步将病例组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不同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位点chr6_ 31697494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对照分组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ER阳性/阴性分组和PR阳性/阴性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杂合基因型(chr6_31697494,CT)和ER阳性及PR阳性乳腺癌均相关(OR=0.40,95%CI:0.33~0.47;OR=0.49,95%CI:0.43~0.57)。  结论  PRRC2A基因位点chr6_31697494多态性与乳腺癌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但CT基因型与ER和PR阳性乳腺癌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 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 342例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并利用诺丁汉预后指数(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 NPI)进行预后生存分析。  结果  2342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56岁。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571例(24.38%), 1143例(48.8%), 628例(26.82%)。NPI评分低、中、高危组分别为521例(22.25%)、1151例(49.15%)、670例(28.6%)。ER阳性1271例(54.3%), 阴性1071例(45.7%)。PR阳性1698例(72.5%), 阴性644例(27.5%)。C-erbB-2阳性787例(33.6%), 阴性1 555例(6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因素包括: 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家族史、NPI评分、ER、PR及C-erbB-2状态。另外年龄也是影响5年DFS的因素之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5年DFS及OS的因素包括: NPI评分、ER、PR及C-erbB-2。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宗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 证实NPI评分、ER、PR及C-erbB-2为判断浸润性乳腺癌预后较好的临床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QGAP1(IQ motif containing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法检测IQGAP1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110例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开展IQGAP1表达调控实验。  结果  IQG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4.23×10-6)。IQGAP1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大小(P=0.006)相关,在肿瘤>2 cm组明显高于肿瘤≤2 cm组。未发现与淋巴结转移(P=0.870),临床分期(P=0.278),ER状态(P=0.412)和PR状态(P=0.248)相关。IQGAP1高表达与乳腺癌术后无病生存时间(P=0.008)和总生存时间(P=0.029)相关。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IQGAP1降低导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  结论  IQGAP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性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标准分析其X线和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31例乳腺原发性ACC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为肿物25例和局限不对称致密6例,所有病变均无钙化。25例患者中高或稍高密度肿物16例、等密度肿物7例和混杂密度肿物2例。31例患者的乳腺超声检查表现为肿物25例和非肿块样病变6例。25例患者中22例为低回声肿物和3例为混合回声肿物;6例非肿块样病变患者包括低回声区和偏高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区各3例,均无沿导管走行方向分布的趋势。  结论  乳腺原发性ACC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但乳腺X线表现形态不规则且边缘模糊的高密度肿物内含稍低密度或脂肪样密度区域,乳腺超声表现偏高回声为主且不沿导管走行方向分布的非肿块样病变等征象具有一定提示意义,最终确诊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年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与60岁以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并分析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5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资料,以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n=512)和非老年组(n=1447)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高密度肿块的患者分别占73.0%(330/452)和46.0%(464/1008),等/低密度肿块的患者分别占27.0%(122/452)和54.0%(544/10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分别为34.8%(178/512)和41.7%(603/14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59例患者根据年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年龄≥70岁进行分组,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分别占58.8%(10/17)、42.8%(74/173)、41.0%(259/632)、41.6%(260/625)、38.2%(137/359)和26.8%(41/153),随着年龄增长病灶微钙化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中的肿块密度及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不同,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呈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