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改进浅静脉置管的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期间针眼渗血,延长置管时间。方法:对108例常规进行浅静脉置管输液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并对2组患者其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针眼渗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达98%,针眼渗血发生率仅为6%,平均置管时间3~7天;对照组成功率为88%,针眼渗血发生率为19%,平均置管时间3~5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置管方法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观察3种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部位和方法造成局部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发生率。方法:随机将门诊1921例留观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教科书法、刘铭墉方法和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按压,对3组方法按压后产生的局部皮下出血、青紫、红肿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按压方法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按压后发生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例次明显减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护血管,增加下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减少局部瘀血青紫的作用.方法: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按压5min的方法,加压按压组41例采用在常规按压5min后,加用纱球加压按压的方法.结果:加压按压组患者发生局部瘀血青紫和局部疼痛的例数均为2例,占4.88%,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压按压可减少发生穿刺处出血,减少瘀血青紫现象和疼痛感,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预防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皮下组织瘀血,保护患者静脉血管,减轻其痛苦.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拔针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min为试验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少于10min为对照组,操作者为笔者.结果 试验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组织瘀血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min,能有效预防皮下组织瘀血的发生,保护患者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6.
刘东梅 《安徽医学》2015,36(9):1171-1173
一次性钢针静脉输液过程包括穿刺和拔针。不恰当的拔针方式会给患者造成疼痛、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目前,课堂教学的拔针方式为先关闭调节器,无菌物置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3~5 min[1,2]。临床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拔针按压方式,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穿刺出血及瘀斑发生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静脉置管后早期穿刺口渗液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股静脉置管化疗出现穿刺口局部渗液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加强换药并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拔管后取导管头细菌培养.结果 股静脉置管早期穿刺口渗液主要与穿刺损伤局部组织和淋巴管、使用皮肤扩张器及患者病情有关.经加强换药,局部沙袋按压,12例患者穿刺口均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导管头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结论 股静脉置管后出现穿刺口少量渗液时不要轻易拔管,只要加强换药,就不影响化疗方案实施;为减少股静脉穿刺口渗液发生,置管前应正确评估病情,避免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区域置管,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扩张器.  相似文献   

8.
林月双  杨连招 《海南医学》2012,23(9):150-151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后早期穿刺口渗液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对股静脉置管化疗出现穿刺口局部渗液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加强换药并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拔管后取导管头细菌培养。结果股静脉置管早期穿刺口渗液主要与穿刺损伤局部组织和淋巴管、使用皮肤扩张器及患者病情有关。经加强换药,局部沙袋按压,12例患者穿刺口均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导管头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结论股静脉置管后出现穿刺口少量渗液时不要轻易拔管,只要加强换药,就不影响化疗方案实施;为减少股静脉穿刺口渗液发生,置管前应正确评估病情,避免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区域置管,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扩张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进针法在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次数均为68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输液管折叠,施以负压进针的方法行留置针穿刺置管.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邓朝  唐小华 《吉林医学》2014,(22):5009-5011
目的:观察24G静脉留置针在骨科老年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400例骨科老年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2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不舒适度、静脉炎、导管堵塞、针眼发红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舒适度、静脉炎、导管堵塞、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G静脉留置针比较22G静脉留置针更适合骨科老年患者的静脉治疗,24G静脉留置针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更关键是满足骨科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要静脉移位后,桡动脉-贵要静脉吻合术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困难内瘘建立中的应用,探索该类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建立方法、安全性及可靠性等。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1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高龄患者,采用贵要静脉移位后,行桡动脉-贵要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观察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使用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透析穿刺成功率及舒适度。结果51例患者该手术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2d透析时发生低血压,使用肝素后出现剥离创面出血,其余均无感染、手指及手掌肿胀、缺血性疼痛、前臂及手指等皮肤颜色失常等并发症。术后1月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成熟,成功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随访3月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均较高。结论在高龄透析患者的困难内瘘建立中,贵要静脉移位后桡动脉-贵要静脉吻合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舒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按压器)在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B组31例,C组30例。A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B组采用保留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按压器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C组采用拔针后保留穿刺处输液贴用手指按压针眼止血。结果3组病人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与B组、C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病人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结论按压器应用于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舒适、疼痛感小,止血效果好,按压时间优于传统手指按压。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单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留置针输液患儿578例,随机将289例作为实验组,实施单手留置针操作,将28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疼痛感、留置针脱落、静脉炎、药物外渗、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使用单手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舒适度,减轻疼痛感;减低留置针脱落、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延长留置时间.该穿刺操作简便易行、易学、无需特殊的设施设备,只需静脉穿刺所需用物,外加24G留置针,无菌透明3M留置针敷贴及纸胶布,经济实用,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后穿刺点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减少和预防迟发性出血。方法:对1998年5月-2010年6月的15例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者在治疗后出现穿刺点迟发性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透析后6小时测血压时出现穿刺点疼痛、肿胀,血压190mmHg/120mmHg;12例均于透析后第二天用力排便时穿刺点出现疼痛肿胀;2例为透析后第六天晨起用力排便时出现穿刺点疼痛肿胀。采取积极的止血等措施后,最长6天血肿消散吸收。结论:长期透析者,最好选择作动静脉内瘘术。对直接动静脉穿刺行透析者,要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治疗结束加压包扎穿刺点,一旦发生出血立即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媶  奚艳  吴小梅  汤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5-886,889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55例)和CVC组(50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平均穿刺时间少于CVC组;PICC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满足了老年危重患者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导尿及拔尿管时采用不同的润滑剂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为导尿及拔尿管的润滑剂,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术及拔尿管法以石蜡油为润滑剂,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及拔管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导尿及拔管的成功例数为50例,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性导尿成功35例,成功率70%;拔管成功例数为43例,成功率为86%,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给老年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的患者导尿或拔尿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起效快,患者痛苦减轻,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维实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对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00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表标志定位进行穿刺置管,观察组患者则在二维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穿刺置管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6.16±2.3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9±3.1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7.33%和(13.54±4.18)d,均高于对照组的88.67%和(10.72±3.27)d,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实时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进而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