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肺癌诊断中联合检测四项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28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与我院接受诊断的2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静脉血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与正常值范围进行对比。观察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进行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肺癌组不同标志物单独及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度。结果:肺癌组四项标志物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不同标志物联合诊断特异性低于不同标志物单独诊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志物联合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显著高于不同标志物单独诊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正常人高,采用联合检测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检测的水平,对于肺癌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因此联合检测四项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提高骨扫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准确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50例原发性肺癌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并与核素骨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纯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为75%,假阳性率为25%。骨转移组的CEA、NSE、CYFRA-21-1血清水平均高于骨未转移组(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患者CEA、NSE、CYFRA-21-1血清学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核素骨扫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与生物标志物检测鉴别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恶性肿瘤患者135例(肺癌45例、前列腺癌36例和乳腺癌54例)进行了~(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本文测定135例恶性肿瘤、75例良性肿瘤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LP、CA19-9、APOA1、APOB和D-D水平,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评估生物标志物水平预测恶性肿瘤向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 135例~(99m)Tc-MDP骨显像患者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4.81%、62.58%和63.79%。135例恶性肿瘤患者较之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LP水平显著增高,CA19-9水平显著增高,APOA1水平降低,APOB水平明显增高,D-D水平显著增高。7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较之61例未骨转移患者血清ALP水平显著增高、CA19-9和APOB水平增高、APOA1水平降低和D-D水平显著增高。ROC曲线预测恶性肿瘤向骨转移时,在确定血清ALP和D-D的临界值为1.26 U/L和1.16μg/ml,AUC分别为0.896和0.853,敏感度分别为86.32%和84.3%,特异度分别为92.34%和90.14%。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生物标志物水平联检具有鉴别良恶性疾病的临床意义,血清ALP和D-D水平是评估恶性肿瘤未骨转移向骨转移转化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乳腺癌可疑骨转移的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740~1110 MBq,3~6 h后按常规方法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和无骨转移。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或随访获得的正确诊断比较,并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对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采用SPSS 16.0软件,对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最终诊断为骨转移者53例,无肿瘤骨转移者43例。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40例,灵敏度为75.5%(40/53),无肿瘤骨转移28例,特异性为65.1%(28/43),全身骨显像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符合68例,诊断符合率为70.8%(68/96);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4.3%(50/53),特异性为95.3%(41/43),诊断符合率为94.8%(91/96),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全身平面显像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12.39、19.36,P均< 0.05)。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能够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及与肺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1月肺癌患者91例为肺癌组,同期住院的4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肺部良性疾病组,3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血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联合检测,比较3组检测结果及单项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肺癌组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均P<0.05),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2%、81.3%和88.4%,灵敏度和准确性明显大于各标志物单项检测。结论 NSE、CYFRA21-1、CEA、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率,对鉴别肺癌的病理类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血清和仪器检测肺癌相关的指标,在进行比较检测单项指标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查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EA+NSE+ProGRP可以看出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大细胞肺癌;CEA+CYFRA21-1+SCC可以看出肺鳞癌敏感性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EA+NSE+CYFRA21-1对各种类型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用于肺癌筛查。结论: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患者肺癌早期的灵敏性,为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述核医学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作用,全身骨显像可应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与X线、CT、MRI、PET/CT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为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述核医学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作用,全身骨显像可应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与X线.CT、MRI、PET/CT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为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晓伟  梁艳  高燕  张华  陈艳霞  郭建 《职业与健康》2014,(13):1764-1766,177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尘肺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肺部病灶性质待定的尘肺患者,全部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在1周内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EA、NSE、CYFRA211、CA199、CA125),分析2种检查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18F-FDGPET/CT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1%,特异性分别为53.1%,68.8%,约登指数分别为0.531,0.466。PET—CT显像联合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可达100%,特异性为53.1%,约登指数为0.531。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CYFRA21—1有弱的相关性(r=0.209,P=0.042);在鳞癌患者中SUVmax与CYFRA21—1呈显著相关(r=0.551,P=0.041);在小细胞肺癌中,SUVmax与NSE显著相关(r=0.453,P=0.038)。结论PET/CT诊断尘肺合并肺癌的敏感性较肿瘤标志物高,肿瘤标志物对PET/CT诊断具有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于尘肺合并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患者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骨转移(82.86%)明显多于单发骨转移(17.14%);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多数病人有骨痛症状。结论核素骨显像对甲状腺癌骨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MRI、PET-CT及X射线平片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41例因怀疑恶性肿瘤或有骨转移病人在4周内同期行18F-FDG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9例恶性肿瘤,确诊骨转移瘤19例,11例良性骨病变,9例正常,2例良性肿瘤。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4.7%、85.0%、87.1%、93.7%和89.7%,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别为84.2%、55.0%、65.3%、76.5%和69.2%,两组仅准确率(P<0.05)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两种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都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但18F-FDG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高于骨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辅助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健康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与血清标志物检测,对比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肿瘤标志物及联合诊断准确率、敏感性以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疑似骨转移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骨显像(WBBS)及SPECT/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在诊断骨转移瘤诊断价值高于WB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融合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可尽早的对病情进行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骨转移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00 例老年肺癌患者、120 例老年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80 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分析5 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在诊断肺癌亚临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对病理确诊为肺癌且自觉无全身骨骼疼痛的150例患者术前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肺癌患者显示单发或多发骨骼转移。结论对确诊为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锝-MDP全身骨显像,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骨转移,有利于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肋骨单发病灶的特征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评价定位CT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SPECT全身骨显像中发现肋骨单发病灶68例肺癌患者加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所有病变按位置分为前肋、侧肋、后肋、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四个部位,按病灶形状分为点状和条形两种,并进行分类分析,同时分析SPECT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SPECT全身骨显像肋骨骨折所致单发浓聚灶占52.94%(36/68);条形病灶中肋骨转移占91.30%(21/23);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病灶都呈点状,全部为良性病变;后肋病灶中肋骨转移占81,82%(18/22)。SPECT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诊断单发浓聚灶骨转移敏感度分别为69.23%(18/26),92.31%(24/26),特异度59.52%(25/42),85.71%(36/42),准确度63.24%(43/68),88.24%(60/68),阳性预测值51.43%(18/35),80.00%(24/30),阴性预测值75.76%(25/33),94.74%(36/38)。二者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肋骨单发病灶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图像特点,对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部结节患者的PET/CT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检查判断PET/CT对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PET/CT诊断结果,恶性病变79例,其中48例有病理诊断,鳞癌18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14例,类癌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肺内转移10例,胸膜转移12例,多发骨转移18例,脑部转移1例,确诊为良性病变19例。PET/CT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7%、94.7%、98.0%。结论:PE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肺部疾病,在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和疾病分期有突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A组(57例,肺良性病变)和B组(43例,肺癌),另选取同期7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水平,并分析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A组和B组的CA125、 Pro-GRP、 SF、 SCC-Ag、 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B组中,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的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腺癌、鳞癌的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的Pro-GRP、 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鳞癌的SCC-A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CA125、 Pro-GRP、 SCC-Ag、 NSE单项检测准确性均为88.0%;SF单项检测准确性为87.0%;CA125、 Pro-GRP、 SF、 SCC-Ag、 NSE联合检测准确性为96.0%;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性高于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P <0.05)。结论早期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临床治疗肺癌的新靶点,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肺癌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