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帆  汪明佳  王婉 《西部医学》2019,31(6):917-921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以及一般临床资料的记录,分析检查和检测结果记录所有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其稳定情况和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并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不同稳定状况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性,研究其与斑块稳定的相关性。结果 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可知,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斑块稳定70例(5469%),斑块不稳定58例(4531%)。两组患者在TC、TG、FPG和UA水平的比较上均无差异(P>005),但斑块不稳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Hcy、CyC、CRP、FIB、LDL以及IL 6和ICAM 1水平均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非条件单因素L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患者中Hcy、CyC、CRP、FIB、LDL以及IL 6和ICAM 1水平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斑块稳定患者(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Hcy、CyC、CRP以及FIB水平升高均为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且这些患者中有将近一半其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而患者机体Hcy、CyC、CRP以及FIB表达水平过高均为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73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组(90例)和不稳定组 (83例),另选取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斑块稳定组及不稳定组中脑梗死复发情况。分析血清Hcy、NLR、PLR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并做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因素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NLR、PLR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血清Hcy、NLR、P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PLR、NLR水平是影响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随访结果显示斑块稳定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斑块不稳定组(P<0.05),且复发时间明显高于斑块不稳定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cy、NLR、PLR、斑块不稳定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cy、NLR、PLR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相关,且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91-93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展,将其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较非进展组多见(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5,(35):63-6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在同时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无脑梗死症状的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检测颈动脉彩超,查血清D-二聚体及Hcy水平,并对此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颈动脉IMT严重程度、斑块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D-二聚体、Hcy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D-二聚体、Hcy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在同时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无脑梗死症状的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检测颈动脉彩超,查血清D-二聚体及Hcy水平,并对此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颈动脉IMT严重程度、斑块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D-二聚体、Hcy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D-二聚体、Hcy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收集ACI患者69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9例,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态,并测定Hcy水平。检测ACI组和对照组Hcy水平含量,ACI组无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组血Hcy水平含量,观察ACI组血Hcy水平与CIMT之间的关系。结果:ACI组Hcy、C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血Hcy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硬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CIMT增厚组血Hcy水平高于CIMT正常组(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高血Hcy水平与软斑块具有相关性,更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9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cy浓度为22.32(17.05~27.1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1(9.63~16.48)μmol/L(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后,Hcy仍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cy升高可能通过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前循环区域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血管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无斑块组(n=31)、稳定斑块组(n=23)、易损斑块组(n=46),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层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与血液检测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08,95%CI(1.028,1.924),P=0.033]、Hcy[OR=1.014,95%CI(1.003,1.025),P=0.011]、FIB[OR=2.061,95%CI(1.340,3.170),P=0.001]、年龄[OR=1.182,95%CI(0.562,1.554),P=0.001]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风险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7,(6):659-663
目的探讨田阳县布洛陀壮族患者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体检部、门诊和住院的174例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102例及单纯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72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酸、血肌酐(Sc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分层分析比较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及无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以上指标。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过正常值的患者比例以及Scr水平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左室收缩末径显著小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过正常值的患者比例以及Scr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01),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血肌酐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布洛陀壮族居民中,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及血肌酐升高可能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住院诊治的127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性别、年龄、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糖、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Cys C、Hcy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LC、Cys C、Hcy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中检测并控制上述指标,有助于稳定AC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纳入观察组,58例未合并脑梗塞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患者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情况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Hcy参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8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31例)和稳定性斑块组(53例),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CyC、CRP和LDL-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Hcy、Cy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P、Hcy、CyC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ESRS评分对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分析不同危险层次的脑梗死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分别探讨颈动脉斑块软斑组、混合斑块组、硬斑组及颅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组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并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ESRS分层模型对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预测能力及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1年内复发风险的能力。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软斑组及混合斑块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斑块或硬斑组(P<0.001);脑梗死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P<0.05)。ESRS分层低危、高危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风险高于低危组。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ESRS分层模型及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正常组53例和颈动脉斑块组128例,检测两组患者Cys-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结果: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血清Cys-C、hs-CRP、MONO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清Cys-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家盆  仇圣刚 《右江医学》2013,(6):810-812,8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65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hs-CRP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hs-CRP及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Hcy、hs-CRP、IMT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Hcy、hs-CRP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叶心国  李景  李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62-146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依据Hcy水平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糖尿病和Hcy水平均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94、1.21、1.86、2.3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4.87±5.85)μmol/L,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的(12.78±5.68)μmol/L(P<0.01);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高Hcy血症患者(P<0.05),相对危险度为1.92,95%CI为1.125~3.289。结论: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7.
赵萍  吴丹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43-104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49例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和48例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对两组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组的吸烟比率、血尿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尿酸增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君丽 《当代医学》2014,(18):112-11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8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检查的76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C)比值、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进行比较,并对影响颈动脉粥样板块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TC/HDL-C比值、LDL-C(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部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12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与9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健康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但是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和性别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选择80例非脑卒中病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 C、Hcy以及hs 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三者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89、2.013、1.601);观察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LAA型增高显著(P〈0.01)。结论:血清Cys C、Hcy和hs CRP水平升高均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不同亚型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