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3例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女8例、男5例,中位年龄24岁(15~57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腹部不适隐痛、发热、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SMA、MSA、Vim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为阳性。本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76月(中位44月),1例术后13月复发,再次手术后无复发,其余12例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腹腔IMT缺乏典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SMA、MSA、Vim多为阳性,有助于IMT的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U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UIM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3~49岁,临床及病理初始考虑为子宫平滑肌肿瘤等其他诊断。肿瘤位于子宫体黏膜下或肌壁间,质地中等或稍细腻、有黏液感。组织形态学以黏液型为主,黏液样变的基质中见梭形细胞稀疏排列,区域密集的梭形细胞呈束状,类似平滑肌瘤,间质炎细胞浸润,局灶肿瘤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象少见。2例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5例肿瘤均不同程度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证实5例肿瘤存在ALK基因重排。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UIM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有重叠,建议诊断时应结合组织形态学、ALK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三者综合判断,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主要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中间型软组织肿瘤[1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IMT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大量浆...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h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好发于肺脏的真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肺IMT的外科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同济医院胸心外科共收治14例肺IMT患者。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立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1~5年的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1~46岁。9例患者无临床症状。5例表现为咳嗽、咳血及气短等症状。IMT的诊断均通过外科切除后病理检查确立。切除肿瘤大小从1~8cm不等。病理组织学上IMT主要由梭形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切除后无临床复发,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病理组织学上。IMT是以肌纤维母细胞混以各类炎性细胞为特征,其中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IMT的首选方法并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镜下观察。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直径小于5 cm,瘤细胞呈梭形或较肥胖呈上皮样,形成围绕血管的富于细胞区及细胞稀少区。免疫组织化学示Vimentin,desmin,ER,PR,SMA阳性或部分阳性。结论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7.
赵峻  薛奇  张默言  孙克林  程贵余  赫捷 《中国肿瘤》2011,20(12):937-939
[目的]探讨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认识演变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自2005年到2009年间收治的12例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特点.[结果]本组共12例,占同期肺外科手术的0.23%(12/5 176).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3.8岁;病灶呈周围型...  相似文献   

8.
刁磊  魏海霞  田洁  娄越亮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2):1400-1402
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2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组织学表现均为增生的梭形或长梭形肿瘤细胞囊状分布,间质小血管增生,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病例1为SMA(+),Vimentin(+),ALK(+)。病例2为SMA(+),CD68(+),Vimentin(+),Cg A(+),ALK(-)。2例病例均不表达CK7、S-100、MyoD1、CK19、α-actin、EMA。2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癌等鉴别,治疗以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患者,女,6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两年,咽部肿物伴声音嘶哑半年于2006年3月入院。  相似文献   

10.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瘤细胞分布于粘液样背景中,瘤细胞分布疏密不一.构成多细胞密集区与少细胞疏松区,瘤细胞呈短梭形、星状、上皮样。多细胞区瘤细胞呈束状围绕在血管周围.间质有丰富的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例Vimentin、Desmin阳性.3例SMA阳性,S-100和CD34均阴性.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为软组织粘液性肿瘤.好发于女性生殖道,起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其诊斯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broblastic tumors,IMTs)是近年认识到的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肺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观察旨在研究肺IMTs有诊断价值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9例肺IMT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切除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9例患者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7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良性IMTs的瘤细胞呈梭形,体积较大,胞质弱嗜酸性,核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0~2个/50HPF,恶性IMTs在良性IMTs的基础之上表现为瘤细胞排列较紊乱,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25个/50HPF,IMTs组织内均可见神经节样肌纤维母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检测显示全部病例瘤细胞呈波形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4-),部分病例的部分瘤细胞呈结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4-),p53均呈(-)。结论 肺IMTs临床表现无典型性,肿瘤由大量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瘤细胞构成,伴有较多炎细胞浸润,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良性者预后好,恶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现状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01-01—2012—12—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7例因患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而入院治疗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7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占同期胸外科手术的0.078%(7/8968)。男3例,女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8.1岁。有呼吸道症状者3例,其余患者均为体检发现,病变位于左上叶者4倒,左下叶者2例,右下叶者1例。病灶呈周围型3例,中心型3例,浸润生长1例;术前诊断考虑为癌或癌可能性大的5例,考虑为良性病变者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者1例;本组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段切除1例,肺叶切除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未发现肺门淋巴结转移。所有7例均在定期随访中,1例术后9个月发现纵膈、对侧肺及心包的转移,于术后17个月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肺部少见的肿瘤,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手术完全切除是首选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7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 IMT 患者超声图像,其中男性 3 例,女性 4 例,年龄5~71岁,平均年龄 47.1 岁。病程 1 个月~13年。分析病变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有无转移等特点。结果:位于腹腔 2例,盆腔 2例,前臂、腹股沟、臀部各1例。3例瘤体最大径>5cm,4例瘤体最大径<3cm。 5例瘤体形态规整,2例瘤体形态不规整。 6例瘤体边界清楚,1 例瘤体边界不清楚。5 例瘤体为低回声,2例为囊实混合回声。2例瘤体血流信号不丰富,5 例血流信号丰富。7例 IMT 均未发现转移灶。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 Vimentin、SMA、MSA、Desmin,其阳性率分别为 100%、100%、100%、47.6%。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 IMT 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其有无转移等,但超声图的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20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0例IM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体及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为7~70岁,中位年龄41.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发生部位包括肺、肠系膜、躯体软组织、腹膜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光镜下主要表现为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合增生,排列杂乱,间质见大量炎细胞弥漫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及多量细小血管形成的黏液疏松背景.免疫组化结果 :Vimentin阳性率100.0%(20/20) ,SMA 90.0%(18/20),Desmin 75.0%(15/20),ALK-1 26.1%(6/23),CK 17.4%(4/23);myoD-1、CD34、CD117及S-100均为阴性.随访14例,12例无瘤生存,2例肿瘤复发.结论 IMT是以炎症为背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IMT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需与其它多种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单纯依靠组织学图像预测其预后很困难,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盆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对其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06月我院接诊且病理科病理诊断为盆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巨检、镜检、免疫表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复习相关文献,对盆...  相似文献   

16.
徐守余  杨道华  邱承敏  张鸣  何佩锋  柳堤 《肿瘤》2007,27(6):473-47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对24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D117、CD34、SMA、S-100等表达。结果:24例GIST发病平均年龄52.7岁;肿瘤多见于胃;主要症状为中上腹不适和黑便;瘤块平均直径为4.1cm;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呈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型14例(58.3%),上皮样细胞型4例(16.6%),混合细胞型6例(25.0%);良性5例(20.8%),交界性5例(20.8%),恶性14例(58.4%);免疫表型:CD117阳性23例(95.8%),CD34阳性20例(83.3%).均呈弥漫性强阳性。结论:GIST好发干中老年人,以胃部多见;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多为恶性及交界性.确诊需要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检查。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李葱  高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9,(14):2601-2604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作为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部位是肺、肠系膜、网膜,发生于乳腺的比较罕见,且往往单发。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均不典型,术前易造成误诊,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5例SPT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的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SPT中6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8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例为外伤后发现,7例发生在胰头,12例发生在胰体尾,6例发生在胰旁。其中7例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神经血管侵犯等现象。术后随访2-76月,所有患者尚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25/25)、Syn(25/25)、AAT(25/25)呈强阳性,CD10(10/25)、CK(6/25)、ER(2/25)、PR(23/25)、CgA(2/25)呈部分阳性,Ki-67阳性表达〈3%。结论 SPT是少见的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有病变均发生囊性变,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异性。病理特点以温和一致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增生呈实性结构,并伴出血和囊性变,部分组织退变呈假乳头结构为主要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病理学等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组织学上表现为神经细胞和毛细胞样星形细胞并存,神经细胞较小、一致,围绕神经毡结构形成菊形团样结构或围绕血管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胶质成分形态学符合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神经毡样基质呈Syn、NSE阳性,GFAP、CgA阴性.神经细胞核S-100、Neu-N阳性.胶质成分呈GFAP、S-100阳性,Ki-67<2%.结论: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是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中的少见类型,2007年列入第四版中枢神经系统WHO,是WHO I级的低级别胶质瘤.组织学上以胶质成分及围绕神经毡呈菊形团排列的神经细胞成分为主,免疫组化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