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9年宁夏6~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情况,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宁夏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6 076名6~18岁儿童青少年,测量体重、身高、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分析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距,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结果  2019年宁夏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率为6.9%、超重率为12.6%、肥胖率为8.7%;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分别为10.0%,8.6%,26.7%,及格率分别为63.5%,63.7%,55.5%,良好率分别为14.7%,11.7%,12.3%,优秀率分别为11.8%,16.0%,5.5%;消瘦组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肥胖组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OR值分别为0.75,0.72,0.77;0.79,0.52;0.73,0.52,0.32,P值均 < 0.05)。  结论  2019年宁夏儿童青少年存在消瘦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控制消瘦和超重肥胖来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BMI)对体能各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保持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抽取南京市43 424名儿童青少年体质数据,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学生各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PFI)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占6.19%,正常占74.57%,超重肥胖占19.24%。男生随着BMI的增加,肺活量和握力指标也随之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坐位体前屈和体能指数方面正常组学生的成绩优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组学生。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和体能指数(PFI)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男生不同体重指数与坐位体前屈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女生则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体能均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柯芳  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89-109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20年变化趋势,为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以2005年湖北省参加体质健康调研的7 165名7~22岁学生为对象,分析速度、耐力、力量及柔韧性素质,并与198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5年城、乡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素质指标城乡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与1985年比较,2005年男女生立定跳远、男生斜身引体、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男生引体向上、男女50 m×8往返跑、男1 000 m、女800 m及男女坐位体前屈3项指标有所下降,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幅度比女生大;男女生50 m跑成绩基本持平.结论 湖北省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了解2005-2014年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10,2014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19~ 22岁年龄段大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大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9 a的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9 ~22岁男、女大学生9a间身高分别增长了3.93,1.92 cm,体重分别增长了6.13,0.52 kg;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值平均增长1.12 kg/m2,女生平均下降0.28 kg/m2;男生肺活量平均增长了314 mL,女生平均下降了148 mL;男、女生握力分别平均增长3.49,1.35kg,坐位体前屈分别提高了7.68,7.67 cm;男生50 m跑成绩提高了0.04s,女生下降了0.33 s;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16.49,11.34 cm;男、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下降了12.85,16.10 s.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成年后身高增长趋势依然存在.应加强管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比较2014年与2010年郑州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其身体素质动态变化趋势,为郑州市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和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郑州市中小学生数据,选取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与2010年相比,7 ~18岁男生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仅有1~2个年龄组有所提高,其余年龄组均下降.7~12岁(小学阶段)男生速度、耐力、力量水平均有所提高,13 ~18岁(初、高中阶段)男生速度、耐力、力量均有所下降.7~18岁女生各年龄组仰卧起坐水平均有所提高,握力均有所下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水平大多年龄组均下降.7~12岁(小学阶段)50 m跑及800 m跑水平各年龄组均有所升高,13~18岁(初、高中阶段)部分年龄组有所下降.结论 2014年郑州市中小学生部分素质指标较2010年升降趋势有明显学段分化现象,但大部分素质指标依然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杨军  谷大为 《中国校医》2020,34(3):200-203
目的 分析2005年与2015年江苏省部分地区7~22岁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年和2015年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连云港、扬州等地区学生体质调研身体素质方面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5年与2005年相比,江苏省中小学生握力、50 m跑和耐力跑水平显著增加,而18~22岁大学生增加不显著或者有所下降;小学生和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所下降,而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所提高;斜身引体成绩、引体向上成绩和大学女生仰卧起坐成绩也有所下降,而中小学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和多数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增加。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不同营养状况中小学生的运动素质,探讨肥胖、营养不良与运动素质的关系.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抽取城郊7个区7~17岁6 600名中小学生,检测身高、体重、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耐力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3.89%,营养不良检出率7.40%.4个学段男女学生中,肥胖学生与正常学生运动成绩比较,50 m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耐力跑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肥胖学生成绩均低于正常学生.营养不良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相对肥胖学生与正常学生成绩差异较小.但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3个项目,营养不良学生成绩均差于正常学生.结论 肥胖和营养不良能引起少年儿童运动素质的降低.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究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体测成绩与身体肌肉参数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7名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肌肉量、肌肉量比值.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被试的肺活量、50 m跑、100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的成绩.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肌肉量水平组男大学生BMI、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8.415,10.794,40.245,P值均<0.01),即男大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均值均为肌肉量多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少组,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为肌肉量少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多组.3组被试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及引体向上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36,4.027,52.250,P值均<0.05),其中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均值均为肌肉量平均组最高,引体向上成绩均值肌肉量多组最低.3组被试的50m跑和1000m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被试的肺活量和1000m跑成绩的及格率均达到50%以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50 m跑成绩的达标率均达到87%以上,而各肌肉量水平的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不及格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 男大学生不同的肌肉量对体测成绩有不同的影响.保持适当的肌肉量,加强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脂率(FM%)、体脂指数(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联性,为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程度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北京地区样本,采用Inbody 230对北京市4 069名6~20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成分测定,用四分位数法将FM%、FMI、FFMI和BMI分别分成4组,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4组的体测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男生FM%(20.03±10.39)和FMI[(4.35±2.84)kg/m2]均小于女生,而FFMI[(14.21±4.95)kg/m2]和BMI[(20.31±4.27)kg/m2]均大于女生(t值分别为-13.36,-7.66,11.49,8.16,P值均 < 0.01)。在男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呈下降趋势; 随着FFMI增加,5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有上升趋势。在女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时间逐渐缩短,800 m跑时间逐渐增长;FFMI越大50 m跑时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800 m跑中未见FFMI的显著趋势性。4个体成分指标对于坐位体前屈和1 min仰卧起坐无明显预测作用。  结论  FM%、FMI、FFMI和BMI对于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很好的预测作用。FFMI较高、FM%和FMI较低者在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柔韧性、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方面有更好表现,且这种趋势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19年9—12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对4 424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指标测试。  结果  中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93%,67.36%,24.71%。不同营养状况男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 m跑、1 0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6,55.2,118.6,332.5,122.8,15.6,49.5,47.5,12.6,113.5,P值均<0.01);不同营养状况女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8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24.5,46.5,262.5,102.6,32.5,27.5,33.6,27.6,51.6,P值均<0.01)。男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1 0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1,0.14,0.16),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0.62,-0.41,-0.21,-0.35,-0.29)(P值均<0.05);女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8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2),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0.49,-0.32,-0.18)(P值均 < 0.05)。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存在相关,超重肥胖者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较低。应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以更好促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70名7~18岁儿童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与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 min 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作相关分析,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查,分析肥胖儿童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体重指数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肌力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运动素质较差。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对运动素质发展不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耐力跑参考值及曲线,为监测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变化提供参照.方法 以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6个区15 308名7~18岁学生为样本,用LMS法建立年龄别耐力跑百分位数值.结果 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耐力跑百分位数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及曲线.2014年上海市7~ 12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均呈上升趋势,13~ 18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年龄组耐力跑的P85,P95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呈现性别、年龄特征,7~12岁男女生百分位数曲线基本一致,13~18岁男生百分位数曲线呈持续性上升,而女生13~15岁上升,15岁之后曲线下降,17~ 18岁曲线略有上升.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图为本地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水平测量提供了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少年体质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少年体格发育增长的情况,为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将1985、1995和2000年山东省城乡7~18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与全国同期的均值比较,计算增减量。结果形态指标明显增长,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身高平均增长4.70cm、3.29cm、5.48cm和4.48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8.66kg、5.32kg、5.55kg和3.22kg,但运动素质明显下降,形态和素质发育出现背离现象。结论儿童少年体质下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强体育锻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5.
了解2000-2014年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判别标准研制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法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趋势.结果 14年间学生BMI P85低年龄组差异比较小,随年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青春期后有减小的趋势,男生平均增加2.1百分点,女生平均增加1.3百分点.学生BMI增长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百分位数,尤其是P90后,差值逐渐增大.7~11,12~15岁男生在P5o后差值均逐渐增大,P95分别达2.0,3.2百分点,其中12岁男生从23.4 kg/m2增加到26.8 kg/m2,14岁女生从24.0 kg/m2增加到25.9 kg/m2.与WGOC标准相比,2014年男生BMI P85,P95均较高,而女生BMI P85 10岁之前高于WGOC标准,从11岁开始与WGOC标准基本相一致.2014年上海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4%,9.1%,较2000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6.4,5.2百分点.结论 BMI分布高百分位的个体比低百分位个体的变化更大.在肥胖防治工作中,加强对群体BMI曲线的监测分析,对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A)与体能指数(PFI)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以及提升体能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在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区选取4 269名7~18岁学生,收集体力活动等数据,并完成立定跳远、握力、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30 s仰卧起坐、20 s反复横跨、20 m往返跑测试,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儿童青少年PFI的比较中,男生10~12和16~18岁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46±3.58)(0.75±3.00),MVPA不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69±3.64)(-0.61±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0.57,P值均<0.05);女生4个年龄段MVPA达标组的PFI值与MVPA不达标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能等级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比较中,健康体能组MPA和VPA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高于不健康组(Z值分别为-2.04,-4.93,-7.09,P值均 < 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每日MVPA、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即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呈正相关,适当提高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市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1802名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作为评估工具。结果成都市区11~18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YSR总分的第90百分位数或综合征的第98百分位数为分界值,检出率为15.1%;若以YSR总分的第75百分位数或综合征的第98百分位数为分界值,检出率为27.2%。心理问题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YSR单项心理问题中,有29项的检出率高于50%,有5项的检出率低于10%。结论成都市区11~18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YSR总分以第75百分位数为界值,若以第90百分位数为界值,检出率为15.1%),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速度素质参考值及曲线,为完善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黄浦、徐汇、闸北、闵行、奉贤和浦东6区15 422名7~18岁学生为研究样本,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法建立年龄别50 m跑百分位数值.结果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50 m跑成绩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各年龄组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且均高于全国学生同期水平.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50 m跑百分位数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及曲线.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50 m跑成绩出现了7~8岁、11~13岁2个显著提高时期,17岁以后曲线趋于平稳;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50 m跑成绩提高最快的是7~9岁,之后幅度逐渐减小,14岁以后曲线趋于平稳.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百分位数及曲线图为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测量提供了直观评价手段,完善了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常模参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上海市区0~18岁男女年龄别身高及体重百分位及Z分法参考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区0~19岁儿童96 104例(男48 790例,女47 314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1999—2002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应用LMS方法建立上海市男女童年龄别身高(HFA)及体重(WFA)参考值。[结果]获得了上海市区0~18岁男女年龄别体重及身高7条百分位参考值和相应曲线,即P3、P5、P10、P50、P90、P95和P97;及Z分法±1s、±2s及±3s的参考标准。上海市区0~18岁男性的HFA中位数依次为50.1、77.2、88.7、96.6、103.8、110.9、117.5、123.5、129.2、134.7、139.9、145.5、152.5、160.1、166.4、170.8、173.2、174.1及174.2 cm。女性的HFA中位数依次为49.8、75.6、87.4、95.4、102.6、109.8、116.6、122.4、128.1、134.2、140.4、146.8、153.1、157.6、159.9、161.3、162.0、162.1及162.3 cm。上海市区0~18岁男性的WFA中位数依次为3.4、10.6、12.9、14.7、16.8、19.1、21.7、24.6、27.6、30.8、34.3、38.3、43.4、49.1、54.3、58.6、61.8、63.9及65.1 kg。女性的WFA中位数依次为3.3、9.9、12.2、14.3、16.2、18.4、20.9、23.3、25.8、29.0、32.6、37.1、42.0、46.2、49.0、50.8、52.0、52.4及52.6 kg。[结论]建立了上海市区0~18岁男女百分位、中位数百分比及Z分法3套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