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免疫分析与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ENA)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ENA抗体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结果:对215例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总ANA阳性率27.9%,ENA总阳性率25.58%,两者总符合率为84.65%;155份ANA阴性标本中,有2.58%针对SSA/R060和SSA/R052阳性的ENA标本ANA阴性,有1.93%单纯针对SSA/R052阳性的ENA标本ANA为阴性,有0.06%ds—ANA阳性的ENA标本ANA阴性,有3.87%单纯SM抗体阳性的ENA标本ANA为阴性;有11.87%ANA阳性标本ENA表现为阴性。结论:ANA与ENA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两者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所含自身抗体有差异,因此ANA作为自身免疫病的筛查实验欠妥,ANA和ENA同时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IBT)、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结果67例SLE患者中,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65.7%、82.1%,三者综合阳性率97.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9例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为阴性,而抗核抗体为阳性;1例抗双链DNA抗体为阳性,而抗Sm抗体、抗核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提高SLE确诊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探讨梅毒患者抗HIV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梅毒患者986例,对其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与梅毒血清学试验(RPR),HIV酶联免疫试验,并做结果分析。结果:986例梅毒患者中合并HIV感染的有6例,检出率为0.61%,其中男2例,女4例,其中二期梅毒有3例,潜伏期梅毒3例。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HIV感染者共19例。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占HIV感染总人数的31.6%。结论:加强梅毒患者检测HIV,加强住院患者HIV抗体及TP抗体检查,是预防梅毒、HIV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在甲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8例正常献血员和39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的检测。结果:甲型肝炎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7.7%(3/39),3例阳性均为甲肝急性期患者。结论:ANA存在甲型肝炎中,虽阳性率低,仍提示甲型病毒性肝炎中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核抗原抗体(ENA)的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测定68例SLE患者和7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以间接结合的放射性核素测定抗ds-DNA,以斑点法测定ENA。结果本文68例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中,ANA、抗ds-DNA、ENA阳性率,分别为91.2%、72.1%、82.4%;特异性分别为71.4%、96.0%、79.3%。其中,ENA的检测包括6种,以抗Sm抗体为主,阳性率为42.6%,特异性为99.2%。3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7.1%,特异性为71.4%。结论在检测的3种自身抗体中以ANA敏感性最高,其他两种抗ds-DNA与抗Sm抗体特异性可达96%以上,不过敏感性低。3者联合检测可较大程度提高SLE检测阳性率,并且单独检测特异性时,特异性有显著差异,且3者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329-1329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多种临床症状重叠的疾病,因大多起病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这组疾病具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病人机体有多种多样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很重要的自身抗体之一。笔者对此类患者的抗核抗体(ANA)进行了检测,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抗核抗体(ANA)与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检出率和准确度,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客观实验数据。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患者ANA与抗ENA抗体进行检测。判断其ANA核型并读取印迹法结果。然后对各荧光核型及各种抗ENA抗体结果进行统计。结果200例患者核型中,斑点型占41%,均质型占33%,是临床中检出的主要核型;在斑点型中,抗ENA抗体阳性率为86.6%,均质型为46.9%,核仁型45.5%,着丝点型为40.0%,胞质型为0,斑点型抗ENA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联合检测ANA与抗ENA抗体,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李艳  孙家祥  鄂建飞 《西部医学》2012,24(3):584-58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ANA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临床价值及相符程度。方法分析1725例标本血清ANA及ANA谱检测结果。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 1725例标本血清ANA阳性共768例,阳性率为44.52%。荧光模式主要为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核仁型等;1725例标本血清ANA谱检测有782例阳性,阳性率为45.33%,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阳性抗体出现较多的是抗SS-A、抗Ro-52、抗SS-B、抗Histone等。结论 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AID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AID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AnuA与其他自身抗体和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SLE患者65例(SLE组)、疾病对照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38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中的AnuA,同时检测并分析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结果 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在SLE组中分别为58.5%、52.3%、30.7%,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5.3%、0、7.9%)和正常对照组(0、0、0)(均P<0.05).AnuA对SLE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58.5%,与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性为97.1%,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抗组蛋白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uA 与抗Sm抗体之间无关(P>0.05),而与抗dsDNA抗体相关(P<0.05).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诊断SLE的敏感性达83.1%.SLE组中AnuA阳性者的Hb、C3、C4水平低于AnuA阴性者(P<0.05).结论 AnuA对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对SLE诊断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并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核抗体(ANA)在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东莞市高埗医院妇产科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产检的92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孕妇92例(观察组)。分析两组ACA阳性率和ANA阳性率。对实验组92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进行分组,即流产1次组(1组51例)、流产2~3次组(2组30例),流产3次以上组(3组11例),比较各组ACA阳性率和ANA阳性率。结果观察组ACA阳性率为33.70%,ANA阳性率为34.78%,ACA和ANA双阳性率为22.83%;实验组ACA阳性率为8.70%,ANA阳性率为9.78%,ACA和ANA双阳性率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中,1组ACA阳性率为15.69%,ANA阳性率为13.73%;2组ACA阳性率为50.00%,ANA阳性率为53.33%;3组ACA阳性率为81.82%,ANA阳性率为90.91%,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存在ACA和ANA高表达,反复性流产孕妇存在ACA和ANA高表达,减少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防治反复性流产,需加强对ACA和ANA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孕妇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M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风疹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120例孕妇血清中风疹病毒抗体IgM(RV-IgM)。结果:120例中,RV-IgM阳性15例,阳性率为12.5%;RV-IgM阳性检出率在<25a,25-30a和>30a年龄组分别为13.11%、12.20%、11.11%。多次妊娠者RV-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初次妊娠者(P<0.05)。结论孕妇风疹病毒感染与孕次有一定的关系,与孕龄无关。  相似文献   

13.
陈丽梅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06-408,358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妊娠结局,以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170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92例)和未治疗组(78例),选择同期正常孕妇为对照组(100例)。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3.47%(86/92),未治疗组仅为30.76%(24/78),对照组为96.00%(96/100)。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早产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6.52%(6/92)和2.17%(2/92),接近对照组的6.00%(6/100)、0,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30.77%(24/78)、28.21%(22/7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窒息儿、低体重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60.86%(56/92),未治疗组仅占25.64%(20/78)。②治疗孕周越早,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越低(P<0.05)。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应用苄星青霉素孕妇为23.07%(18/78),应用红霉素孕妇为100%(14/14)。③新生儿血清RPR阳性率治疗组为79.50%,未治疗组为100%,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妊娠梅毒患者临床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体征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妊娠早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治疗开始时的孕周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梅毒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病特点,并探讨其防治方法,以降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病率。方法6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妇,根据其确诊孕周数分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梅毒发生情况,分析梅毒的治疗与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孕妇分为流动人口组与长期居住组,比较其发病率。结果妊娠梅毒的发生率为4.5‰,其中流动人口占61.9%。不同孕周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13~27周占12.5%,28~36周占27.3%,37周以上占42.9%。结论妊娠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加强婚前检查及早孕检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二维、M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200例妊娠期妇女及50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心肾功能的系统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妊娠期肾脏改变,主要表现在肾盂积水。心脏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反映心排量的指标CO、SV、CI明显增加,心肾功能的变化有着共同特点,有着相互作用的一致性。心肾功能的改变随孕周增加而发生变化。此项观察对围产期保健有着重要意义,对妊娠期合并肾脏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的高危孕妇可利用超声检查,密切观察各孕周心肾功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马凤莲  郭长英  李静 《中外医疗》2013,(33):13-13,15
目的 了解产前ABO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进行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1 150例孕妇中血清抗体效价≥1∶256者有119例,异常检出率为10.3%.结论孕妇在围产保健时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为预防或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可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方式对婴儿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方式对婴儿传播的影响。方法入院的孕产妇通过资源咨询与检测服务,对有剖宫产指征及自愿要求剖宫产分娩者,术前、术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服用,进行母婴阻断;对于经产妇,自愿阴道分娩者,按规范化技术操作程序,产前、产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服用,进行母婴阻断。结果通过0检测、9~12个月检测、18个月检测的数据观察,108例艾滋病孕产妇,剖宫产18例中阴性17例,阳性1例;阴道分娩90例中阴性89例,阳性1例。结论从统计结果看,艾滋病孕产妇的阻断成功率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而主要取决于抗病毒药物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60例梅毒产妇规范治疗后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低滴度阳性(滴度≤1 ∶4,时间>2年)且排除HIV感染和神经梅毒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61例治疗后TRUST转阴的女性梅毒患者和6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CD3和CD4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2个对照组(P<0.001),而CD8则高于2个对照组(P<0.05);3组的Th17淋巴细胞亚群、血IL-17和IL-23的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60例梅毒产妇规范治疗后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低滴度阳性(滴度≤1∶4,时间>2年)且排除HIV感染和神经梅毒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61例治疗后TRUST转阴的女性梅毒患者和6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3和CD4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2个对照组(P<0.001),而CD8则高于2个对照组(P<0.05);3组的Th17淋巴细胞亚群、血IL-17和IL-23的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20.
梁丁英 《中外医疗》2013,32(15):147-148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措施对HIV抗体阳性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HIV抗体阳性孕妇6例,均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围手术期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制定强化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紧张、焦虑、自卑、自责、言语减少明显缓解,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抗体阳性并行剖宫产术孕妇围手术期行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