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58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为两组.实施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牙齿正畸患者的矫治效果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矫治,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5%),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倾斜牙扶正时间(16.49±3.86)周、转位牙扭正时间(16.43±3.35)周、治疗完成用时(34.22±3.88)周明显短于参照组的倾斜牙扶正时间(34.96±4.04)周、转位牙扭正时间(34.32±4.34)周、治疗完成用时(67.97±4.76)周,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效果理想,同时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不会严重影响牙周健康,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芳  何正权 《当代医学》2021,27(24):156-157
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根据矫治方式不同分为隐形组和固定组,各55例.固定组采用固定矫治器,隐形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和矫治情况.结果 两组矫治总有效率、固位性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形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和美观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矫治效果相当,但相较于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28-230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需行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转位牙扭正时间、倾斜牙矫正时间及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转位牙扭正时间、倾斜牙矫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除SPD外,其它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PL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OHIP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固定矫治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有助于促进牙周健康,提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在成人拔牙正畸治疗中前牙区的变化情况,对比不同矫治器对前牙牙根的控制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安式Ⅱ类Ⅰ分类正畸拔牙患者40例,年龄18~30岁。将40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和固定矫治器组(每组20例),并设计种植钉增强支抗。应用CBCT测量上下前牙到Y轴的距离(U1-Y、L1-Y、Y1、Y2)即矢状距离,到X轴的距离(U1-X、L1-X、X1、X2)即垂直距离,上下前牙长轴与Y轴所成角度(∠1、∠2)及上下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牙轴长度(V1、V2、V3、V4)的变化情况。结果 矫治前,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托槽隐形矫治组矫治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矫治器组矫治前后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器组Y1、Y2、V1、V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形矫治更利于保护前牙牙根,并且更有利于前牙控根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拔牙正畸矫治患者接受基于3D打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后,该矫治方法对美观效果、矫治效率及牙周状态、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非拔牙治疗的错(殆)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矫治器正畸治疗)、研究组(3D打印为基础的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2组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整合牙颌模型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选取需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患者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例,前者运用人工排列模拟建模设计,后者运用3D整合牙颌模型模拟建模设计,对比矫治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扭正时间、治疗完成时间分别为(28.9±5.2)周、(24.2±5.9)周、(53.2±9.9)周低于对照组(33.1±3.2)周、(27.1±4.3)周、(62.5±8.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中应用3D整合牙颌模型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8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观察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矫正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PD)]水平、咬合功能、咀嚼效率、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倾斜牙矫正时间和转位牙扭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GI评分和P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及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4/92),低于对照组的13.04%(12/9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矫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牙周健康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倾斜牙矫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以及完成治疗所需的时间均比对照组要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GI、SBI、SPD三项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L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I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牙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牙齿畸形矫正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无较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两种矫治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采取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曾韶华 《吉林医学》2022,(3):777-779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进行口腔正畸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矫治方案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术,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舒适度、美观性、咀嚼功能以及邻牙伸长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PLI、SB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齿舒适度、美观性以及咀嚼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邻牙伸长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牙齿错位畸形患者进行口腔正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改善其牙周健康指标,同时还能降低邻牙伸长的发生率,保障牙齿的美观性,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4例病患,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美观舒适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3.75%vs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舒适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当,且能提高病患的美观舒适度、佩戴便捷度和语言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系统与传统的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绍兴市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后缩儿童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隐形矫治组(Inv组)和传统功能矫治(Fun组),每组各36例。Inv组采用时代天使A6矫治系统,Fun组采用双颌垫(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两组患者均要求每天佩戴20h以上。佩戴10个月后,两组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及口内照片。通过模型测量磨牙关系和覆盖变化及头影测量分析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美观程度,比较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停戴半年后比较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头侧片分析表明,反映下颌位置的颅底-下齿槽座角(sella nasion B point angle,SNB)度数在Inv组和Fun组均变化显著,且Fun组的变化显著高于In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齿槽座角(ANB angle,ANB)变化与SNB变化趋势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v组下前牙唇倾度变化高于Fu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Inv组的舒适性和依从性远高于Fu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代天使A6矫治系统与Twin-block矫治器均能导下颌向前治疗下颌后缩畸形,Twin-block矫治器骨性效果显著大于A6系统,但A6系统佩戴舒适,患者依从性好,故其治愈率优于传统的功能矫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评价隐形MA矫治器与双板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30例,平均年龄10.5岁,分为隐形MA矫治器组(A组)、双板矫治器组(B组)各15例,测量分析治疗前(T0)后(T1)颌骨及牙变化差异。  结果  骨性指标:两组矫治后SNB角增加,ANB角减小,Wits值减小,下颌骨位置Pg/OLP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矫治后前面高比S-Go/N-Me减小,下颌平面角SN/MP、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ANS-Me/N-Me增大(P < 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牙性指标:两组矫治后上切牙角U1-SN减小、下切牙角L1-MP增加,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仅在L1-MP角间有显著差异(P < 0.05)。Pancherz分析法结果A组骨性效应大于B组。  结论  两种矫治器均有效促进下颌骨的发育,改善颌骨间矢状不调;矫治后下颌骨出现顺时针旋转,隐形MA矫治器相较于双板矫治器旋转较小;隐形MA矫治器对前牙轴倾度的控制较好,前牙支抗的丢失较少,隐形MA矫治器矫治可获得更多骨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托槽固定矫治患者菌斑的菌群结构及其差异.方法 招募使用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的正畸患者各10名,分别采集颊舌侧菌斑,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基于16S rDNA序列,对40个菌斑样本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 固定矫治颊侧菌斑(FB组)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均高于隐形...  相似文献   

14.
滕英  白雪芹 《吉林医学》2011,(22):4536-4538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的改变。方法:对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治,一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接下来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覆、覆盖分别减少3.92 mm及8.20 mm,SNB增加1.47°,ANB减小2.52°,L1-MP增加9.7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正畸治疗中患者并发牙龈炎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临床固定矫治患者126例,年龄12~28岁,平均(17.6±0.8)岁,分别在患者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及其后6个月检测其牙龈指数(GI),口腔卫生指数(OHI)。结果戴固定矫治器牙龈指数明显上升,与戴矫治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矫治过程中牙龈炎患病人数明显增加。而患者自身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和口内矫治器附件的不良刺激是导致牙龈炎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固定正畸治疗期间,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正畸医生在矫治过程中的耐心、仔细以及熟练的技术对于降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的发生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立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53-1756,1760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牙畲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接诊的正畸病例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选用Twinblock矫治器改善颌间关系,再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矫治咬合关系。对照组直接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比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为(26.8±1.2)个月,少于对照组(32.5±1.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别在矫治后磨牙关系中性,咬合关系稳定,前牙覆合覆盖正常。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颌骨发生明显前移,同时下颌骨长以及下面高度均比对照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在矢状线上和在垂直线上各指标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时,能够对下颌生长产生刺激,同时矫正颌骨矢状关系,易于取得患者配合,明显改善患者侧貌,简化后期固定矫治,治疗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初戴隐形矫治器、Damon Q自锁托槽与直丝弓托槽对成人正畸疼痛及龈沟液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A组佩戴隐形矫治器,B组佩戴Damon Q自锁托槽,C组佩戴直丝弓托槽,比较3组疼痛程度、龈沟液内炎性因...  相似文献   

18.
丁宁  林彤  侯丽鹏 《海南医学》2016,(20):3412-3414
目的:比较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口腔科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112例牙列缺损患者为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固定义齿修复,对照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佩戴义齿4个月后的语言功能、固定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情况,舒适、美观、方便等佩戴感觉以及治疗周期、治疗过程、治疗费用方面的满意度。结果佩戴义齿4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4.5±0.5)分、(4.4±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固定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3.8±0.6)分、(4.1±0.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9±0.7)分、(3.5±0.6)分,美观程度、舒适程度、方便程度评分分别为(3.9±0.6)分、(4.2±0.7)分、(3.9±0.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0.5)分、(3.4±0.6)分、(3.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治疗过程、治疗费用、总体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疗效较好,患者佩戴舒适,外形美观,使用方便,修复效果佳,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正畸方法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并完成随访的53名患者,分别检测其戴入矫治器前,戴入后第1、3、6个月以及拆除前、拆除后1、3个月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四项牙周临床指标。结果 PLI、SBI、PD指数均随治疗时间呈上升趋势,第1个月PLI、SBI上升幅度最大,并于拆除前达到最高。治疗第1个月PLI、PD与治疗前尚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6个月时,PLI、SBI与治疗前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拆除矫正器后,PLI、SBI、PD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基本在6个月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且PLI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所有患者均未检测到附着丧失。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虽然在治疗期内会造成牙菌斑堆积、牙龈肿胀等不同的牙周不良反应,但不会对牙周组织产生永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SGTB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AngleⅡ类1分类骨性错畸形病人进行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生长发育高峰期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伴骨性下颌后缩的病例40例,随机分成2组,S组采用Ⅰ期SGTB矫治器导下颌向前联合Ⅱ期固定矫治;F组采用Ⅰ期固定矫治联合Ⅱ期Forsus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间病人的各指标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组L1-MP高于S组(P <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SNB、B/OLP、Pg/OLP、Pg/OLP+Co/OLP、ii/OLP、mi/OLP均增大,ANB、is/OLP、U1-NSL、is/OLP-ii/OLP、ms/OLP-mi/OLP、is/OLP-A/OLP均减小,F组L1-MP增大,S组ii/OLP -Pg/OLP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其余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S组牙性和骨性因素所占比分别为43%、57%, F组分别为56%、44%;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S组牙性和骨性因素所占比分别为39%、61%, F组分别为49%、51%,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TB矫治器对AngleⅡ类1分类骨性错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且在下切牙唇倾的控制方面优于Forsus矫治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