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I期、II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I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II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II期及合并MG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与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在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1999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和Cedars-Sinai医学中心(洛杉矶)193例患者的193个原发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193例、120例PNETs组织中MAP2、MAP1B的表达,随后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MAP2和MAP1B在PNET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6%(88/193)和64.2%(77/120)。MAP2表达阳性的患者的总生存好于阴性患者(P=0.012)。另外,MAP2阳性Ⅱ、Ⅲ期患者的总生存也优于阴性者(P=0.017)。然而,MAP1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总生存、无病生存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MAP2为潜在的预测PNET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肉瘤补充广泛切除术的原因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外院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的原发软组织肉瘤患者7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肿瘤的复发转移, 分析肿瘤残留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补充广泛切除术后, 中位随访时间是17.4个月, 其中复发3例, 转移5例, 死亡3例。Kaplan-Meier法计算1年无瘤生存率为93.6%, 3年无瘤生存率92.3%。初次术后肿瘤残留共40例, 占52%。初次手术后肿瘤残留组和非残留组生存无差异。   结论  患者在非计划性切除后肿瘤残留率较高, 接受补充广泛切除术是必要的。补充广泛切除原因多为术前无明确病理诊断, 无影像学检查。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 在临床上应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stoma,NB)原发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不同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6例4期N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灶手术切除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未手术或仅活检或手术切除 < 50%的原发肿瘤;B组:手术切除50%~90%的原发肿瘤;C组:手术切除 > 90%的原发肿瘤;D组:手术肉眼完全切除原发肿瘤。  结果  96例4期NB患者,3年PFS和OS分别为32.8%和36.7%。A组24例,B组10例,C组23例,D组39例。A组和B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C组和D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但C组+D组生存率高于A组+B组,3年PFS分别为42.2%和17.8%(P < 0.001)。  结论  4期NB原发肿瘤90%以上完全切除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可提高生存率,少量肉眼残留或镜下残留并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Masaoka-Koga分期Ⅲ期胸腺瘤的侵犯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 179例Ⅲ期纵隔胸腺瘤患者的肿瘤侵犯特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手术组(94例)、姑息性手术组(39例)和单纯活检组(46例)。采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组间对比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纵隔胸膜受侵(86.0%)是最常见部位,其次为心包(50.8%)、大血管(40.8%)和肺(36.3%)。根治性手术组中大血管受侵者比例明显低于姑息性手术组、单纯活检组(14.9%、79.5%、60.9%,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11、=0.020),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侵犯器官数目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04、=0.020、=0.023、=0.016)。结论 对于Masaoka-Koga Ⅲ期胸腺瘤,纵隔胸膜是最常见受侵部位,心包、大血管和肺也是常见受侵部位。纵隔胸膜、心包和肺受侵对手术可切除性影响不大,而大血管受侵可明显影响手术可切除性。根治性切除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单纯活检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   结果   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4%;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位置及脏胸膜侵犯对纵隔淋巴转移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淋巴结大小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依据,原发于右肺的肿瘤及肿瘤伴有脏层胸膜侵犯具有较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7.
张文琪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0):634-638
  目的   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t-to-lymphocyte ratio,NLR),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截点,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两组,分析N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术前NLR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   结果   术前NLR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最佳截点为3.8。术前低NLR组(NLR≤3.8)与高NLR组(NLR > 3.8)患者在FIGO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而在其他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 > 3.8(P < 0.005)及术后FIGO分期为Ⅲ~Ⅳ期(P < 0.005)是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以及无瘤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 > 3.8(P < 0.05)及术后FIGO分期为Ⅲ~Ⅳ期(P < 0.05)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组织化学法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术前高NLR组54.65±8.78与低NLR组41.78±9.1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术前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生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41:1,平均年龄(48.72±13.26)岁,其中神经内分泌瘤72例,神经内分泌癌7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直肠为最常见原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异常。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8%,神经内分泌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80%。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原发部位、pT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转移与pT分期、病理学类型、年龄、原发部位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肿瘤发病年龄是发生转移的重要因素。   结论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于男性,直肠最多见。肿瘤的发病年龄是影响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不同临床靶体积对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靶区范围。   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9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累及野组49例,CTV包括原发灶上下外扩3cm、周围外扩0.8cm及肿大淋巴结累及区;扩大野组45例,食管癌原发灶CTV外扩同累及野组,但需根据原发灶部位不同,给予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照射。   结果   全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7.7%、35.7%。中位生存期为24.6个月。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9%、36.2%和68.6%、35.5%(P=0.96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4%、54.5%和69.5%、46.0%(P=0.64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8%、43.7%和64.8%、40.6%(P=0.887)。累及野组Ⅱ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为32.7%,扩大野组为42.2%(P=0.338)。两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6%和35.6%(P=0.464)。   结论   扩大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方面未表现出优势,两组疗效相当。扩大野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累及野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I期-III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hTymomas, 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的I期-III期胸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决定死亡风险比。结果 ChART数据库中I期-III期胸腺肿瘤共1,546例。其中649例(41.98%)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与性别、组织学类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胸腺切除程度、是否完全切除、Masaoka-Koga分期及辅助化疗相关。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0%和80%、81%和63%,而单纯手术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6%和95%、92%和90%,两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01, P<0.001)。单因素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类(WHO)、Masaoka-Koga分期、是否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类(WHO)(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29)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3)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重症肌无力、组织学分类、Masaoka-Koga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和是否完全切除与无瘤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05)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6)是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表明不完全切除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10, P=0.017)。然而,完全切除者接受术后放疗则会降低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01, P<0.001)。结论此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完全切除I期-III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但是,对于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总体上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53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患者和64例单纯行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治疗的1、2、3、5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对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术后+TACE组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9%、60.4%、39.6%、18.9%和98.1%、86.8%、69.8%、47.2%,单纯手术组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3%、43.8%、21.9%、12.5%和87.5%、71.9%、50.0%、31.3%,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结果显示术后+TACE治疗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术后辅助TACE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在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术后化疗对Masaoka III期/IV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hTymomas, ChART)数据库共纳入2,306例胸腺肿瘤病例,资料相对完整1,7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中Masaoka III期/IV期665例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初步评估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亚组患者生存曲线,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倾向值匹配研究(propensity-matched study, PSM),评估化疗的临床价值。结果1,700例患者中未行术后化疗1,406例(82.7%),术后化疗294例(17.3%),随着Masaoka分期的增加,术后化疗患者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Masaoka III期/IV期患者665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其中未术后化疗组444例,术后化疗组221例。两组患者在有无重症肌无力、WHO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根治性、有无术后放疗等方面分布有差异(P<0.05)。其中C型胸腺瘤、不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明显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P<0.05)。术后化疗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1%、30%,5年和10年复发率分别为46%、68%,而未术后化疗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58%。5年和10年复发率分别为26%、40%,两组无病生存率和复发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 P=0.001)。对有无重症肌无力,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根治性状态,术后放疗等因素进行倾向值匹配筛选出其中158例未术后化疗和158例术后化疗共316例患者,生存分析显示:未术后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两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32)。结论病理学类型、手术的根治性和术后放疗是影响进展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的主要因素。术后化疗并未给Masaoka-Koga III期/IV期胸腺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最佳模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1例初始治疗采用化疗为基础综合治疗的食管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化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放疗+化疗三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   结果   手术+化疗组29例,放疗+化疗组16例,手术+放疗+化疗组6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1、2、3年生存率为56.5%、22.4%、9.6%。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灶部位、长度及化疗疗程上分布无差异(P>0.05),放疗+化疗组包含有更多的广泛期患者(P < 0.05)。中位生存期在手术+化疗组患者为13.3个月,放疗+化疗组13.1个月,手术+放疗+化疗组14.2个月,三组患者生存期未见差异(P=0.626)。   结论   放疗联合化疗是食管小细胞癌有效治疗模式,放化疗可以取得和手术联合化疗相似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D2根治术后随机分为HIPEC(实验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术后4周均予以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12个疗程。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肝肾功能的变化,分析比较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后7 d的外周血白蛋白(32.34 ± 2.23)g/L较术前(46.45 ± 4.81)g/L显著下降(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Ⅱb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P> 0.05),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35.9%(P>0.05),Ⅲa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和58.3%(P>0.05),Ⅲb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和27.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0个月(95%CI:36.1 ~65.9个月)、20.0个月(95%CI:12.0 ~28.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c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和20%(P>0.05)。   结论   术中HIPEC可提高Ⅲb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个月和47.1%。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清扫站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而增高(P < 0.05)。T1~T2的患者中,清扫0~11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各组患者预后差(P <0.05)。T3的患者中,清扫0~16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患者预后差(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110例, 其中26例肿瘤位于纵隔, 其他部位84例。将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生物学预后因素与其他部位对比。  结果  纵隔组平均年龄25.5个月, 与其他部位组相近。初诊时纵膈组88.5%有症状, 高于其他部位组60.7%(P < 0.05); 早期病例(Ⅰ、Ⅱ期)34.6%, 高于其他部位组8.3%(P < 0.05); 血清NSE>100 ng/L者达21.4%, 低于其他部位组86.1%(P < 0.001)。纵隔组N-myc基因拷贝数均 < 10, 其他部位组N-myc基因拷贝数>10者为23.1%(P < 0.05)。纵隔组4年总生存率为80.0%, 其中局限性肿瘤(Ⅰ、Ⅱ、Ⅲ期)达100%, 分别高于其他部位组44.0%、82.0%。  结论  多数纵隔神经母细胞瘤表现出临床分期早(Ⅰ、Ⅱ期)和良好的生物学预后因素, 这些特征可能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良好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I期或II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hTymomas, ChART)的数据库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数据库中1994年到2012年间的1,117例早期(Masaoka-Koga I期或II期)胸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1例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76例行开放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与围手术期结果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胸腔镜组的全胸腺切除比例更高(80.5%vs 73.9%,P=0.028),根治性切除率更高(98.8%vs 88.7%,P<0.000),而复发率更低(2.9%vs 16.0%,P<0.001),5年无瘤生存率更高(92%vs 83%,P=0.011),而两组的5年生存率接近(92%vs 92%,P=0.1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WHO分型、Masaoka-Koga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腺恶性肿瘤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胸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其围手术期效果更好,肿瘤学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16、P1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卵巢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70例原发性卵巢癌、60例交界性肿瘤及60例良性肿瘤组织进行P16、P15和VEGF蛋白检测。   结果   P16在卵巢癌的表达率为40.0%(68/170), 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65.0%(39/60)和交界性肿瘤组56.7%(34/60)(P < 0.05);P15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5.3%(77/170), 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68.3%、交界性肿瘤组61.7%(37/60)(P < 0.05);VEGF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1.2%(14/170), 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45.0%(27/60)和交界性肿瘤组53.3%(32/60)(P < 0.05)。在卵巢癌组中, P16和P15表达呈正相关(r=0.294, P < 0.01), VEGF与P16和P15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1和-0.251, P < 0.01)。三者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肿瘤分化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者P16、P15阳性表达率越低(P < 0.05), VEGF阳性表达率越高(P < 0.05)。P16和P15的表达与有无脉管瘤栓无关, VEGF在有脉管瘤栓组的表达高于无脉管瘤栓组。   结论   P16和P15的低表达与VEGF蛋白高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共同促进卵巢癌的恶性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158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综合治疗后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综合治疗的15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接受化疗者146例(92.4%),化疗方案多为EP、EC、TP、CAP,平均化疗5个周期(1~17个);接受放疗者120例(75.9%),平均等效剂量54Gy(20~79.25 Gy);接受手术者49例(31.0%),其中楔形切除2例、段切除3例、叶切除25例、全肺切除19例。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放疗±化疗109例(69.0%)、手术±化疗38例(24.1%)、手术+放疗+化疗11例(6.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CR+PR)86.7%,中位生存期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39.1%、36.4%。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化疗、放疗、放疗等效剂量、手术对预后产生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化疗、放疗等效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局限期SCLC综合治疗方案的优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采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限期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