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联合评分与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95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计算并分析其PLR和PNI的联合评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PLR-PNI联合评分患者术后生存期差异。结果 生存分析显示PLR-PNI联合评分0、1、2分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48.7%、26.0%和14.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水平、肿瘤直径、血管侵犯、BCLC分期,PLR-PNI评分是影响TACE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PLR和PNI联合评分可用于评估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生存期,评分越低的患者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95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分型肝细胞生长因子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肝癌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型分布差异。Cox回归分析探讨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移植前甲胎蛋白、单个结节、最大结节直径、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和米兰标准与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相关。微血管侵犯、米兰标准是肝移植术后肝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米兰标准以及微血管侵犯可以有效预测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像学上符合Milan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Milan标准和微血管侵犯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2013年期间115例影像学符合Milan标准并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探究影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入组的98(98/115)例患者中,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80.6%、79.6%和87.8%、74.5%、73.5%。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超出Milan标准和移植前降期治疗与小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微血管侵犯和超出Milan标准是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不伴和伴有微血管侵犯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2.8%、85.5%、85.5% 和75.9%、55.2%、48.3% (P<0.01);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符合及超出Milan标准肝癌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1.7%、83.3%、79.8% 和 64.3%、42.9%、42.9% (P<0.01)。结论:微血管侵犯多提示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的高复发转移倾向,对指导术后早期积极的辅助治疗、密切随访及补救性治疗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 探讨dusp-6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APK、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305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usp-6、p-ERK、p-JNK和p-p38α表达,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及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dusp-6显著高表达(P<0.001)。 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与无瘤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13)。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为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 1.635, P = 0.006)。结论 Dusp-6在HCC中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过表达。相对癌旁dusp-6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更易复发。相对癌旁肿瘤细胞dusp-6表达可以作为HCC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原位肝移植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到2006年5月期间汉诺威医科大学对117例HCC进行肝移植的经验。结果经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米兰标准或加州标准)、微血管侵犯、移植前治疗和肿瘤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原位肝移植是治疗HCC的理性术式;合适的选择标准,积极的移植前治疗,复发的有效控制,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超出Milan标准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辅助化疗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117例超出Milan标准的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四种常用化疗方案分组并分析不同化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吉西他宾组、传统化疗组、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未化疗组1年、3年总生存率(87.5%、84.2%、81.6%、67.5%和48.1%、25.9%、31.6%、33.7%)及无瘤生存率(69.8%、47.4%、53.8%、45.7%和43.2%、23.7%、23.6%、25.1%)。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吉西他宾化疗和传统化疗有利于延长合并大血管侵犯和/或微血管浸润等复发高危因素的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结论:对于超出Milan标准的肝癌患者,尤其是合并大血管侵犯和/或微血管浸润的患者,术后早期辅助化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吉西他宾适用于肝移植术后的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RN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METTL14在147对肝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根据病理医师的评分,把147例肝癌组织表达分为METTL14高表达组与METTL14低表达组,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量高低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METTL14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包括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运用COX回归模型对METTL14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以探索METTL14的表达水平是否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METTL14在HCC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1);HCC组织中METTL14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P=0.044)及TNM分期(P=0.046)相关;HCC组织中METTL14的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术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且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ETTL14可能成为一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EGFR和EGFR v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ACE术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C患者151例,其中HCC合并DM患者(17例)作为病例组,HCC未合并DM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BCLC分期B期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直径之和、门静脉高压发生率、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以性别、年龄、是否合并DM、ALT、Child-Pugh分级、AFP、肿瘤直径之和、是否门静脉高压、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作为自变量,以TACE术后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DM、ALT、Child-Pugh分级、AFP、肿瘤直径之和、是否门静脉高压、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与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DM、Child-Pugh分级、肿瘤直径之和、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是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20%,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病例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4%,2年生存率为7%,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经Log-rank检验及Breslow检验,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6,P=0.001;χ2=10.430,P=0.001)。结论 DM是影响BCLC分期B期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基于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建立的PLR-PNI评分对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5年生存率确定PLR、PNI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分为高PLR组(PLR≥148,1分)和低PLR组(PLR < 148, 0分),高PNI组(PNI≥47, 0分)和低PNI组(PNI < 47, 1分)。评估不同评分病人预后情况。结果PLR-PNI=2的病人,5年总生存率低于PLR-PNI = 1或0的病人(11.36% vs 32.79或63.64,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PLR-PNI评分高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术前高PLR-PNI是预测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该评分系统可应用于临床以识别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神经束膜浸润情况在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直肠癌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神经束膜浸润情况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远隔转移、临床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分析直肠癌神经浸润(PNI)状态与手术后3年、5年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截止2015年5月共有30例死亡病例,有21例神经束膜阳性病例,9例神经束膜阴性病例;其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21例远隔转移。病理学检查:神经束膜阳性29例,其中7例出现局部复发、17例出现远隔转移;神经束膜阴性60例,其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隔转移。PNI-和PNI+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58.62%,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3%、41.37%。PNI阴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PNI阳性患者(P<0.05)。结论直肠癌神经束膜浸润情况与浸润深度、大小、环周度密切相关,因此可作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并可作为危险因素之一、为选择性放化疗提供依据。betwee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NI and the 3 years’ survival rate and the 5 years’ survival rate were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and Long-rank.Results PNI- and PNI+3 year survival rate 83.33%,58.62% respectivel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78.33%,41.37% respectively. PNI negative patients survival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NI positive patients (P<0.05).Conclusion Colorectal cancer nerve bundle membrane infiltration situation can be one of the predic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大肝癌(直径≥5 cm且〈10 cm)根治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行手术切除获得随访的170例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HBs 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肝癌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48.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甲胎蛋白(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对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HCC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183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符合米兰标准76例,USCF标准84例,上海标准102例,杭州标准126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4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将每组分为MVI和无MVI亚组,比较肿瘤复发率、5年无瘤生存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4组病人的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CC肝移植标准扩大,MVI率逐渐升高(P<0.05),3年、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均逐渐降低(P<0.05)。符合上海标准病人中,无MVI亚组肿瘤复发率低于MVI亚组(P<0.05),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MVI亚组(P<0.05);符合杭州标准病人中,无MVI亚组肿瘤复发率低于MVI亚组(P<0.05),3年、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MVI亚组(P<0.05~P<0.01)。结论:MVI可预测符合上海标准和杭州标准的HCC肝移植术后复发情况,对肝移植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未合并肝硬化的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HbsAg、白蛋白、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等,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术中术后输血量、TNM分期、肿瘤大小、住院天数、并发症,随访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7%、45.2%、39.3%。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5%、46.4%、31.9%。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微血管浸润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无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可以作为推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降低进展期肝癌(pTNM分期:Ⅲ、Ⅳa)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肝移植的36例Ⅲ、Ⅳ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抑瘤组患者(20例)术前均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术中、术后均采用阿霉素 5-氟尿嘧啶 顺铂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以未接受任何抑瘤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非抑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抑瘤组肿瘤复发率(12/20,60.0%)明显低于非抑瘤组(14/16,87.5%)(P<0.05).抑瘤组和非抑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抑瘤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非抑瘤组(P<0.05).术前接受TACE联合RFA/PEI治疗的患者肿瘤坏死范围明显优于单用TACE者.结论 对于进展期肝癌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采取TACE RFA/PEI治疗以抑制肿瘤进展,术后配合全身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阿霉素 5-氟尿嘧啶 顺铂化疗方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肝切除术是肝细胞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根治性切除术后高复发率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常用的预防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手段,但是其真实作用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辅助性TACE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20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切除术。10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治疗组56例,术后1月接受了辅助性TACE治疗,对照组48例,术后不接受任何辅助性治疗。患者接受定期随访,统计分析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1月(2-38月),对照组为13月(2-59月),P=0.005。术后1、2、3年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85.7%、89.3% vs. 46.8%、58.3%、62.5%,P=0.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辅助性TACE、AFP、完整包膜、肝硬化、合并肉眼癌栓及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4-41月),对照组为24月(5-59月),P=0.789。术后1、2、3年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5.6%、59.5%、36.5% vs. 75%、50%、41.7%,P=0.789。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AFP、完整包膜及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辅助性TACE并不能显著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甚至可能会弊大于利,因此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8.
单中心连续203例肝移植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Zhou J  Fan J  Wu ZQ  Qiu SJ  Wang Z  Huang XW  Yu Y  He YF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05-1808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4月至2004年10月连续203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肝移植患者包括肝细胞癌142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7例、Wilson病6例以及其他终末期肝脏疾病12例。其中,尸体供肝移植199例,包括2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劈裂式肝移植;活体供肝移植4例。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82.4%。总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2.3%。14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中有20例复发(复发率14.1%),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2%和78,4%,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8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移植是我国治疗各种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治愈或延长生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血清Dickkopf 1(DKK1)水平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至2012年间72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HCC根治切除患者的术前血清以及其中43例术后1个月的血清,随访至2013年10月。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HCC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血清DKK1水平,分析DKK1高、低组患者主要临床相关资料差异,并评价其与患者复发、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年内共有21人发生复发,1年复发率为26.92%。高DKK1组1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低DKK1组(50.0% vs.77.8%,P=0.011)。复发低危亚组中高DKK1组复发率高于低DKK1组患者,包括单个肿瘤(73.3% vs.14.0%,P=0.037)、无卫星灶(56.3% vs.14.3%,P=0.034)、无血管侵犯(37.5% vs.12.5%,P=0.002)、BCLC 0+A (53.3% vs.15.2%,P=0.010)。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提示高DKK1为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为3.753,95%CI为1.495~9.424,P=0.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DKK1水平对预测HCC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2.35%)。术后DKK1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50.00%)。结论  术前血清高水平DKK1预示HCC患者早期复发率高。血清DKK1水平可有效预测HCC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监测DKK1可以帮助临床制定最有效的HCC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