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锥形束CT分析研究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与根管解剖形态,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磨牙CBCT影像从中选择根尖孔发育完全、未行牙髓治疗、无桩或冠修复的下颌恒磨牙影像资料数据,详细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数目与形态,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其根管形态。结果本研究纳入845例患者共1370颗下颌第一磨牙和1412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23.50%;其近中根常见根管构型为VertucciⅣ型(64.31%)和Ⅱ型(25.33%);远中单根的下颌第一磨牙以Ⅰ型(54.48%)和Ⅳ型(27.96%)根管为主,而对于远中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94.10%的远颊根和所有的远舌根为Ⅰ型单根管。在下颌第二磨牙中,36.69%为不完全融合的C型牙根,仅0.42%的下颌第二磨牙拥有三个牙根。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为33.85%,两侧C型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锥形束CT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在研究牙根和根管形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库中的下颌恒磨牙CBCT影像资料863例,记录牙位、牙根和根管数目,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①在55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中,独立远舌根和四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5.8%、51.4%,其中有48.1%第4个根管来自独立远舌根管。在双根牙中,93.9%近中根管是Ⅳ型,62.9%的远中根管是Ⅰ型。在三根牙中,94.4%的近中根管是Ⅳ型,98.6%的远颊根管和100%远舌根管是Ⅰ型。②在305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1.6%。在双根牙中,66.0%近中根管是Ⅳ型,92.3%的远中根管是Ⅰ型。结论:CBCT可评价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独立远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观察承德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的形态,了解远舌根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并分析承德地区160例患者(320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统计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结果:160例(320颗牙)患者中51例(87颗)存在远舌根,远舌根发生率为31.88%(27.19%);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0.67%(23/75)、女性发生率为32.94%(28/85),左侧发生率为28.13%(45/160)、右侧发生率为26.25%(42/160),男女性、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德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口腔颌面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牙根和牙根管,是目前无创检查根管形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思宇  陈青娅  刘健 《安徽医学》2021,42(6):613-61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川渝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 调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前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从中选取根尖孔发育完全且未行根管治疗或修复治疗的影像,详细记录其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其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75例患者,包括107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97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以单根为主(99.26%),其余均为双根(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全部为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主要为单根管(74.16%)和双根管(24.44%),还有少量3根管(0.63%)和C型根管(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以单根管(98.88%)为主,仅检出少量的双根管(1.12%),未见拥有3根管和C型根管的牙根.按照Vertucci分类,I型根管是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的根管构型,其次为V型根管.结论 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多样;下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管;CBCT可以用于复杂牙根和根管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数字化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锥形束CT(CBCT)法、先锋锉探查法观察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比较3种方法对根管形态研究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根尖发育完全、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体牙髓治疗的下颌恒切牙259颗牙,先后进行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CBCT扫描法及先锋锉探查法,以Vertucci根管分型为标准对下颌恒切牙根管进行分型,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数字化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和先锋锉探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法与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CBCT法与先锋锉探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能较准确反映下颌恒切牙根管类型,是一种较准确的诊断根管形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1和第2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资料,研究其根管形态的规律。  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358名患者总共1229颗下颌第1和第2磨牙的CBCT资料,计算根管数量和类型、远舌根管和C形根管发生率,分析根管形态特征。  结果  下颌第1磨牙73.96%为4根管,19.73%为3根管,4.48%为5根管,0.33%为2根管,远舌根平均发生率为14.43%。下颌第2磨牙C形根管平均发生率为30.83%,女性高于男性(34.95% > 26.81%,P < 0.05),牙位或各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C形根管在根管口水平面81.35%表现为C1和C2型,根中水平70.47%为C2和C3型,根尖3 mm水平83.42%为C3和C4型。  结论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1磨牙远舌根管和第2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较高,治疗时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解剖特点。方法采集维吾尔族人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105颗,锥形束 CT(cone-beam,CT)法观测牙根变异及根管分类(Weine 分类);挑选出牙体完整的离体牙标本63颗,游标卡尺法测量8项牙体形态参数。结果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齿总长度均值为18.9 mm,近中根长度均值为13.9 mm,远中根长度均值为12.8 mm;以双根型最多见(94.3%),三根型发生率较少(5.7%),未检出单根型;近中根根管多为2-2型(83.8%),远中根多为1-1型(84.8%)。结论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变异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维吾尔族人群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及数目.方法 收集离体37颗维吾尔族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离体牙处理后肉眼观察牙根外形,测量牙齿长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制备透明牙后观察根管系统.结果 维吾尔族人上颌第一恒磨牙3根发生率为91.89%,4根发生率为8.11%.近颊根单根管发生率为24.32%,双根管发生率为72.97%,3根管发生率为2.71%;远颊根单根管发生率为97.30%,双根管发生率为2.70%;腭侧根单根管发生率为97.36%,双根管发生率为2.63%.结论 维吾尔族人群上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复杂,双根管发生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并研究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发现率及其根管弯曲度。方法对我院口腔科就诊 的1600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CBCT扫描,将发现近中第三根管的患者分为5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 49岁;D组:50~59岁;E组:60~80岁)。对纳入的所有图像均采用Planmeca Romexis CBCT机的图像重建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 测量,并采用改良的Schneider 法对根管弯曲度、弯曲部位进行测量,进一步研究根管形态并对其根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1600 个患者的2856 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有168 例存在近中第三根管(5.88%),发现率分别为:A组37.50%、B组17.80%、C组 14.88%、D组19.64%、E组10.12%;A组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中度大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根管近远中向 根管弯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根管颊舌向 弯曲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弯曲部位在根中1/3处的发现率显著高于根冠1/3处与根尖1/3 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发现率会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根管弯曲度会随年龄增长而 增加,特别是在30岁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系统复杂且多变,大多数都会出现近远中向及 颊舌向明显的弯曲且弯曲多发生在根中1/3处;CBCT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减少临床实际操作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分析内蒙古地区成人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及其变异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探讨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是否存在性别与民族差异。方法:筛选内蒙古地区符合双侧健康下颌第一磨牙标准的蒙汉族成年人66名,共132颗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Release 4.4后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结果:下颌第一磨牙2根发生率67.6%,3根发生率33.3%,2根2根管发生率6.1%,2根3根管发生率42.4%,2根4根管发生率18.2%,3根3根管发生率7.6%,3根4根管发生率25.7%。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个体发生率33.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蒙汉族间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成人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多样且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同时变异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形态的解剖特征和对称性。方法:收集413例CBCT影像(下颌第一前磨牙794颗,下颌第二前磨牙770颗)。运用NNTViewer软件分析其牙根数、根面沟位置、根管数、根管构型,统计根管构型的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大部分为单根,13颗为双根。根管构型发生率分别为I型87.66%,II型1.76%,III型2.52%,IV型2.14%,V型5.92%,C形根管(横截面)12.21%。118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3.70%根管构型对称。下颌第二前磨牙均为单根,其中99.48%为I型,0.52%为V型。4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9.48%根管构型对称。结论: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一定对称性,运用CBCT可帮助确定根管系统特征和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下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方法:利用透明牙技术对147颗下颌第三磨牙进行处理,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根管形态并进行分析。结果:147个下颌第三磨牙中,66个为融合根,81个为分叉根。融合根的下颌第三磨牙根管类型主要为Ⅴ型,占41.0%;分叉根的下颌第三磨牙根管类型主要为Ⅳ型,占41.3%。根管侧支,根尖分歧,管间交通,根尖Delta在下颌第三磨牙中均有出现。融合根下颌第三磨牙管间交通的发生率高达51.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变异较大,根管治疗过程中应仔细探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第三根管,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避免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管的遗漏提供指导。方法:选取需做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172例,采用探针和扩大针探查远中根管,并与X线技术相结合以确定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管的数目。结果:172例下颌第一磨牙中发现远中第三根管2例。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第三根管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中遗漏根管的机率,因而根管治疗时对根管数目的仔细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