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维景  解礼冰  杜纯忠 《健康研究》2023,(1):99-102+108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CT)增强扫描评估中央型肺癌患者放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6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DWI-MRI、CT增强扫描,统计患者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不同部位中央肺癌情况,评估DWI-MRI、CT增强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患者放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结果 放化疗前,CT增强扫描、DWI-MRI及二者联合检查的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9,P=0.242);放化疗2、4、8周后,3种检查方法的ADC均高于放化疗前,CT增强扫描的ADC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I-MRI、CT增强扫描相比,二者联合检查肺门区肿块、纵膈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腔内的检出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联合检查评估中央型肺癌放化疗效果的准确度(89.75%)高于CT增强扫描(82.35%)和DWI-MRI(79.36%)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MRI联合CT增强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患者放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96例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进行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结果。结果:96例疑似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共58例,余38例为良性病变;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15),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91);不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相比,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状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256层极速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更高,便于临床作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坤  袁伟斌 《健康研究》2015,(2):159-160,16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放射诊断方法在肺癌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经CT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59例(CT组),经X线胸片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58例(X线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比较CT及X线检查诊断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在影像学表现为有毛刺或锯齿状、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方面,CT组与X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不同方法诊断出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病理诊断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最终确诊的病例数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肺癌、肺部良性肿瘤上,CT组与X线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与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CT是良好的放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院区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阴性预测值(71.43%)、灵敏度(88.41%)、准确度(88.04%),均高于平扫诊断的45.00%、68.12%、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特征:59例分叶征,57例毛刺征;肿瘤内部结构,35例磨损样病变,22例空气支气管征象,28例空泡征象,8例钙化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并可用于鉴别肺内边缘形态及内部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20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螺旋CT机为所有患者实施检查。首先进行常规CT平扫检查,然后实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肝囊肿及肝细胞癌检出率,对比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各类疾病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CT平扫相比,CT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够显著降低疾病误诊率,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类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李平 《医疗装备》2021,(2):8-10
目的探讨针对肺磨玻璃结节(pGGN)应用高分辨率CT(HRCT)靶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pGG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行传统CT及HRCT靶扫描技术,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结节形态特征。结果经病理检查共检出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36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中45例慢性炎症,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恶性病变患者中33例浸润性腺癌,3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HRCT检查的灵敏度(91.67%)、特异度(95.74%)及准确度(93.98%)均高于传统CT(72.22%、80.85%、7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5.045、9.547,P=0.032、0.025、0.002);83例pGGN患者中,两种技术对胸膜凹陷、毛刺的诊断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靶扫描检查对分叶、瘤肺界面光整的诊断效果高于传统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靶扫描在pGGN的诊断中具有比传统CT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纵隔型肺癌患者应用影像学CT及MRI技术诊断的特征表现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40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分析不同影像学技术特征表现,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4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7例,占42.5%;中央型肺癌23例,占57.5%;病发部位:左肺下叶2例,占5.0%;右肺上叶16例,占40.0%;左肺上叶10例,占25.0%;右肺下叶12例,占30.0%。病理类型:腺癌9例,占22.5%;小细胞癌12例,占30.0%;鳞癌19例,占47.5%。与X线摄片灵敏度比较,CT和MRI灵敏度居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和MRI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纵隔型肺癌患者,应用CT和MRI予以检查,灵敏度均居较高水平,但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扫CT和增强CT在判断肠梗阻部位及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或纤维结肠镜理证实为肠梗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平扫CT和增强CT扫描,对比两种方式诊断肠梗阻部位、疾病程度、类型的准确性。结果平扫CT与增强CT诊断梗阻部位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CT与增强CT诊断肠梗阻程度的符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CT与增强CT诊断肠梗阻类型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扫CT诊断肠梗阻部位、程度及类型与增强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为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X线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50例,这些患者同时选择X线、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的阳性率.结果:CT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人数为46例,符合率为92.0%.采用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人数为31例,符合率为62.0%.X线与CT检查符合率经卡方检验发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与X线检查在肺门区肿块、综合淋巴肿大、支气管腔内肿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部占位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恶性56例,良性44例;增强扫描诊断恶性61例,良性39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0%、91.94%、94.44%、93.44%、95.00%,均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对肺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诊断在颅内感染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颅内感染性脑病住院治疗的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CT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16例,占48.5%,是最常见的颅内感染性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颅内感染性脑病具有CT检查不同特点,CT平扫检出率为45.5%,准确率为36.4%;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87.9%,准确率为78.8%,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诊断颅内感染性脑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尤其是CT增强扫描,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范涛 《现代保健》2014,(22):37-39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关系。结果:200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平均(2.529±0.592)。T1期31例、T2期60例、T3期39例、T4期70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和T2、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42例、鳞癌58例、腺癌100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水平范围是8.02~109.73 ng/mL,平均(28.423±20.473)ng/mL,经线性相关分析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经增强CT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全部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以患者术后随访周期内以增强CT扫描、MRI影像检查的复查结果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诊断中,MRI影像检查的准确率都较增强CT扫描准确率高,数据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以MRI影像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复查,在诊断结果准确率上更高,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志明  冉强  邹习忠  黄微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50-1652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良性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腮腺腺淋巴瘤9例、基底细胞瘤5例,分析内容包括肿瘤部位、边界、CT平扫及增强特征等。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位于腮腺浅叶12例,后下象限5例;腮腺腺淋巴瘤9例位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8例,3例多发;基底细胞瘤5例,均位于浅叶,3例位于前下,2例位于后下。所有肿瘤边界均清晰。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54.8±6.6,84.6±13.7,109.5±12.5)HU,多形性腺瘤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静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49.3±6.4,71.7±14.8,92.5±11.9)HU,腮腺基底细胞瘤与前两者静脉期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腮腺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腮腺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混合瘤37例,乳头状囊腺瘤15例,管状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脂肪瘤2例,癌5例。混合瘤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行多期增强扫描病例表现为渐进性的强化;乳头状囊腺瘤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强化较为显著,行多期增强扫描病例无渐进性强化;管状腺瘤平扫可见囊变区,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基底细胞腺瘤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细胞腺瘤平扫为稍高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略模糊,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平扫成囊样低密度,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较为均匀;脂肪瘤平扫呈典型的脂肪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腮腺癌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良性肿瘤包膜一般较完整,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并可有相应区域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可清楚显示腮腺区肿瘤的存在及定位,一定程度上可鉴别良恶性肿瘤,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A组(57例,肺良性病变)和B组(43例,肺癌),另选取同期7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水平,并分析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A组和B组的CA125、 Pro-GRP、 SF、 SCC-Ag、 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B组中,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的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腺癌、鳞癌的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的Pro-GRP、 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鳞癌的SCC-A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CA125、 Pro-GRP、 SCC-Ag、 NSE单项检测准确性均为88.0%;SF单项检测准确性为87.0%;CA125、 Pro-GRP、 SF、 SCC-Ag、 NSE联合检测准确性为96.0%;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性高于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P <0.05)。结论早期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临床治疗肺癌的新靶点,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肺癌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HR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收治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常规螺旋CT和HR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增强扫描前CT值在26~46HU之间,病灶增强扫描后不同时点CT值为:60s56~90HU,120s34~75HU,240s30—50HU。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HRCT检查与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HRCT对于液化、钙化、空泡、支气管气相等密度特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光滑等边缘特征,以及不规则形、分叶和类圆形、圆形等性状特征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结论HRCT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PET/CT)多模式对亚实性肺结节(SSPN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2例SSPNs患者,均行PET/CT扫描及胸部薄层CT扫描,根据PET/CT融合图像、胸部薄层CT和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的3种不同成像方法对SSPNs的性质进行诊断,然...  相似文献   

20.
冯长征  刘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3017-30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对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210例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对比增强心脏成像扫描和普通对比增强心脏成像扫描方案,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可评估和不可评估的图像为100.0%(114/114)、0%(0/114),对照组分别为97.9%(94/96)、2.1%(2/96),可评估图像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不可评估的图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杂性先心病诊断准确率和冠状动脉异常准确率分别为97.4%(111/114)和100.0%(6/6),对照组分别是94.8%(91/96)和50.0%(2/4),两组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冠状动脉异常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可以提高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图像质量,提高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尤其是提高伴有冠状动脉异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