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诊治1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患者,所有病例均广泛切除原发病灶和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术后8例行放疗和化疗,2例单纯化疗,1例自动放弃化疗.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36个月,8例出现肝、肺转移,3例出现肝、肺、骨转移,其中最短生存期仅5个月,最长生存期5年,平均生存期3.1年.结论:恶性颗粒细胞瘤是一种高转移率、低生存率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恶性颗粒细胞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全  陈飚 《四川肿瘤防治》2006,19(2):129-130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诊治1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患者,所有病例均广泛切除原发病灶和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术后8例行放疗和化疗,2例单纯化疗,1例自动放弃化疗。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36个月,8例出现肝、肺转移,3例出现肝、肺、骨转移,其中最短生存期仅5个月,最长生存期5年,平均生存期3.1年。结论:恶性颗粒细胞瘤是一种高转移率、低生存率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颗粒细胞瘤为较少见的卵巢肿瘤, 因具有晚期复发和转移的特点且难以根据其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预测其生物学行为, 故近年来多主张将其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初次治疗后应长期随访, 以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84年~2000年我院采用肿瘤局部扩大范围切除的方法治疗颗粒细胞瘤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术后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颗粒细胞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2例GCT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浆丰富,充满大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瘤细胞S-100、NSE(+),CEA(-)。良性者不转移,预后好。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较少见,临床、细胞学及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瘤(GC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行增殖活性检测。[方法] 对20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GCT主要表现为真皮、皮下或黏膜下孤立性无痛性结节,女性多见。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呈嗜伊红细颗粒状。免疫组化示NSE、S-100强阳性,CD68也呈阳性,而EMA、CK(AE1/AE3)、SMA、Des及calretinin均为阴性。20例GCT中16例为良性,4例具有细胞不典型性。良性GCT中2例呈膨胀性生长,余15例GCT均呈浸润性生长。不典型性GCT中可见部分区域肿瘤细胞Ki-67染色阳性。随访18例中复发3例,其中2例为不典型者复发,1例不典型GCT复发后转为恶性。[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需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因多数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切除不完整可能复发,且少数具有潜在恶性,术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7.
颗粒细胞瘤九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颗粒细胞瘤 (GCT)较少见 ,绝大多数为良性 ,少数为恶性。现复习 9例GCT的病理标本 ,并就免疫组织化学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我院建院 5 0余年手术切除GCT 9例。标本经 4 %的中性甲醛固定 ,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行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 ,一抗分别用S 10 0、神经纤维 (NF)、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 (NSE)、肌动蛋白 (Actin)、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等。 9例中男 2例 ,女 7例。年龄 13~ 6 0岁 ,平均 38岁。肿瘤分别位于上臂 1例 ,腋下 2例 ,外阴 3例 ,足部1例 ,舌部 1…  相似文献   

8.
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又称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Granular Ce-11 Myoblastoma),是一种少见的、且常为良性的肿瘤.自1926年Abrikossoff首次描述该肿瘤基本组织学特征以来,至今文献上仅见1000多例报告(1)。由于少见,临床又表现为非特异性无痛性肿块,因此术前,甚至活检都很难确诊。国内自1950年吉民生(2)报道首例后,文献上陆续见有少数个案报道,但至今尚未见大宗病例报告.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卵巢颗粒细胞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慧  李艳芳 《肿瘤学杂志》2011,17(5):375-378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63例,分析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全组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和62%。Ⅰ、Ⅱ、Ⅲ、Ⅳ期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71%、50%和38%,差异有显著性(P=0.033)。Ⅰ期患者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化疗和/或放疗),10年生存率无差异;但Ⅱ~Ⅳ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10年生存率(78%)高于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0)(P〈0.001)。全组患者中复发21例,复发率37.5%,中位复发时间42.5个月。Ⅰ期及Ⅱ~Ⅳ期患者复发率分别24.3%和35.0%(P=0.392)。Ⅰ期患者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复发率无差异;而Ⅱ~Ⅳ期患者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的复发率(27.8%)低于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100%)(P=0.042)。[结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临床Ⅱ~Ⅳ期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和/或放疗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颈段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颗料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粘膜下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为皮肤、舌及乳腺等。约5%-9%的颗粒细胞瘤发生于胃肠道,食管仅占2%左右,自1931年Abrikossoff报道首例食管颗料细胞瘤以来,全球已有300余例报道,主要集中于食管下段,而食管颈段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透明细胞瘤(clearcelltumorofthelung,CCTL)It~床病理、免疫组化的特征,探讨其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对2例CCTL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特征、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例均为中年者,男、女各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咳嗽、咯血。影像学检查示“硬币”样外观,边境清楚。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界限清晰,细胞质透亮或嗜伊红,细胞核较一致。瘤细胞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检查HMB45(+)、CD34(+)、CK(-)、S-100(-)、EMA(-)、CD68(-)、SMA(-)、Melan-A(-)。结论肺透明细胞瘤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家族,肿瘤大多为良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该肿瘤术前不易确诊,但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可很好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颗粒细胞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84年-2000年我院采用肿瘤局部扩大范围切除的方法治疗颗粒细胞瘤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术后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颗粒细胞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8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临床治疗分析孟祥兰侯文兰李建梅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又称女性间叶细胞瘤,均源于卵巢间叶组织或生殖腺基质,属于性索间肿瘤,皆有分泌雌激素的特点。临床表现有女性化特征。颗粒细胞瘤被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晚期可转移或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3例存档GCT标本,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病理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GCT患者平均年龄47.9岁(范围为16~70岁),其中女性16例(69.6%),男性7例(30.4%)。21例(91.3%)为良性,2例(8.7%)为恶性。显微镜下,良性GCT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嗜伊红颗粒明显。21例(91.3%)良性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2例恶性GCT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分别为7个和4个/10HPF,其中1例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S-100、CD68、Vimentin在良性中阳性率分别是100%(21/21)、90.5%(19/21)、100%(21/21),恶性中均为100%(2/2);良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1%(范围0%~10%),恶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2.5%(范围15%~30%)。1例足部恶性GCT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检测到EWSR1重排,进一步除外透明细胞肉瘤。良性GCT随访19例(14个月至8年)无复发,2例复发均为恶性GCT。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外周神经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是GCT诊断的常规手段,分子遗传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GCT注意应与多种病变鉴别,特别是冰冻病理学检查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卵巢颗粒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15(4):279-280
  相似文献   

16.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常发生在头颈部,发生在乳腺者罕见[1].该病在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上缺乏特异性,易于与乳腺恶性肿瘤相混淆,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常不能确诊本病.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对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首次治疗采取单纯手术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我院1966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卵巢颗粒细胞癌32例,I期9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单纯手术治疗组10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组22例,结果Ⅱ、Ⅲ期3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20%,综合治疗组为77.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次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好,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是提高生存率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A、Syn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跟踪随访.结果46例有阵发性高血压,4例有持续性高血压,4例无自觉症状.50例细胞分化成熟,4例有周围组织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gA(+);Syn(-).结论CgA在嗜铬细胞瘤呈阳性表达,可用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期别、不同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的不同,其5年和10年生存率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Ⅰa期患者单纯手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期别、不同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的不同,其5年和10年生存率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Ⅰa期患者单纯手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