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961年Starr和Edwards倡用人造瓣膜替换术以来,血栓栓塞一直是瓣膜替换术后的主要危险。早期应用的瓣膜,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25~30%以上,以后随着瓣膜的改进而逐步减少。1967年应用全包布-金属球瓣的人造瓣膜以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下降到5%以下。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抗凝期间出血的危险和停止抗凝以后血栓栓塞的危险。自1967年10月至1972年4月,作者对303例病人用全包布Starr-Edwards球瓣作  相似文献   

2.
包布型球瓣能促进瓣膜表面的组织复盖,从理论上讲可不用抗凝,早期的报告也说明术后不抗凝者的栓塞发生率极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事实表明这种瓣膜也发生栓塞。为了评价包布球瓣的栓塞发生率以及不用或应用各种抗凝法对栓塞发生率的影响。作者等分析1967年以来的8年期间,用包布2300型和6300型Starr-Edwards球瓣作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换置术后平均三年半的随访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1977年至1990年在875例换瓣术中应用960个标准Carpentier-Edwards瓣膜,部位如下:主动脉瓣366例,二尖瓣370例,三尖瓣60例,肺动脉瓣1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58例,主动脉瓣和三尖瓣1例,二尖瓣和三尖瓣1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7例。随访率91%(798/875),随访5.8±4.6年,累计5611瓣膜年。用CoX模型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研究标准Carpentier-Edwards瓣膜再手术的影响因素。瓣膜衰坏为瓣膜结构异常引起狭窄或关闭不全而无血栓栓塞和感染,瓣膜失功包括瓣周漏、大小  相似文献   

4.
溶血有时是人造主动脉瓣换置术后的一个严重临床问题,常是由于瓣周渗漏或硅球早期变形所致。包布金属球人造瓣膜具有减少血栓栓塞发生和排除瓣球变形的优点。然而,在使用某种设计类型时,常有持续慢性贫血,本文比较两种包布人造主动脉瓣——Starr-Edwards瓣(2310-2320型)与Surgi-tools瓣——对溶血的影响,并比较了Starr-Edwards主动脉瓣(2310-2320型)与二尖瓣(6310-6320型),以观察不同瓣膜部位对溶血的影响。出现瓣周渗漏者及换置  相似文献   

5.
从1977年至1987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为766例患者植入829只Ion-escu-Shiley异种心包瓣,其中476例置换主动脉瓣(AVR);234例置换二尖瓣(HVR);44例置换双瓣(DVR)。508例采用标准架型瓣膜,321例采用低架型瓣膜。97%患者得到随访,用于计算无事件发生率。10年内无结构毁损率,AVR组为48±7%;MVR组为44±15%,DVR组为79±11%。虽然低架型瓣5年结构毁损率显著较低,但到第6年则失去其优越性。10年内标准架型瓣膜无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t.Jude瓣替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503例患者植入St.Jude瓣624枚,其中主动脉瓣替换102例,二尖瓣替换280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替换121例。对491例出院患者进行信件随访,用Kaplan-meier方法总结其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3.4年,最长随访9年,总随访1444.9人年,随访率为86.00%,远期血栓栓塞率为0.20%人年,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率为0.14%人年,人工瓣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0.14%人年,晚期死亡率为0.48%人年,所有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为0.76%人年。9年免除血栓栓塞率为(99±1)%,9年免除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率为(99±1)%,9年免除人工瓣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99±6)%,9年生存率为(97±2)%,9年免除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为(87±8)%。结论:St.Jude瓣替换有较低的血栓栓塞率及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应用Bjrk-shiley人工瓣膜(Bjrk-Shiley瓣)的经验,旨在评价Bjrkshiley凸凹型碟瓣是否比原来球面形碟瓣更能减少晚期血栓栓塞并发症,并估价因支架断裂造成瓣膜丧失功能的危险性。方法1973年1月至1982年12月美国Mayo Clinic有1253例病人应用Bjrk-shiley瓣行瓣膜替换。主动脉瓣替换(AVR)828例,二尖瓣替换(MVR)280例,主动脉瓣及  相似文献   

8.
<正> 随访了用Omniscience人工瓣膜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双瓣置换术后的210例病人。置入时间在1979年11月至1984年8月,有184例术后存活者,平均随访时限为28.5月或总共438病人年。病人年龄在5至75岁,平均为52±13.5岁、用于三尖瓣或肺动脉瓣或采用其他瓣膜设计者均未包括在此组内。五年(生命统计分析)无血栓并发症者在主动脉瓣组为96.1%,二尖瓣组96.4%,总数为95.7%。无血栓并发症及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仅1.1%病人年(5例,一例死亡)很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9.
作者等曾分别应用球型和碟型人造瓣膜作单纯二尖瓣换置术,第一组88例在1967~1970年采用包布 Starr-Edwards 瓣膜(6300型和6310型)换置,第二组109例在1970~1973年采用 Bj(?)rk-Shiley 碟瓣换置。两组结果的对比表明,应用 Bj(?)rk-Shiley 瓣者其远期死亡率、栓塞并发率和感染发生率均较低,瓣膜两侧的压力阶差降低也较明显,存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自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用戊二醛固定的猪生物瓣换置心瓣膜后,对人造瓣的耐久性、病人的生存数和各种抗凝疗法下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估价。方法:469例主动脉、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病人施行了479次瓣膜换置术,共换置529个瓣,包括二尖瓣275个,主动脉瓣237个,三尖瓣17个,其中311个Carpentier-Edwards猪瓣,118个Ha-ncock猪瓣,94个Bjork-Shiley瓣,以及st.Jude瓣和Hall Kaster瓣各3个。479例手术中男性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应用包布复合瓣座人造瓣膜后的溶血、再手术和栓塞发生率以及抗凝治疗的地位,分析的结果支持继续使用这种瓣膜。然而,不包布的瓣膜除了继续有较小的栓塞率外,远期效果也属优良。  相似文献   

12.
自1960年Starr-Edwards球瓣问世以来,为了改善二尖瓣换置术的临床疗效,发展了许多新型瓣膜。Smeloff-Cutter首先对球瓣作了改进,以后又出现了多种低柱身碟形瓣膜,希望能改善血流情况,但这些人造瓣膜的机械变形却较球瓣为多,为了减少人造二尖瓣的栓塞并发症,曾用织物包裹球瓣的框架。本文总结作者应用8种人造二尖瓣的经验。自1966年至1971年,应用8种人造瓣膜为153例病人施行单纯二尖瓣换置术,其中7例曾再次手术换置不同的瓣膜。大多数瓣膜病变为风湿性。13例兼有三尖瓣关闭不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院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06例。二尖瓣置换术174例,其中再次瓣膜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使用猪瓣27只,机械瓣197只。术后早期死亡22例,死亡率为10.7%;晚期死亡16例,晚期死亡率1.9%病人年,机械瓣组为1.08%病人年,猪瓣组为5.6%病人年;10年生存率机械瓣组为92.5%,猪瓣组为62.4%。本文就其疗效评价、瓣膜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抗疑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一组应用Starr-Edwards M 6000型人造瓣膜换置二尖瓣的术后分析结果,主要分析影响远期存活的因素。M 6000型人造瓣膜除血栓栓塞并发率较高外,其他性能还是好的。本文追溯过去十五年的材料,对预计目前使用的其他类型人造瓣膜的效果亦将具有指导意义。作者等所在医院于1960年8月~1966年2月共应用M6000型人造瓣膜施行了110例单纯性二尖瓣换置术,随访至1976年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国产侧倾碟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1983年3月至1990年9月117例患者应用国产侧倾碟瓣(25~29mm)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对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者行改良DeVega或Kay法环缩术。结果住院期间死亡9例(7.6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等是早期死亡主要原因。平均随访时间为11.6年,存活5年以上106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抗凝有关的并发症,以及风湿热复发。患者术后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和48.11%。抗凝过量出血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6%患者·年与0.39%患者·年。生存15年以上的5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I级34例、Ⅱ级13例、Ⅲ级4例。结论年龄较轻,心脏瓣膜病变较重,抗凝过量出血发生率较高是本组患者的三个特点;术中探查三尖瓣,凡有瓣环扩大的患者均应积极纠正;术后早期应重视预防风湿热复发,采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3~5年;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常规使用抗凝剂,结合瓣膜设计的改善,虽能减少血栓栓塞,但此并发症仍常有发生.本文通过对 1962~1971年间作二尖瓣与主动脉瓣换置术的病人进行10~19年随访,以了解Starr-Edwards人工心脏瓣膜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后果及诱因.方法:170例经主动脉瓣换置,132例经二尖瓣换置.Starr-Edwards 1000型主动脉瓣应用至1966年,6000型二尖瓣至1965年,以后应用1200与1260型主动脉瓣及6120与6310型二尖瓣.所有病例随访10~19年(平均15年).血栓栓塞并发症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如出现突然症状发作与局灶性临床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保留整个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 (MVR)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6月我科完成的 4 3例保留整个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9例 ,平均年龄 (49± 13)岁 ;风湿性心脏病 36例 ,瓣膜退行性病变 4例 ,二尖瓣前瓣腱索断裂 3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11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伴狭窄 2 3例 ,二尖瓣狭窄为主伴关闭不全 9例 ;NYHA心功能Ⅱ级 7例 ,Ⅲ级 2 7例 ,Ⅳ级 9例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 (5 5± 5. 5 )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 0 .4 6± 0 . 0 6 ;5例有脑栓塞史 ,4例有糖尿病史 ;手术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采用Miller法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改良的Miki法保留前瓣及瓣下结构 ;均置换机械瓣 ,其中 19例用国产C L短柱倾碟瓣 ,2 4例用CarboMedics双叶瓣 ;17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其中 2例行窄小主动脉瓣环拓宽术 ;1例同时行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术 ;35例合并三尖瓣返流者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 ;1例同时行COX迷宫术 ;5例同时行左心房血栓清除术 ;4例巨大左心房同时行左心房折叠术 ;心肌阻断时间平均 (10. 9± 36 )min ,体外循环时间平均 (16 7± 4 2 )min。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相似文献   

18.
早期所使用的6300型包布Starr-Edwards人造二尖瓣在血液动力学方面不如以前的不包布类型。在放弃使用此种瓣膜之前,约已有4,500例应用了该型人造瓣膜。本文从临床和血液动力学评价其术后远期静止与运动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儿童人造瓣膜换置术的死亡率比成人高。与儿童有关的因素还包括:体格生长与瓣膜大小的关系;目前尚缺少耐用60~70年的人造瓣膜;血栓栓塞和抗凝与创伤引致出血的危险。几年前推荐的经戊二醛处理的猪瓣似乎解决了儿童瓣膜换置中的某些困难。近年来,作者对大多数儿童选用猪瓣施行瓣膜换置术,显著地扭转了儿童瓣膜换置的临床效果。本文分析过去几年(1967~1978)中儿童与青少年机械瓣与猪瓣换置的效果。方法:病人按换置机械瓣或猪瓣进行分组,每组24例,年龄在2~18岁之间,机械瓣组的平均年龄为13(1/2)岁,猪瓣组为12(1/2)岁。年龄在8岁以下者,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