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和钛合金烤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及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0例共80颗牙按照烤瓷冠金属材料不同分为镍铬合金组(n=40,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和钛合金组(n=40,采用钛合金烤瓷冠修复),以对侧同名健康天然牙作为对照。比较两种烤瓷冠修复后1年对牙龈的影响,检测患牙和对照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测定并比较龈沟液(GCF)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镍铬合金组对牙龈外观的影响大于钛合金组(P〈0.01);修复后1年,镍铬合金组修复牙SBI及PD均显著大于对照牙(P〈0.05),PLI与对照牙无差异(P〉0.05);钛合金组修复牙SBI较对照牙增大(P〈0.05),PLI及PD与对照牙无差异(P〉0.05);镍铬合金组修复牙GCF量较对照牙增多,IL-1β、TNF-α及AST水平均较对照牙升高(P〈0.05、P〈0.01),而钛合金组修复牙GCF量、IL-1β、TNF-α及AST水平较对照牙无差异(P〉0.05)。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对牙龈和牙周组织有明显不利影响。而钛合金烤瓷冠对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69-671
目的比较镍铬合金烤瓷冠、贵金属烤瓷冠和金沉积烤瓷冠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牙齿烤瓷冠修复患者102例(294颗牙齿),其中应用镍铬合金烤瓷冠(镍铬合金烤瓷冠组)33例(98颗牙齿),贵金属烤瓷冠(贵金属烤瓷冠组)35例(98颗牙齿),金沉积烤瓷冠(金沉积烤瓷冠组)34例(98颗牙齿),分别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2个月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并比较3组患者烤瓷冠边缘牙龈色泽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修复前3组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金沉积烤瓷冠组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显著低于贵金属烤瓷冠组和镍铬合金烤瓷冠组(P<0.05),贵金属烤瓷冠组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显著低于镍铬合金烤瓷冠组(P<0.05)。镍铬合金烤瓷冠组、贵金属烤瓷冠组和金沉积烤瓷冠组患者烤瓷冠边缘牙龈变色率分别为14.29%(14/98)、4.08%(4/98)和2.04%(2/9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47%(23/98)、12.24%(12/98)和2.04%(2/98);金沉积烤瓷冠组患者烤瓷冠边缘牙龈变色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镍铬合金烤瓷冠组和贵金属烤瓷冠组(P<0.05),贵金属烤瓷冠组患者烤瓷冠边缘牙龈变色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镍铬合金烤瓷冠组(P<0.05)。结论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修复体对基牙牙周组织的适合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烤瓷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对352颗临床上常用的七种不同类型的烤瓷冠(镍铬合金烤瓷冠、镍铬镀金烤瓷冠、钴铬烤瓷冠、钛合金烤瓷冠、纯钛烤瓷冠、金合金烤瓷冠、全瓷冠)修复1年后的牙龈变化、牙龈出血指数(G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进行检测,并与对侧或相邻近的健康天然牙进行对照。结果:镍铬合金烤瓷冠出现明显牙龈变化9/51;其中5例出现龈缘黑线;与健康牙和其他烤瓷牙相比,差异显著(P〈0.05);镍铬合金烤瓷冠GBI、PLI、PDL分别增加了0.45、0.53、0.17,镍铬镀金烤瓷冠GBI增加了0.05,与健康牙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对牙龈和牙周健康有明显影响,做烤瓷牙修复时应尽量采用处理措施或采用其他高耐腐蚀性材料和贵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4.
杨荣红 《海南医学》2011,22(16):61-62
目的 分析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颌磨牙后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就诊行烤瓷全冠修复上颌磨牙的148例患者,其中有48例患者行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62例患者行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38例患者行氧化锆全瓷冠.所有患者定期按时随访,观察修复后1年患...  相似文献   

5.
程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6-18
目的评价金属烤瓷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对平均修复年限从2~10年的100个基牙的烤瓷冠从功能、适合性、牙周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以同名牙或邻牙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查PFM修复体基牙100个,发生根萎缩者26颗牙,未发生根萎缩者74颗牙,发生率26%;对照组根萎缩者为4颗牙,无龈萎缩者为96颗牙,发生率4%,差异有显著陛(P〈0.05)。结论修复牙的龋萎缩率远大于天然牙。预防牙龈炎,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前需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修复过程中注意对牙周组织的保护;修复后注意对牙周组织的保健。  相似文献   

6.
金属烤瓷全冠作为一种永久修复体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出于美观考虑,在临床上往往采取龈下边缘的设计方式。由于某些牙科铸造合金含有对人体潜在毒性的成分如:镍、钴、铬和铍等,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些合金可以导致牙龈和牙周组织的炎症。目前能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评价的数据还很少[1],而钙结合蛋白作为一种存在于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的胞浆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表示炎症程度的标志物[2 ̄5]。本试验的目的就是对不同合金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体修复前后龈下边缘位置的龈沟内龈沟液的量以及龈沟液中钙结合蛋白水平变化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纯钛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对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97例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的病人,根据种植体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纯钛组(n=51)和钴铬合金组(n=46)。分别在种植体制备前(T0)和烤瓷冠黏固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12个月(T4)对牙周指标进行检测,提取种植体周围组织龈沟液,利用ELISA法对龈沟液中丙二醛(MDA)、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T0时相比,2组病人T2~T4时牙龈指数(GI)和牙龈龈沟探诊深度(PD)均明显升高(P < 0.01),钴铬合金组T2~T4时龈沟液含量增加(P < 0.05),而纯钛组T1~T4时龈沟液含量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纯钛组GI、PD和龈沟液含量均低于钴铬合金组(P < 0.05~P < 0.01);与T0时相比,2组T3~T4时龈沟液中MDA和IL-6水平均升高,而SOD和GST水平均降低(P < 0.05~P < 0.01);纯钛组T3~T4时龈沟液中IL-6水平均低于钴铬合金组,而GST水平则高于钴铬合金组(P < 0.05~P < 0.01)。结论随着时间推移,纯钛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均会对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产生影响,但纯钛烤瓷冠的刺激作用相对弱于钴铬合金烤瓷冠。  相似文献   

8.
PTM是一种检测GCF中AST水平的简便而快速的诊断方法,其特异度为99%,灵敏度为75%,且阳性率随牙周袋的加深及龈沟液量的增加呈增高趋势,为提示牙周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属烤瓷全冠边缘设计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龈沟液(GCF)的量,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探索修复体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在严格限定轴面外形、边缘适合性、牙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下。选取烤瓷熔附金属全冠22例,分为龈下组和平龈组,在修复后4周和8周时,采集龈沟液,分别测量GCF,AST及ALP水平。结果 已修复牙的局部龈沟液GCF,AST及ALP水平较修复前都有显著增高,但龈下边缘组与平龈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冠修复体边缘对牙周组织有影响,但修复体边缘线的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合金烤瓷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间于我科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120例,共计120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金合金烤瓷冠修复,对照组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g、A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g、A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修复前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PD、S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PD和PL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B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合金烤瓷冠生物相容性好,对牙周组织不利影响小,是理想的金属烤瓷冠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金属烤瓷冠对龈沟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烤瓷冠修复后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材料对牙周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病例24例,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和金铂合金烤瓷冠修复,分别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和取GCF,进行GCF量和TNF-α水平的测定。结果6个月时镍铬合金组与金铂合金组在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非贵金属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牙科放大镜临床牙体预备后对金瓷冠唇侧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口腔医院修复科患者98例共233颗完善根管治疗后的上前牙,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配戴牙科放大镜辅助临床牙体预备;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牙体预备.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和1年分别采集金瓷冠唇侧龈沟液,测定金瓷冠唇侧牙周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牙周探诊深度(Pocket depths,PD)以及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后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修复后6个月和1年检测的PD、GI值和龈沟液ALP、MPO值与修复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修复后6个月和1年检测的PD值和龈沟液ALP值与修复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修复后6个月测定的GI值和龈沟液MPO值与修复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修复后1年测定的GI值和龈沟液MPO值与修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牙科放大镜临床牙体预备有利于改善金瓷冠唇侧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充填材料修复上颌前磨牙(54|45)楔状缺损对患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54|45楔状缺损患者共16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离子(GI)、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聚酸改性复合树脂/复合体(PMCR)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分别对同一患者的不同患牙的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并分组。于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1个月和6个月检测各组患牙牙周相关生化指标,包括龈沟液量及龈沟液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与修复前比较,修复后各组楔状缺损患牙龈沟液量明显增加,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各项牙周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GI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PMCR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临床常用的四种充填材料修复54|45楔状缺损均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其中玻璃离子修复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充填材料修复上颌前磨牙(54︱45)楔状缺损对患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54︱45楔状缺损患者共16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离子(GI)、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聚酸改性复合树脂/复合体(PMCR)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分别对同一患者的不同患牙的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并分组。于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1个月和6个月检测各组患牙牙周相关生化指标,包括龈沟液量及龈沟液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修复前比较,修复后各组楔状缺损患牙龈沟液量明显增加,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各项牙周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GI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PMCR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四种充填材料修复54︱45楔状缺损均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其中玻璃离子修复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卓锋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0):735-737
目的观察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合金烤瓷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合金烤瓷冠修复的患牙各15颗共30颗,患者26例,于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常规牙龈龈沟探诊深度(GCD),龈沟液称量及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检测。结果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6个月、12个月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金合金烤瓷冠修复后6个月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2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化锫全瓷冠修复体对患牙的牙周组织影响较小,有利于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6.
张黎  符起亚  魏世成  林典岳 《重庆医学》2011,40(26):2606-2607,2610
目的探讨快速机械扩弓(RE)、慢速机械扩弓(SE)及磁力扩弓(ME)方式与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上颌扩弓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10.2~12.5岁。将其分为快速机械扩弓(RE)组、慢速机械扩弓(SE)组及磁力扩弓(ME)组,每组20例。利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扩弓前、24 h、7 d,保持7、142、8 d龈沟液(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比较3种扩弓方式对前、后GCF内AST和ALP水平的影响。结果扩弓24 h~14 d,3种不同扩弓方式对GCF-AST水平影响不同(P<0.05);扩弓24 h~28 d,3种不同扩弓方式对GCF-ALP水平影响不同(P<0.05)。结论在口腔卫生良好时,GCF-AST、GCF-ALP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牙周组织的改建,磁力产生持续不断的力,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三种不同的烤瓷冠(PFM)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均需修复的患者90例,分为为黄金PFM修复组,钛合金PFM修复组和普通PFM修复组.分别于修复前、后1周、1月和6月检测基牙龈沟液(GCF)的量以及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水平,比较3种烤瓷冠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凌宁  王银龙  李峥 《重庆医学》2015,(32):4478-4480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机将犬牙移入牵张成骨区后龈沟液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变化。方法8只无牙周疾病且正常恒牙列beag le犬行牵张成骨术后分为两组(2周和6周),均行牙齿移入牵张成骨新骨区。观察对实验牙加力1、2、3、7、14、28 d后龈沟液中AST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实验牙龈沟液AST水平前3 d均存在上升趋势,且2周组上升较6周组明显;7 d后AST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在21 d达最低,并逐渐恢复;当28 d时AST水平再次上升。结论牵张成骨2周后实验牙移入新骨区龈沟液AST整体水平较6周后明显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ST水平改变并非呈线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