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生.简言之就是养护生命.努力使其寿享“天年”之义。天年是指生命的自然年寿.亦即健康无病自然死亡的寿限.这是古人对生命终结期限的认识。我们祖先早在二三千年之前就已认识到人的天年在百岁以上,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有道之人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2.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认为和秦汉之人相比,上古人寿命要长得多。我们不妨就此提出问题:“上古”盖指何时?“上古”人之寿命是否较长?《内经》这种认识何由而生?试考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和《内经》成书年代相同之《韩非子·五蠹》对远古这种生活描绘更详,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民食果  相似文献   

3.
<正>1寿命学问题目前国际老年生命科学界包括医学科学界通常认为人的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为120岁左右,这和我国《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记载一致,与《黄帝内经·天年》以"人之寿百岁而死",即所谓"度百岁乃去"大体相吻合。最近英国有报告云有人活到一百五十岁而去世的,恐为误传。健康长寿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古代有过很多传说,如称四川彭山的彭祖活到880岁等,此等传说  相似文献   

4.
《素问·上古天真论》:“……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此中“身”字。杨尚善、王冰等历代注家均未注释,只将“身年虽寿”译成“年龄虽高”(《黄帝内经素问译释》)或“虽然年达百岁”(《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另外,《内经讲义》(五版教材)把“身”释作代词“其”,《黄帝内经素问选注》把“身年虽寿”译作“他们年达百岁”。笔者认为,上述两种释法均欠妥。把“身年虽寿”译成“年龄虽高”或“虽然年达百岁”,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5.
<正>1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按此文"天年"之"年",篆文作"季",《说文·禾部》说:"季,毂孰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季'。"《玉篇·禾部》说:  相似文献   

6.
养生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如《庄子》有《养生主》篇,是言道家养生哲理。《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论》两篇冠首文章,亦述及养生之道,归结二句话:“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说明养生是随着天时阴阳而转变的,亦说明古人重视养生。晋代嵇叔夜著《养生论》,阐述了《内经》养生之法,以求长寿。《文选》李善注中引《养生经》所说:“黄帝问天老曰:人生上寿一百二十年,中寿百年,  相似文献   

7.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事,《素问·上古天真论》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到一百二十已算尽了天年。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元气是有限数的,消耗一点,就减少一  相似文献   

8.
饶宏孝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1):497-498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刍议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卫生局饶宏孝《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养生之道,字数虽少,...  相似文献   

9.
《内经·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0.
“摄生”,古称“养生”,“道生”,是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关摄生的论述,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内经,上古元真论》云:“上古之人,知其通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肓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外台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本草纲目》收载了三百九十余条有关轻身、延年、益寿的医理及方药,并设有长寿例案数十则,为我国的保健医学、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是研究长寿医学最早的国家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养生学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并指出古人长寿的原因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告诉我们,享天年度百岁并非深远莫测之事,其关键是:法、和、节、常、劳五字要诀。李时珍遵循《内经》五字要旨,阐发歧黄养生之精微,兼收纵蓄百家长寿之奥诀,一一载入《本草纲目》之中。下分七类,简述如下: 益肝补肾、固精延年类  相似文献   

13.
血瘀致衰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衰老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地球上一切生物,从有生命开始,无不遵循“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人类也不例外。《素问·天年》篇说“人之寿,百岁而死。”说明人若尽其天年可活到百岁。探索人类衰老的机理,采取措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是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古人认为,人的寿命可达到百岁以上,《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会逐渐增长。据统计,青铜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为18岁,到了18世纪  相似文献   

15.
从“不妄作劳”的“劳”字谈起唐代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经一九六三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审定的《内经讲义》节选了这篇文章,并词解文中“劳”字,是“劳动”,“不妄作劳,就是遵循一定的法度去劳动,”此解一出,影响较大。如:山东中医研究所研究生班一九六三年  相似文献   

16.
《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但由于年代久远,辗转传抄,造成文句错乱,文义不属,给后人的理解造成困难。《灵枢&#183;天年》中,“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12月第一版(即“五版教材”)解释:“‘使道’:一指鼻孔(杨上善注),一指人中沟(马莳注)。一般多从后说。‘基墙’:‘基’,星象家称地阁,俗称下巴。  相似文献   

17.
<正>1春秋皆度百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按《释名·释典艺》说:"言春秋冬夏而成岁,举春秋,则冬夏可知也。春秋书人事,卒岁而周备,春秋温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叶德炯注:"《春秋大题疏》引贾逵《序》云:‘取法阴阳之中,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  相似文献   

18.
火神派研究的现代意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过度劳倦烦劳伤阳 《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故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后人则难以做到这样,祝味菊认为:"吾人仆仆终日,万事劳其形,百忧感其心,有动必有耗,所耗者阳也.物质易补,元阳难复,故日'阴常有余,阳常不足',非臆谈也.《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阴精之所以力能为奉者,阳之用也.阳精所降其人天者,阳衰而阴精不能上奉为寿也"(《伤寒质难卷七》.  相似文献   

19.
刘映芬 《家庭中医药》2006,13(11):39-39
天年是中医老年学中的一个古老概念。自有人类以来,长寿就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无论圣人、庶民、古人、今人,都在探求养心调神以寿天年的方法。天年即人们正常应该享有的寿命。对这一话题古人曾有众多论述,一般认为以百岁至120岁为天年的时限。在俗语中,也常以“百年”、“百岁”为享尽天年的专用词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生理寿命”。  相似文献   

20.
天年元气易损难复对人所具有的天然寿命,古人称之为“天年”,认为与先天元气有关。“人者物之灵也,寿本四万三千二百佘日(即一百三十岁。洪范曰:寿百二十岁)”(《顽延寿参赞书》)百岁乃终或寿百二十岁,是指人体正常情况所得的“天年”。但实际上,又很少有人能尽其天年。这与“父精母血”及后天调养是相关的。先天虽强,不加惜护,仍可大寿;而先天虽弱,但勤于节慎,反得长寿。古医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按年龄把人分成小、少、壮、老几个阶段,并认为50岁以上为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