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复发肌瘤数及术后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内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复发肌瘤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减少复发肌瘤数,并且对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和阻断子宫动脉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确诊的8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应用腹腔镜超声辅助下阻断子宫动脉后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腹腔镜超声辅助下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合并阻断子宫动脉术的止血效果良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显著地降低术后复发率。此法可靠性强,操作性良好,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子宫动脉预处理技术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86例,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79例,单纯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异常症状缓解率、肌瘤复发、闭经的预后结局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子宫缩复率和术后病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预后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预处理技术能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方法进行分析,正常剖官产术做对照比较预后.结果:单纯子宫肌瘤剔除组(剔除I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结扎子宫动脉后剔除子宫肌瘤组(剔除Ⅱ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t=3.71,P〈0.01、),术中出血量无差异(t=1.49,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科子宫切除、术后病率、住院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增加,应加强对出血预测,必要时行子宫动脉结扎,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情况.[方法]对27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的患者中,大部分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7例患者中5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病理结果仍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结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在严密随访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从而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效果.方法 对6例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辅以GnRH-a治疗.对每例术中切除肌瘤个数等进行统计,并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术中平均切除肌瘤数68个(19 ~135个),平均出血量283 mL(100~600 mL),平均手术时间132 min(50~ 185 min).所有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2例成功妊娠,孕期及产后平稳,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 GnRH-a治疗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困难子宫肌瘤行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视肌瘤部位及大小的不同采取如下方法:(1)预处理子宫动脉,在阔韧带内寻找子宫动脉主干,在输尿管上方以钛夹行暂时阻断双侧子宫动脉,以减少子宫血供;(2)腹腔镜下切开肌瘤包膜显示瘤体;(3)延长下腹壁1cm切口至4cm~5cm进腹, 经此扩大切口剥除瘤体并取出,缝合创面,腹腔镜下取出阻断子宫动脉的钛夹,冲洗,检查无出血,关腹.结果:98例手术均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完成,剥除肌瘤标本平均重102g(53g~1500g),平均手术时间75min(40min~1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45ml~800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将复杂手术操作简化的微创手术,为困难子宫肌瘤的剔除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6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宫缩素使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及剧烈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和一般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时进行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降低肌瘤残留率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敦煌市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其中50例于肌瘤剔除后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另47例未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观察肌瘤残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发现11例有肌瘤残留,均为肌壁间肌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中使用阴道超声探查能及时发现残留肌瘤,减少术后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杨英  季新明 《浙江肿瘤》2008,14(2):141-142
[目的]探讨刮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并与170例单纯剖宫产的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象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率高.大部分病例可在剖宫产同时仃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对于直径〉5cm的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方法进行分析,正常剖官产术做对照比较预后.结果:单纯子宫肌瘤剔除组(剔除I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结扎子宫动脉后剔除子宫肌瘤组(剔除Ⅱ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t=3.71,P<0.01、),术中出血量无差异(t=1.49,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科子宫切除、术后病率、住院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增加,应加强对出血预测,必要时行子宫动脉结扎,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杨英  季新明 《肿瘤学杂志》2008,14(2):141-142
[目的]探讨刮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并与170例单纯剖宫产的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象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率高.大部分病例可在剖宫产同时仃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对于直径〉5cm的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且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30例病人,采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3月,于治疗前,后测子宫及肌瘤的体积,手术情况并与同期在年龄,子宫及肌瘤体积无差异的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药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及下腹部不知感均消失,所有的贫血患者均纠正,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子宫缩小28.5%(P<0.01),肌瘤缩小47.6%(P<0.01),术前输血,术中输血,出血量均明显下降(P<0.01),横切口使用率明显上升,(P<0.01),但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子宫及肌瘤较大合并重度贫血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减少输血,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横切口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插管法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04例子宫肌瘤患者。结果:盆腔造影显示子宫肌瘤血供丰富。两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可完全阻断子宫肌瘤血供。术后随访均较术前的月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肌瘤缩小明显,临床有效率达97%。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创伤小,对保存子宫和保留生育能力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s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1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DSA证实后行UAE,栓塞剂选用GS(明胶海绵颗粒),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彩超复查观察疗效。结果UAE后83.3%(10/12)病例临床症状缓解,88.9%(8/9)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术后3、6、12个月复查,肌瘤缩小率分别为40%、55%、76%。结论UAE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在晚期妊娠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9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法以及产科结局。并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单纯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病例比较,评价其预后。结果98例中经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70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64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另5例因肌瘤生长部位原因仅行单纯剖宫产术。肌瘤剔除组与对照组在出血量、术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值、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妊娠晚期应根据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条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多数患者在行刮宫产术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35~40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转经时服用米非司酮12.5 mg/天,连续3个月,次年再用1疗程;随机选取既往单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随访资料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62例,6例复发,较对照组(8/26)显著低(P<0.05)。观察组51例恢复正常月经,与对照组(16/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防止复发,改善月经过多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手术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51例(腹腔镜组)及同期开腹子宫肌壁问肌瘤剔除术5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所需时间短,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并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改进手术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比开腹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12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每组各60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症状改善率、子宫异常率、近期肌瘤复发率和1年后复发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