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综述了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的形态位置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影像学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作用,对比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危险性,并归纳了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流入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系脑实质出血后,特别血液穿破组织而流进蛛网膜下腔者则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二者均为非损伤性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出血病7%~15%川。其中半数以上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管畸形,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底异常血管网液病等。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江卫,吴萍嘉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内皮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5内皮素(ET)具有强烈而持久地收缩血管的作用,为探讨内源性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于外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肿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血管痉挛,使细胞继发性损害,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能改善血管痉挛,防止继发性损害,自1999年-2000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72例,40例按常规治疗,32例加用尼莫地平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①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刘家传刘承基②王芳②印红霞②杨贤强③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过氧化脂质;茶多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堂忠  李强 《人民军医》2001,44(3):158-15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典型的病例,尤其是老年病人,极易误诊。我院1980-2000年共收治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97例,误诊29例,误诊率为29.8%,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卒中患者的5%,但SAH的预后仍不理想,死残率高达45%。近年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血管内治疗、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均取得一定进展,主要是一些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了新的结果。因此,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综合目前最新的研究结果形成新的指南,重点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选择。本治疗指南是根据AHA证据等级标准制定的,其目的是总结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好证据,并对以后研究提出建议,对单个患者的治疗应该实行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贾秀芬  尹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384-384,38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微循环改变较为常见,有文献报道[1],7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但目前大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颅内大血管的损伤方面,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内大血管受累,出现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等特征性血管痉挛表现,而对脑微循环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析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影像学资料,旨在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并发症为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我们通过脑脊液置换加控制性腰大池引流术,观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CT表现。方法 分析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13d(平均10.5d),其梗塞范围大、部位多,CT以双侧对称性分布的多发病灶为特点。结论 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因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综述了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的形态位置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影像学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作用,对比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危险性,并归纳了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蛛网膜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使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蛛网膜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的含量.应用电镜观察蛛网膜细胞的形态及蛛网膜胶原纤维分布情况.结果 RIA 测量的4种细胞外基质中,PⅢNP在出血后增高最明显,LN与HA也明显升高,而Ⅳ型胶原变化不明显.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PmNP明显降低.电镜下发现蛛网膜细胞在出血后其生物活性增强,蛛网膜下腔的胶原纤维在1周左右开始明显增多,持续3周以上,地塞米松治疗后蛛网膜细胞线粒体密度相对较低,蛛网膜胶原纤维较稀疏.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加,参与蛛网膜纤维化.地塞米松可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辉  冀风云 《人民军医》1997,40(5):268-269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死亡率高。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或因直接刺激,或因血细胞破坏,释放大量促血管痉挛物质,引起脑血管痉挛,并发脑梗死,加剧脑水肿,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1)。因此,较好地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的脑血管痉挛,成为抢救SAH成功的关键。1991年1月~1996年4月,我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SAHIOO例,并与1991年1月以前70例未用尼莫地平治疗的SAH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的对抗作用。1临床资料1.五一般情况用尼莫地平组(治疗组)100例与未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分析53例60~87岁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为:(1)头痛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脑膜刺激征较轻;(2)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明显;(3)CT对绝大多数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仅能确诊,还能确定部位、体积、脑室情况;(4)积极的内科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障碍越深,提示预后越差。结论:掌握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以便进行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临床分析秦东京1张培功1孙殿敬1李建民2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hage,TSAH)多伴有其它类型的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本文报道139例,并对其CT及临床表现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是指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周后发生或持续存在的脑积水。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预后不良[1]。Sheehan等[2]对8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发现,慢性脑积水的出现概率为25%。慢性脑积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005-01~2012-01我们对298例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软脑膜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起病较急。表现为剧争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出血性脑脊液等。  相似文献   

18.
王俊华 《西南军医》2012,14(1):46-48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及MRI检查,部分经腰穿脑脊液验证,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均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天数,头痛激烈程度,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出现再出血甚至死亡的概率。结果4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11天,其中治疗过程中需维持服用止痛剂缓解症状的27例,出现血管痉挛表现3例,再发性出血2例,合并坠积性肺炎8例,合并脑梗塞2例,死亡4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来势凶险,出现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因不伴明显的定位体征,常被误诊为脑震荡.本文回顾分析6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可供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确诊的9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所采集病例具体情况及特点将本组TSAH的CT表现分为三类,其中单纯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合并有其他脑外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首次检查确诊者72例,10例需与大脑镰钙化相鉴别,5例需与镰旁硬膜下血肿相鉴别,2例需与正常小脑幕相鉴别,1例首次检查因出血量极少未能检出。结论:螺旋CT扫描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对病情发展的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