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离皮瓣修复头皮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3年~ 2 0 0 0年采用游离胸脐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皮颅骨缺损合并脑组织外露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年龄 18~ 4 4岁。钝器砸伤 3例 ,电击伤 3例 ,烧伤 2例。缺损部位 :颞部 5例 ,半头皮缺损 3例 ;缺损范围 6 .0 cm× 6 .2 cm~ 8.3cm× 2 2 .5 cm。本组患者颅骨均外露并有颅骨坏死或缺损 ;脑组织外露伴脑脊液漏 1例。急诊手术 3例 ,二期手术 5例。彻底清创坏死组织 ,咬除碎裂或坏死的颅骨 ,对于颅骨缺损脑组织外露伴脑脊液漏者 ,须小心清洗 ,注意保护脑组织 ,探查受区血管受损情况并标… 相似文献
2.
目前,头皮缺损修复应用较广的仍是头皮扩张术。由于其可提供“额外的”皮肤组织量,对修复较大的创面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但其有疗程长、手术次数多、费用高及扩张过程的渗漏、破裂等缺点。各种头皮局部皮瓣描述较多。但局部皮瓣的应用,有时受到血运和修复面积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顶支扩张岛状皮瓣在修复复杂头皮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在扩张头皮瓣上设计以颞浅动脉顶支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复杂头皮缺损25例,并观察其愈合和修复效果.结果 25例患者,24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患者因皮瓣张力过大出现部分坏死,但通过清创及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头皮缺损修复部位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外形恢复满意,皮瓣供受区毛发生长良好,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顶支为蒂的岛状扩张皮瓣修复复杂头皮缺损,皮瓣存活良好,皮瓣设计、转移灵活,修复范围较大,皮瓣与周边头皮衔接良好,是修复复杂头皮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26例,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的挛缩,皮瓣感觉功能良好,睑裂闭合良好,外观满意;皮瓣供区位于发际边缘,切口隐蔽,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创伤小,切口隐蔽,修复后不仅外观效果好且下眼睑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修复面部眼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长蒂颞浅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 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 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9.
颞浅动静脉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取和分离颞浅动静脉筋膜岛状皮瓣,为完整保留细长血管蒂的血供系统尤其是静脉系统提供技术方法.材料和方法 在颞浅动静脉走行分离、伴行不密切的情况下,待完整剥离头皮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皮瓣细长的颞浅动静脉筋膜蒂进行仔细游离和修整,保留颞浅动脉和细密的颞浅静脉分支,建立相对完整的血管网络.结果 血管网保留完整,移植皮瓣早期肿胀,其后很快恢复正常的颜色和质地,修复鼻裂畸形外观满意,形态丰满,鼻翼亚解剖结构存在,并有良好的支撑力度.结论 颞浅动静脉岛状皮瓣局部转移是修复鼻部小面积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但是在颞浅动静脉伴行不良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静脉回流不佳或移植皮瓣过于臃肿影响外观.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细致的镜下分离可以很好地保留颞浅动脉和颞浅静脉分支,从而建立相对完整的血管网络,保证顺畅的皮瓣供血和回流,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 2 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 ,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 16例 ,小腿下段 6例、足跟部 7例、足背部 1例、踝部 2例 ,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 ,营养小腿 2 / 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 ,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方法 2001年5月~2005年10月,对18例前臂及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缺损创面,二期采用肌腱移位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最大为39cm×12cm,异体肌腱移植最多6条.结果 术后18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好,异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部分患者伤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胸腹部带蒂皮瓣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伤手功能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其中外伤2例,面部鳞癌4例,面部基底细胞癌1例,烫伤或烧伤后瘢痕增生3例。根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最小为3cm×6cm,最大为4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苍白及淤血,5d后逐渐改善。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3例供皮区采用全厚皮覆盖创面,随访期间发现皮片不同程度收缩。其余受区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供区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与面部软组织在质地、颜色上非常相似,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眉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8例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行眉部分或全眉再造。回顾性分析眉缺损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瘢痕和再造眉形态等。结果 眉缺损得到良好修复,再造眉外观满意,供区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眉部分或全部缺损效果较好,再造的眉毛比较浓密,尤其适合眉毛较为浓密的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s,CPPF)、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72只,双侧桡骨制成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植入。A组:CPPF/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B组: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C组:单纯微小颗粒骨;D组:CPPF/CPC复合材料;E组:单纯CPC;F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在2、4、8、12周各时相点,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照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力学测试。结果A组在12周可使骨缺损修复,在骨缺损修复各时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好于其他各组。结论CPPF/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3,7(1):62-63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GCRG) in the temporal bone of the skull base is a very rare benign osteolytic lesion. Here, we report two cases that were initially mis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histories, clinical symptoms, and brain imaging prior to surgery. One case had a history of resection of a middle cranial fossa meningioma. The other case had a history of otitis media and mastoiditi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s led to the diagnosis of GCRG for both cases. Both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lesion without radiotherapy. Follow-up for 2 years indicated no recurrence of GCRG. These two case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repairing responses of bone tissue to either trauma or inflammation may underlie the pathogenesis of GCRG. 相似文献
19.
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兰萍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8,4(4):207-20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并在其下端再设计一个底边与之相连的辅助皮瓣,用以覆盖较长距离的静脉一神经筋膜蒂转位后外露创面,修复踝足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最大面积30cm×14cm,最小24cm×14cm,皮瓣最上端可切取至胴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上5-6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至2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皮瓣切取范围明显大于传统隐神经、腓肠神经皮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皮瓣上端可达胭窝附近,能很好地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及足趾皮肤软组织缺损,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远端较大面积皮瓣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