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长期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tenterl nutrition,TPN)相关肝胆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营养途径下,大鼠肝脏炎症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以进一步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TPN相关肝损伤中的作用及町能机制.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肠内与肠外营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不论EN或PN在近20年来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不仅体现在外科专业,在新生儿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将这些新的研究进展与新生儿EN与PN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大大地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一、临床营养支持的新认识通过近年大量的研究,对机体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全肠外营养10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更合理的小儿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支持的方案。方法收集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中住院患儿应用TPN≥5天的临床资料共108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TPN持续17天(5~132天)。经周围静脉TPN103例,中心静脉TPN5例。结果108例中出院102例,死亡6例。出院患儿中体重增加48例,不变33例,下降21例。发生TPN有关的并发症共12例(占11.8%),其中肝损害及胆汁郁积5例,高血糖2例,高脂血症2例,低磷、低钙血症2例,导管感染1例。结论(1)一般热卡在167~335kJ·kg-1·d-1,可获得正氮平衡及体重增加。推荐氨基酸剂量婴幼儿为2.0~2.5g·kg-1·d-1,儿童为1.5~2.0g·kg-1·d-1;脂肪乳剂婴幼儿推荐量为1~3g·kg-1·d-1,儿童为1~2g·kg-1·d-1。(2)婴幼儿应选择小儿氨基酸;肝功能不全或肿瘤化疗患儿应选含中链甘油三脂的脂肪乳剂。(3)脂肪乳剂输注应>16小时;葡萄糖8~14mg·kg-1·min-1,提倡“全合一”输注。(4)应常规补充钙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及肝细胞凋亡在肠外营养(PN)相关肝损害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中药丹参减轻PN相关肝损害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生后6-8 d的新西兰种白兔,体重80-110 g,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10),母乳喂养;②PN组(n=10),持续输注静脉营养液(244)ml·kg-1·d-1)10 d;③PN+丹参组(n=10),在静脉营养液中加人丹参(0.2 ml·kg-1·d-1)。持续静脉营养10d后,分别取血作肝功能生化检测,取肝组织作光镜病理、电镜检查,氧化损伤(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及凋亡细胞(TUNEL法)检测。结果PN组血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N+丹参组(均P<0.05)。肝脏病理显示:PN组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有多发细胞内淤胆和胆栓形成;PN+丹参组门脉区少量炎细胞浸润,无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表现;病理学总评分3组分别为:8,22,15,组间两两比较P<0.01。电镜肝细胞细胞器超微结构变化与光镜病理改变相符, PN组可见毛细胆管扩张、微绒毛消失,线粒体肿胀、部分可见脂肪变性,以及早期凋亡表现。MDA检测P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44比1.35±0.29mmol/mgpro,P<0.05)和PN+丹参组(2.04±0.44比1.19±0.14mmol/mgpro,P<0.05)。TUNEL,法检测3组肝细胞凋亡阳性率(%)分别为: 0.92±0.85、44.59±6.68、9.27±7.28,3组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PN可导致新生兔肝细胞出现氧化损伤及凋亡,产生肝损害;而中药丹参可明显减轻PN所致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高危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静脉营养支持7 d以上的523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单纯早产儿250例,伴合并症[主要伴窒息和(或)败血症、肺炎、肺透明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273例,比较两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按是否发生PNAC分PNAC组和非PNAC组.结果 早产儿PNAC总发生率8.8%(46/523),单纯早产儿组PNAC发生率414%(11/250);伴合并症早产儿组PNAC发生率12.8%(35/273).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开始肠内喂养时间晚于非PNAC组,每日体重增加低于非PNAC组,而平均胃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人量大于非PNAC组;单纯早产儿组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每日体重增加均大于伴合并症早产儿组,而平均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人量低于伴合并症早产儿组,开始喂养日龄、体蕈恢复时间均早于伴合并症早产儿组.结论 PNAC发生与低胎龄、低出生体重、长PN持续时间、PN提供热卡过高、肠内喂养过迟以及是否伴有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全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幼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全肠外营养对婴幼儿造成胆汁淤积等肝脏损伤的病因机制 ,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周龄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制成正常对照组和全肠外营养组 (STD_PN) ,对STD_PN组通过颈静脉置管连续输注静脉营养液10d后 ,比较两组肝功能和病理变化。结果STD_PN组的血胆汁酸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病理学检查显示STD_PN组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胆汁淤积。结论STD_PN组与婴幼儿的病变相似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Tang QY  Wang Y  Feng Y  Tao YX  Wu J  Cai W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38-842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组)6例和非PNAC组64例,乙组542例也分为PNAC组12例和非PNAC组530例。比较甲乙两组新生儿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接受5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PNAC总发生率为2.94%,甲组PNAC发生率为8.57%,乙组发生率为2.21%,后10年PNAC发病率有明显下降(OR值为0.242,95%CI为0.088~0.666)。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其中胎龄33±5周比(36±4)周,P=0.009;OR值为0.827,95%CI为0.698~0.980。出生体重2003g±743g比2393g±764g,P=0.045;OR值为1.001,95%CI为0.999~1.002),而平均PN持续时间、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PNAC组(其中PN持续时间32d±30d比13d±10d,P=0.000;OR值为1.072,95%c,为1.032~1.112。PN摄入量(272±46)kJ/(kg·d)[(65.0±10.9kcal/(kg·d),(1kcal=4.184kJ)]比(232±55)kJ/(kg·d)[(55.5±13.1)kcal/(kg·d)],P=0.002;OR值为1.066,95%CI为1.012~1.122)。非PNAC组体重增加与PNAC组相比有增加趋势[(20±27)g/d比(9±19)g/d,P=0.175]。结论PNAC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超过2周、PN提供的热卡量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入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8例应用TPN大于1周的小样儿,TPN持续时间平均为15.7天,TPN氮源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均采用周围静脉TPN。TPN后结果显示:体重平均增加15.3克/天,电解质、肝功能、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维持正常,均获正氮平衡。TPN后血清氨基酸谱与足月儿相比仅胱氨酸、酪氨酸及门冬酰胺有明显下降。1例患儿发生TPN有关的胆汁郁积(5.6%)。作者认为只要合理使用的小样儿应用TPN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