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外科证治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治外必本于内、辨证与辨病结合、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衷中参西开拓创新等方面阐释中医外科独特的辨治思维,并结合临床实践列举了部分外科疾病的证治心得。  相似文献   

2.
<正>《耳鸣耳聋》(之二)中医对耳鸣耳聋的治疗多采用药物也应用针灸疗法,本文则主要介绍药物疗法。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因证选方,随症遣药。辨证的要点大体如下列几则:一、辨虚实以定性耳鸣、耳聋的性质为虚、为实当需首辨。一般暴起者多实,渐起者多虚。故《证治准绳·耳》说:"耳鸣、耳聋,须分新久。""新聋多热","旧聋多虚"。耳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近30年"寸口脉法"在中医各系统疾病文献中的应用频次,了解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概况。方法:分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新版《中医内科学》中肺系、心系、脾胃系、内分泌系、泌尿生殖系疾病的病名为检索词,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药""辨证""经验"为检索词,检索出自1986年1月至2015年12月30年间符合标准的全部可检索文献,又以"寸脉""关脉"或"尺脉"为查找词,查找文献内应用"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情况。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9 805篇,其中未描述应用"寸、关、尺"三部脉法、仅描述了以不分部的"寸口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为19 675篇,占所检文献的99.34%,而描述了应用"寸脉""关脉"或"尺脉""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130篇,占所检文献的0.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01年为分界点,对前后15年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其使用频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近30年文献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医各系统疾病及名医经验总结类文献中,大多数医者更倾向于使用不分部的"寸口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而"寸口三部脉法"则是针对"寸口整体脉法"无法准确辨证的某些特殊病例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实功撰《外科正宗》重视辨证,将"望、闻、问、切"的技能锤炼到"神、圣、工、巧"的层面,以八纲为基础,灵活运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气血辨证等诊治外科病证。临证时既重视整体又详辨局部,在脾胃辨证方面功绩卓著。辨治阴阳证、脓、瘰疬、乳岩、瘿瘤等病证,更是突破了前人的认识,提出了创新性诊断思路,促进了中医外科诊断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理论为中医时间医学的代表理论,是中医学辨证思维方法之一,根据子午流注学说"脏腑配时""阴阳转换"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咳嗽辨证的时辰因素,通过"辨时"结合"辨证"来判断夜咳病因、病位、病机,因时施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典型代表,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理机转,因而可采取相同的治法,这一治则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是辨证施治的精髓,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有效地指导了中医的临床实践,至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在历代医家的丰富和发展下,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通过对五苓散"异病则治"进行了溯源,以期发现五苓散的临床治疗规律,更好地运用五苓散。  相似文献   

7.
民国中医外科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主要集中在对《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古代医籍的承袭,以及《外科十三方》等对多种外科膏丹丸散经验的整理.张山雷《疡科纲要》在黄墙朱氏五世外科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辨证心得;丁甘仁外科辨证精到,自拟多种外科名方;梅毒、麻风出版专著;多位外科名家医案传世;医院开设中医外科和肛门病专科;广东、浙江等中医学校开设中医外科、皮肤病、花柳病课程,编写多种外科教材,都体现了近代中医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对疾病,总是根据它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通过辨证来认识疾病并判断疾病的予后。在中医外科的文献中,提出以辨“善恶、顺逆”来判断疮疡的予后好环。如《外科精义》说:“痈疸疟候善恶逆从(顺),不可不辨”。指出了辨疮疡的善恶顺逆的重要性。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判断外科疾病好坏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五善七恶”“顺逆吉凶”的辨证。这里的善与恶是指全身症状,顺与逆是指局部情况,是通过观察局部症状的顺逆,结合全身症状的善恶,综合分析,对疾病的予后进行判断。宋·《太平圣惠方》第一次提出了“五善七恶”,随后通过历代医家充实补充,经过近  相似文献   

9.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包含了辨证和辨病,二者是有机整体,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已经有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具体论述,朱肱在其 《活人书》 中更详细阐明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特点与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五辨论治"思想是何复东老中医根据"情志致病""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因制宜"等中医传统辨治理论,结合"综合辨治"临床诊疗思维提出的,包括体质辨识(健康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精亏体质、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复杂体质),状态辨识(性别辨识、年龄辨识、摄生辨识),辨证、辨病(病位辨识、病因辨识、病性辨识、病势辨识、病程辨识)与辨症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 31岁,来自黑龙江,因心慌、胸闷、憋气半个月,来心内科门诊。进入诊室时,有两位 50多岁的妇女陪同,均面有愠色。当我请患者详说病史时,有一位妇女说:“挂了那么多科的号,看了那么多医生,做了那么多检查,吃了那么多药,什么事也不管。”从她那愤愤不平的态度中,我已感  相似文献   

13.
The "who" and "how" of detecting glauc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04级、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随机分组进行传统教育或"5S"教育。结果实施"5S"教育后学生规范化护理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律性等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教育组优于对照组。结论"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烦躁在《伤寒论》全书运用约134次,涉及原文120余条,取名多达20余种,各置于不同语言环境中。时指证候,时作形容,时言病机,有时单烦,有时并燥.词意博大精深,文字渊奥妙用。  相似文献   

18.
Dangers of snuff, both "wet" and "d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阴阳属于哲学范畴,是古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的整体唯物辩证思维模式和“天人相应观”对中国哲学文化和中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