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疼痛是临床大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是人类共有而个体差异很大的一种感觉。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或以这种损伤形式描述的一种感观和情感的不愉快体验。疼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受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毛娟妃  梁冠冕  丁群芳 《重庆医学》2021,50(17):3020-3024
目的 评价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NPQ)筛检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使用NPQ筛检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自2003年1月至2019年3月.文献质量评价采用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大鼠脊髓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磷酸化是否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节作用,研究nNOS磷酸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只暴露脊神经,不结扎;实验组:制作SNL模型,鞘内注射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hosphorylated 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p-CaMKⅡ)抑制剂KN93;阴性对照组:制作SNL模型,鞘内注射DMSO;模型组:制作SNL模型,不给药?于术前1 d?术后1~5 d以及鞘内给药后1~4 h测定机械痛阈值?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腰段脊髓组织p-CaMKⅡ?nNOS与p-nNOS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是否具有相互作用?结果:SNL可导致大鼠机械疼痛阈值降低(P < 0.01),脊髓组织p-CaMKⅡ的表达增加(P < 0.05),p-nNOS的表达下降(P < 0.05),髓鞘内注射KN93可反转神经结扎所致的上述趋势;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在大鼠体内存在相互作用,nNOS的磷酸化能降低其与CAPON的相互作用强度?结论:nNOS的磷酸化参与了SNL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p-CaMKⅡ通过对nNOS的磷酸化,降低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强度,针对nNOS的磷酸化信号途径的治疗可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慢性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RU38486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CCI组于术后7、14 d处死大鼠,取L4~L6脊髓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R表达变化;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于CCI术后1~14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GR拮抗剂RU38486,测定其对TWL的影响。结果 CCI大鼠术后1 d损伤侧下肢TWL即显著降低,到第14天热疼敏仍持续存在;术后7、14 d损伤侧L4~L6节段脊髓背角GR表达显著增加(P<0.05);术后1~14 d鞘内给予GR拮抗剂RU38486可明显减轻CCI所致的热疼敏。结论脊髓背角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可促进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所致的神经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发挥作用。谷氨酸转运系统是灭活谷氨酸并维持谷氨酸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结构。最近的研究证实抑制脊髓谷氨酸转运体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预示脊髓谷氨酸转运体可能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靶点。本文就脊髓谷氨酸转运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神经受损或病变引起的疼痛,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痛、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痛觉减退、感觉迟钝等~([1-2])。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不尽如人意,目前所用药物大多仅能缓解部分症状,而且长期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3])。既往疼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组学,但不能完全解释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大鼠建立CCI模型后观察4天:B组:大鼠建立CCI模型后观察7天;C组:大鼠建立CCI模型后观察14天;D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16天(术前2天+术后观察14天);E组:假手术组: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中段仅绕线,不结扎,术后观察14天.各组大鼠在建模前1天、建模后第1、4、7、14天测量所有未处死大鼠双后肢的热痛阈(PWTL)和机械痛阈(PWMT).达到观察时间取大鼠L4~5节段脊髓,免疫组化法观察AQP1在脊髓的定位分布和表达变化,Real time PCR法检测脊髓AQP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同组右侧脊髓背角比较,和C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AQP1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和面积增高(P<0.05).A、B、C组大鼠的脊髓背角AQP1阳性颗粒的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D组与E组之间无差别(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A、B和C组大鼠脊髓AQP1 mRNA含量显著增高(P<0.05),D组与E组之间无差异(P>0.05),A组、B组、C组大鼠脊髓AQP1的mRNA含量分别为D组含量的1.688、4.876和5.806倍.结论 大鼠脊髓AQP1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与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建立神经病理性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CI大鼠DRG磷酸化ERK5(p-ERK5)表达的变化;鞘内注射ERK5反义寡核苷酸对CCI大鼠DRG p-CREB表达以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影响。结果:CCI大鼠同侧DRG p-ERK5标记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鞘内注ERK5反义寡核苷酸有效抑制DRG ERK5表达的同时,CCI所致的p-CREB表达上调(P<0.05)、机械与热痛觉过敏也明显减轻(P<0.05)。结论:DRG ERK5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号转导过程,其部分作用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CREB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JNK的水平.方法 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组(D组)(n=6).各组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4、6及8周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行脊髓背角p-JNK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D组及DC组大鼠注射STZ后4周机械痛敏形成,并维持至本实验观察时间终点注射STZ后8周.与注射STZ前及C组大鼠MW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注射STZ4周时,脊髓背角磷酸化I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增加,注射STZ后6周及8周,脊髓背角磷酸化T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增加增加明显,与注射STZ前及C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JNK的激活,可能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纯  卢波  姚娟  孙建良 《上海医学》2013,36(2):150-153
目的探讨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信号通路在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两组,脊神经结扎(SNL)组大鼠行L5SNL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Sham)组大鼠仅暴露脊神经不结扎,观察两组大鼠脊髓磷酸化ERK5(p-ERK5)的表达情况。另取大鼠随机分别鞘内注射ERK5反义寡核苷酸(AS组)、ERK5错义寡核苷酸(MM组)和0.9%氯化钠溶液(NS组),观察对SNL术后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结果术后1、3d,SNL组的p-ERK5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5),Sha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AS组、MM组、NS组间大鼠脊髓NF-κB含量、PWTL、PW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L术后1dAS组大鼠脊髓NF-κB含量显著低于NS组、MM组(P值均<0.05),但3组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SNL术后1、3d3组的PWTL和PWMT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AS组均显著高于MM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ERK5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号转导过程,其部分作用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颜建娥 《医学综述》2011,17(23):3544-3545
Toll样受体(TLR)是Ⅰ型跨膜蛋白质,是天然免疫细胞膜上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内源性分子。内源性分子可通过死亡细胞释放、应激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降解释放等使组织损伤。多项研究表明,脊髓胶质细胞表达的TLR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治疗标靶。研究TL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理复杂,治疗困难。高压氧(hyperbari coxygen,HBO)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氧疗方法,它具备常压环境下一般氧治疗所不能达到的治疗作用,对神经组织具有独特的修复和保护机理。本文拟就此做一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注射腺苷同类物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鞘内留置PE-10导管,一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3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 0.1,0.5,1.0 nmol)、拮抗组(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 CHA 0.5及1.0 nmol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明显低于CHA 1.0 nmol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CHA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预注格列本脲(三磷酸腺苷敏感型K 通道阻滞剂)能拮抗CHA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疼痛的产生是神经元参与的神经网络对伤害性信息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包括生理性疼痛及病理性疼痛~([1]).其中病理性疼痛可以是神经性的或者炎症性的疼痛,它是长期的神经可塑性改变导致外周和(或)中枢的伤害性感受神经网络发生病理性改变以至于功能异常的一种反射.  相似文献   

16.
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活的慢性疾病,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被普遍认为是NP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Notch信号通路作为神经细胞的关键调节器,在胶质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胶质细胞中的Notch信号通路在NPP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其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及MAPK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胸主动脉缩窄诱导的心肌肥厚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右无名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之间部分缩窄胸主动脉而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制好的模型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胸主动脉缩窄组、胸主动脉缩窄组+低剂量丹参酮组(5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中剂量丹参酮组(10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高剂量丹参酮组(20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缬沙坦组(10 mg/kg).用药8周后,B超检测心肌肥厚程度和心功能的变化;将心肌样本沿横切面切开并做苏木精-伊红染色;Western blot 法分析心肌MAPK信号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胸主动脉缩窄组相对于假手术组在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直径、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均增加.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组均可减轻上述变化的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的p-ERK(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p38(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对于模型组,各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治疗组p-ERK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酮ⅡA高剂量和中剂量组,以及缬沙坦治疗组p-p38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MAPK通路中的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P)中的作用。方法18 只成年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6 只。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复制CCI大鼠模型;实验组:复制CCI 大鼠模型后第3 天腹腔注射漆树酸5 mg/kg。于复制大鼠CCI模型前1 天,以及第1、3、5 和7 天分别测定大鼠后足热痛阈及机械痛阈,并应用Western blot测定腰段脊髓CXCR2 的蛋白表达。结果CCI 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术侧下肢热痛阈值降低,模型组、实验组术侧下肢热 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大鼠第5 和7 天术侧热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痛阈变化趋势与热痛阈一致。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脊髓CXCR2 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CXCR2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髓CXCR2表达的异常上调,可导致NPP产生和维持。腹腔注射漆树酸能够部分抑制CCI大鼠脊髓腰段CXCR2的表达上调,并缓解CCI大鼠的疼痛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念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是由神经元的功能改变所引起的。然而,近来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出大量的神经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这些物质的释放都会引起神经炎症和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众多学者认为,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疼痛研究会1994年将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NP表现为痛觉过敏、异常痛敏、感觉缺失和自发性疼痛。近年来,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NP的分子、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下面就NP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论述。1外周机制外周神经损伤可引起神经功能、生化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外周神经损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自发放电[1]、离子通道表达的改变[2]、初级传入末梢的间接出芽、交感神经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