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娟 《中医学报》2016,(6):787-790
目的:观察自拟穴位贴敷中药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穴位贴敷中药方。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分析中医证候总积分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中医证候总积分与COPD患者的FVC及FEV1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MVV、RV及P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自拟穴位贴敷中药方对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可有效稳定及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1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平喘、止咳、祛痰和抗感染),观察组给予止咳化痰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PaO_2、PaCO_2;等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2.26%)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5.16%)(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明显高于观察组(6.45%)(P0.05)。治疗前,2组患者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显著升高,PaCO_2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瑾  高秋静 《中医学报》2016,(12):1870-1873
目的:观察定喘汤加减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发作期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定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变化,炎症介质,血清Ig E、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56%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喘憋、咳嗽、肺部湿啰音及哮鸣音缓解时间缩短,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和FEV1/FV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8、IL-9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g E及NO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加减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改善肺功能及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肺固肾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夹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夹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噻托溴铵粉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肺固肾饮,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6分组步行试验距离,CAT问卷评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73. 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T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AT问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扶肺固肾饮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两虚夹痰瘀证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CAT问卷评分和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肺功能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肺补肾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肺补肾平喘方。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以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有效率为79.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EV1、PEF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8、CD_4/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补肾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丹  武继涛  赵铎 《中医学报》2020,35(2):388-392
目的:观察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ACI)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O、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TNF-α、NO、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6%(30/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NO水平,血脂、血液流变学等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腑通络开窍汤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显著改善ACI患者血清TNF-α、NO、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7.
汪四八  陈玉荣 《中医学报》2016,(12):1984-1986
目的:观察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肝脏功能指标变化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38%,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改善程度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黄疸、纳差及乏力的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泻腑贴方穴位贴敷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腑实证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西医规范化治疗和中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泻腑贴方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COPD评估测试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pH值,以及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腹胀、便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FVC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1、PEF、pH、PaCO_2、Pa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腑贴方穴位贴敷可改善AECOPD合并腑实证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立芳 《当代医学》2021,27(6):148-14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肺功能水平变化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EF、FVC、FEV1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通腑汤对痰湿壅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的影响。方法:136例痰湿壅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通腑汤。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血清Ig E水平、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上升,而血清Ig E水平、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 65%(63/68),对照组为79. 41%(54/6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通腑汤治疗痰湿壅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 E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测定慢性气道阻塞(CAO)缓解期病人177例(40例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5例肺气肿和46例肺心病)和正常非吸烟者41例的FEV_1 、PEFR和V_(50)。3项指标在正常组与4组病人组间有显著差异性,5组间3项指标T_2检验,除慢支与支哮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任何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五组中任一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各指标对任两组的比较,除慢支与支哮组间FEV_1、PEFR差异不显著,慢支与支哮、支哮与肺气肿组间V_(50)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对任何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认为FEV_1是考核CAO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肺阻抗容量曲线斜率(△Z/△V)与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几个参数关系,发现△Z/△V与V_(max)、V_(50)显著相关(r=-0.72和r=-0.53,P<0.01),与V_(25)相关不显著(r=0.32,P>0.05)。单纯矽肺及轻、重度肺气肿三组病人的△Z/△V值分析表明,随着肺气肿程度的加重,△Z/△V值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人体胸阻抗变化的测量,获取人体肺功能参数的新方法。方法基于生物阻抗法研究用力呼吸过程中胸阻抗的变化与肺功能参数值的关系,研制了胸阻抗测量仪实验样机,分别采用所研制的实验样机和基于传统流量计进行肺功能测量的MIR公司的spirolabⅢ肺功能仪,对1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实验,所测肺功能参数包括:用力肺活量、一秒率和峰值流量。结果所测数据均落于其均值的正负两倍标准差范围之内因为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生物阻抗法研制的实验样机所测肺功能参数与市售肺功能仪(基于流量计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志愿者短期接触烹调油烟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8名男性非吸烟志愿者短接触烹调油烟后的肺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高深度油烟后与接触前相比,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下降,接触低浓度油烟后,肺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同浓度油烟接触期间,VC、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逐日下降,停止接触数日后3项指标又逐渐恢复至接触前。接触油烟后其主观症状的出现率及严重程度均随油烟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对77例COPD患者及52例对照组的X线胸片测量和肺功能检查结果作统计学研究,发现胸片的肺高、右膈弧高、右膈顶位置等与肺的通气功能有十分密切的相关,而且随着它们的增高(或降低),肺通气功能的异常也趋加重。对胸片的一些数据测量,将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限期手术患者最大通气量(MVV)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限期手术患者的MVV、FEV1和FVC值,并按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80、79~50和〈50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6例患者总体的FEV1、FVC与MVV均呈显著正相关,以FEV1与MVV的相关性更好。分组分析显示,随着FEV1%pred下降,FEV1与MVV间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无明显改变,同归系数呈逐渐增大趋势;而FVC与MVV的相关性却逐渐变差,回归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结论 MVV与FEV1的相关性较FVC更好,即使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亦可采用MVV与FEV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来估算限期手术患者的MVV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袖状切除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中央型期肺癌患者,按手术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袖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胸管时间、胸液引流量远期疗效以术后卧床时间、(3年和5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肺功能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拔除胸管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率、复发率以及存活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状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能较好的保留患者的肺功能,且疗效与全肺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18.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1及I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分别应用糖皮质激素(20例)、氨茶碱(20例)和糖皮质激素与小剂量氨茶碱联合(20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3d 1s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及恢复至病前水平的天数在应用激素(分别为12.05%和7.05d)者优于应用氨茶碱(分别为5.80%和11.60d)者,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均〈0.001);应用激素与小剂量氨茶碱联合者治疗后7d FEV1改善率(19.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对80例非吸烟健康人及50例吸烟健康人进行了MTT、MTT_(P(3))、MTT_(P(6))、TT_(P7)、TT_(P8)及TT_(P9)的测定,统计学分析表明,上述各指标与年龄呈中度直线负相关关系(P<0.01~0.001),而与性别无显著相关(P>0.05)。按照男、女及两性对上述各指标、FEV_1/FVC、MMEF、(?)_(50)/H及(?)_(25)/H各指标分别计算出与年龄相关的直线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及SEE、依据方程式预计值±1.645倍SEE作为正常值上限或下限,对50例吸烟健康人进行异常率检验,结果表明:TT_(P7)、TT_(P8)、MTT_(P(3))及MTT_(P(6))、MMEF及(?)_(25)/H的异常率较高,其中新提出的TT_(P7)、TT_(P8)及MTT_(P(3))更为敏感,测量计算更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