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方法:采用颈部理筋手法和微调手法,运用生物物理及运动医学原理,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对症状改善均有明显效果。结论:在颈性眩晕患者的致晕因素中,颈部手法有利于改善颈本体感觉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3天1次接受治疗,连续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X线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颈曲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均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调手法能有效治疗老年颈性眩晕,且临床疗效比传统手法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7%,总有效率97.8%,对照组痊愈率44.7%,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情况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2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上述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对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进行手法及药物干预。干预2个月后再次对家兔进行脊髓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加手法、中药和弥可保3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均有效,但中药加手法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弥可保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2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拍摄X线片以验证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将上述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甲钴胺组和对照组,对中药加手法...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证,伴颈肩疼痛、头痛恶心、耳鸣、视觉异常,甚至发生猝倒、昏厥等系列症状,而眩晕多与转头或体位的改变有关.笔者运用三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两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前三组予手法及药物干预,两个月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在200/s,30/s,5/s,1/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及弥可保组相比,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弥可保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而中药加手法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中药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弥可保组(P<0.05);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和弥可保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临床较常见,本病若不使用手法纠正颈椎关节的异常,而仅投以药物,往往难以奏效。笔者自1993年至1997年以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0例,并与坐位定点旋转手法30例比较,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8.33%,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3.33%,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配合。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的手法治疗(附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赵永刚 《中级医刊》1995,30(4):11-12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多由于颈椎病或颈部软组织病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现代医学是以药物、颈椎牵引、理疗等方法为主,一般疗程长且疗效欠佳,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与不便。传统医学在对本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百会穴为治疗眩晕的要穴,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压灸、温灸、化脓灸等,且疗效显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应用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多种疗法和作用机理,为临床工作者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督脉和督脉经穴与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相关性。[方法]介绍作者采用督脉穴位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体会,并举医案为鉴。[结果]采用督脉穴位治疗10次后,患者眩晕明显好转,颈肩酸麻感减轻,随访三个月,再无复发。[结论]临床中应用督脉穴位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可以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85.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颈性眩晕与脊柱失稳的相关性,并论述了太极拳改善颈性眩晕的研究现状,认为太极拳能治疗那些无法通过传统方法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相比于药物与手术治疗有着无创,无副作用,经济简便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由颈椎病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等症状,通过108例体征检查发现,有颈椎曲度改变,颈棘突偏歪,椎旁压痛,伴有颈椎左右旋转幅度不对称,颈转动受限侧旁颈项棘肌等紧张压痛;经过四头带牵引,手法点穴松肌,结合改良整复法治疗,适当药物辅助,结果症状体征消失转阴者60例,显效35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多例颈性眩晕症病人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风邪痹阻型、痰浊中阻型、中气不足型和肝阳上亢型,其比例分别为30%、20.3%、36.5%、13.2%,发现与中医内科之"眩晕"有所不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针对不同证型进行中医辨治,以达到"升清阳,降浊阴"的目的。对其病症的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福  杨明珊 《河北医学》2006,12(5):440-441
目的:观察针刺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经验穴)、肩井、大椎、陶道、太冲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8例老年性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单纯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4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眩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等穴是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眩康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该药物治疗颈性眩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实验组(颈眩康组)和对照组(颈复康组),各30例,进行时间为2周的药物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且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尤其表现在治疗某些兼症方面。结论颈眩康胶囊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普勒仪检测技术研究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颈性眩晕症患者319人,其中120例采用针刺治疗法(针刺组),99例采用手法治疗(手法组),100例未做任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普勒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