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达拉奉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新 《首都医药》2009,16(14):10-11
依达拉奉是一种高选择性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其治疗脑梗塞具有治疗时间窗宽、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故作为神经保护剂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上市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该制剂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包括急性肾衰、暴发性肝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就其不良反应、影响发生的因素、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观察病例为作者2005年1月—2006年11月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他病例系从国内2004—2006年底的依达拉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结果:作者所观察的病例中共1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转氨酶升高;国内文献资料中共检索到150例依达拉奉药物不良反应,最多见的亦是轻度转氨酶升高和皮疹。结论:轻度转氨酶升高和皮疹是依达拉奉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作用机制、用药剂量和过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注射液不良事件32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惠平  顾正平 《医药导报》2010,29(5):688-690
目的了解依达拉奉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为安全应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26份使用过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6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32例(发生率5.1%),其中药物不良反应(ADR)15例(发生率2.4%),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及皮肤反应,ADR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合并用药有关(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依达拉奉注射液发生ADR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刘裕彬  陈捷 《北方药学》2016,(1):168-168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肝功能损害,现概述如下:刘玉兰等报道,患者男,68岁,因脑梗塞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qd,2天后出现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小便深红色,查肝功能示:ALT24U/L,AST 57U/L,ALP 86U/L,TBIL 125μmo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栓塞患者80例作为此次探讨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出现不良反应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栓塞,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避免不良反应,从而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验证新生产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符合质量标准,达到销售要求。方法:对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质量进行研究。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结论:新生产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符合质量标准。允许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注射液致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69岁女性因后循环缺血入院,给予依达拉奉30mg,2次/d静脉滴注。患者在上午首次滴注后出现心慌、胸闷,下午再次滴注后症状加重,BP130/70mmHg,HR70次/min,期前收缩2~3次/min。24h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停止使用依达拉奉,并口服胺碘酮0.2g,3次/d。12d后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显示正常。  相似文献   

9.
黎钢  袁光雷  陈威  梅元武  童萼塘 《医药导报》2006,25(10):1013-10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 (MCI 186)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连续入院的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水药,控制血压及血糖,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bid,共14 d。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分别于治疗后第7,14,28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CSS由治疗前的(19.6±8.7)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1.8±4.6)分 (P<0.01);对照组CSS由治疗前的(20.5±9.6)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5.4±6.3) 分(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平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死亡[1],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治疗中与其他抗栓药物联用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  相似文献   

11.
来氟米特不良反应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的安全性,为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通过维普资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2005-2010年发表的有关来氟米特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用药中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获得符合条件的病例报道45篇,涉及病例254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147例,占全部病例的5.79%。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疾病以及腹泻腹痛、肝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5.85%、20.40%、12.24%。结论来氟米特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疾病、腹泻腹痛和肝功能障碍,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筛选出的81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8例ADR中男428例(52.32%),女390例(47.68%),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41.81%);涉及的药物共23种,以双黄连注射液ADR发生率最高(16.99%);ADR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率最高(37.53%)。结论临床应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案,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监护,防止ADR的发生,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氟康唑不良反应的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中有关氟康唑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氟康唑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为主。结论应重视氟康唑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痰热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共41例,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为8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是很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上报的179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和老人的ADR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引发ADR发生率最高,有146例(81.56%);所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有99例(55.31%),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多见;新的、严重的ADR有3例(1.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 在1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患者年龄较大;给药途径以口服(624例,占55.71%)和静脉滴注(374例,占33.39%)为主,口服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比例较高;报告数最多的药品种类是抗感染药物(298例,占26.6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比最高的是内分泌系统用药(共143例,严重132例,占92.31%);涉及的器官/系统报告数排前三名分别是代谢及营养疾病(249例,占22.23%)、肝胆疾病(178例,占15.89%)和血管,出血及凝血疾病(...  相似文献   

17.
骨瓜提取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讨论骨瓜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3年至2012年医药学期刊报道的有关骨瓜提取物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骨瓜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27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0~19岁1例(3.7%),20~29岁3例(11.1%),30—39岁8例(29.6%),40—59岁8例(29.6%),≥60岁7例(25.9%);原患疾病以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折为主,共23例(85.2%);多在用药10min内发生,其中1—5min13例(48.1%)。2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骨瓜提取物均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其中21例(77.8%)为50、75、100mg骨瓜提取物+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20例(74.1%)为单独使用骨瓜提取物过程中出现,7例为联合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瘙痒、皮疹、红斑疹、无力、寒战、头痛、发热、多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抽搐、腹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骨瓜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31岁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占87% 皮肤及其它附件的损害占30% 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82% 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共150种,其中抗感染药占6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1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7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779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11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及全身性损害。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