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6例.所有患者随访21~84个月,平均(52±8)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每年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55例(98.2%)临床成功,2例(3.6%)术后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术后30 d内1例(1.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期间1例(1.8%)死于脑出血.结论 腔内修复术创伤小,痊愈快,并发症少,应视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Ⅱ型右位主动脉弓巨大憩室合并主动脉夹层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5岁,入我院前2d无明显诱因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当时无大汗淋漓、胸闷气短或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为冠心病,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冠状动脉异常改变,为进一步诊治人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急,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而死亡.AD以截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少见报道[1],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59岁,主因高血压20年,发现升主动脉夹层7年,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于2012年2月11日入院。查体:右下肢股、胴、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小腿萎缩较健侧变细2.5c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1岁6个月。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易感冒,轻度发绀,哭闹后加重。体检:发育差,心率125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血压:左上肢85/50mmHg(1mmHg=0.133kPa),右上肢86/54mmHg,双下肢110/65mmHg。心电图:右心室肥厚,心房扩大。胸片示两肺血多,肺动脉段  相似文献   

7.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脑卒中、截瘫等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收集1999年至2009年Medline收录的有关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文献,通过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收录的12篇文献中,共有病例数761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药物及单纯药物在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价值,探讨稳定型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5年收治的118例明确诊断为稳定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TEVAR联合药物治疗(TEVAR组)57例,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61例.分别统计1个月内、随访期并发症和死亡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术后1个月内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TEVAR组分别为5.2%、0%,药物组均为0%.术后随访1~110个月,平均(43.3±36.7)个月,主要并发症、死亡率在TEVAR组分别为7.0%、5.3%,药物组分别为6.6%、8.1%;术后1、2、4、7年累积生存率在TEVAR组分别为100%、97.1%、93.5%、78.0%,药物组分别为98.4%、96.4%、90.8%、72.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9,P=0.890).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TEVAR术治疗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降低假腔扩展率,但有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2005-09~2010-02期间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行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行CTA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狭窄、移位和扭曲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无中转开胸手术。除1例再发Stanford A型夹层破裂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结果满意,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9岁。吞咽有梗阻感半年,一月前症状加重。体检: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正常,肺部呼吸音清,心脏未闻及杂音。食管吞钡检查示食管弓段右缘及左缘分别可见较大较深、较小较浅的弧形压迹,左前斜位见食管前后壁亦有受压。  相似文献   

11.
We report the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repair of a growing 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using an Amplatzer Vascular Plug II. A 44-year-old man, with previous medical history of aortic surgery and stenting complained of vague back pain. An approximately 5-mm entry remained in the stented segment of the aorta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ndovascular closure of the entry with a Vascular Plug was uneventful. A 3-month follow-up CT showed no leak, complete false lumen thrombosis in the thoracic segment, shrinkage of the false lumen, and a reduced diameter of thoracic aorta.  相似文献   

1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学习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医师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由同一组介入医师完成的70例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4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手术效果.结果 5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型、伴高血压、伴糖尿病、吸烟史、假腔最大直径、假腔灌注的内脏动脉及其它疾病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在A、B组分别为(3.29±0.61)h、(2.87±0.37) h(P<0.05),在C、D、E组分别为(1.80±0.62)h、(1.74±0.34)h、(1.52±0.39)h (P>0.05),A、B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D、E组(P<0.001).5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逐渐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28例手术分别在6.2年、2年内完成,手术频度分别为每年3.3例、7例;B、C、D组42例手术分别在2.2年、1.2年、0.8年内完成,手术频度分别为每年6.4例、11.7例、17.5例.结论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学习曲线约为28例,介入医师在每年平均4.6例手术频度下完成28例手术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介入医师团队手术技术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3.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病死率极高[1]。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即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手术病死率达14%~21.6%[2]。自1991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16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99例复杂型急性Stanford B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围术期特点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99例患者均经腔内修复术治疗,98例成功植入支架,共植入支架104枚,其中,94例患者植入单支架,5例患者植入双支架。合并冠心病26例(26.3%),其中,7例(7.1%)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8枚。7例(7.1%)患者在院死亡。在院期间无截瘫、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77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随访期间,9例(11.7%)患者死亡,其中,4例(5.2%)患者死于主动脉源性。1例(1.3%)患者因再发夹层再次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结论复杂型Stanford B型AAD病情凶险,预后差,应积极控制血压,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改善近远期预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16.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 回颐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l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