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病患者血及骨髓涂片中微小病毒B19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及血涂片中微小病毒B19-DNA,从而了解白血病患者B19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及血涂片标本,其中,骨髓涂片标本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混合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血涂片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4例),正常体检人员血涂片30例,用本文建立的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的方法检测所收集标本的B19-DNA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骨髓涂片和血涂片之间B19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5和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B19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疗及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B19病毒,病毒感染后易诱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2.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通气/血流灌注比例失调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其原发疾病可达几十种,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白血病相关ARDS报道则较少。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笔者将1985~1995年中我院收治的与白血病有关的ARDS1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35.4岁。原发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例.其中M。2例,M33例,M41例,M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其中初发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非系列特异性抗原表达程度与化疗疗效关系。方法。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试剂对根据FAB法形态学诊断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用Facscalibur获取。cellquest分析。结果:在可供分析的101例急性白血病中,其中FAB法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急性悦性细胞白血病53例,混合性白血病2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3,CD33阳性率分别为26.1%,21.7%;急性悦性细胞白血病中CD3,CD5,CD7,CD19,CD20,CD22阳性率分别为30.2%,15.1%,3.8%,22.6%,1.9%,0%;2例混合性白血病中,均有T系及髓系抗原的表达。其中经不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未能缓解的16例病人中,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系抗原表达,特别是7例未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6例髓系抗原的表达超过50%,2例混合性白血病也未能缓解,在部分缓解和3个以上疗程缓解的病例中,异系抗原表达也较其它患者高。结论:急性白血病非系列特异性抗原表达的高低与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缓解的时间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工作中希望能够根据骨髓CCL2表达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CCL2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初诊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实验组,3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按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43例,未完全缓解组7例。实验抽取研究对象骨髓5mL,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CL2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CCL2 mRNA水平明显低于未完全缓解组(P〈0.01);完全缓解组治疗后C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未完全缓解组治疗2个疗程后CCL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②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C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普通B及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0.05)。初诊时白细胞≥50×10^9L^-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白细胞〈10×10^9L^-1及10×10^9L^-1≤白细胞〈50×10^9L^-1组(P〈0.05),10×10^9L^-1≤白细胞〈50×10^9L^-1组明显高于白细胞〈10×10^9L^-1组(P〈0.01)。结果表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能分泌CCL2,骨髓CCL2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及免疫分型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咐醇酯诱导分化试验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咐醇酯(TPA)诱导分化试验对分型的15例急性白血病及5种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TPA诱导后细胞均呈阳性反应,而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呈阴性或微弱阳性反应,恶性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TPA诱导分化反应相类似,说明TPA诱导分化试验是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表达的报道罕见。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3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同期选择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取肝素抗凝的骨髓液2~4mL,用Ficoll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Ap6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49例表达TAp6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P〈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动态观察了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同阶段TAp63的表达变化,发现初治时TAp63表达,缓解后低表达或不表达,复发后又表达。结果表明TAp6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尤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酶动力学方法测定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活性,并对急性期与缓解期酶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时,血清中LDH酶活性高于正常,病情缓解后,LDH活性下降直至正常。结论:血清LDH测定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甲氨喋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了解其不良反应。方法: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7例;高危13例,标危4例。累计应用100例次大剂量甲氨喋吟治疗,观察并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发生率、相应处理措施及转归。结果: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骨髓轻度抑制是大剂量甲氨喋岭常见的不良反应,黏膜炎和重度骨髓抑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可致死。结论:充分水化碱化,适宜四氢叶酸钙解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处理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是保证大剂量甲氨喋岭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睾丸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首诊入住泌尿外科.以睾丸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睾丸肿大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2例TL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均有血象的异常升高,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胸骨下段压痛各2例。4例均行病变睾丸的切除、健侧睾丸的预防性放疗并行全身化疗。平均生存期4.5a。结论:以睾丸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误诊率高。对TL应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化疗和局部的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病变睾丸的切除是否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浆信息传递介质Smad4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方法:分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镜下鉴定白血病细胞数量达90%以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结果:50例白血病患者中,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及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无Smad4表达,其余患者白血病细胞中均表达Smad4。结论:Smad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部分表达于胞浆中,在部分白血病细胞中无表达,Smad4基因或功能的改变可能与人类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例各型白血病的血液细胞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血病是骨髓及造血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在血液中有血细胞的量和质的异常,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骨疼的特征。20例各型白血病的血细胞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20例各型白血病患者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为“白血病”。其中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2.方法:Hb测定是氰化高铁法、RBC测定是海姆氏稀释法;WBC测定是2%冰醋酸法;BPC测定是改良草酸铵法;HCT测定是温氏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长间歇维持化疗序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9年12月对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69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介素-2(IL-2)生物治疗、长间歇维持化疗序贯治疗,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9例,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除1例ALL外,68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25例,其中无病存活17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次完全缓解(ALL-CR2)15例,其中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ML-CR1)17,其中无病存活10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再次完全缓解(AML-CR2)12例,其中无病存活5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6例。结论该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CR1患者较CR2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临床表现特殊的急性白血病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白血病因临床表现特殊而误诊为其它疾病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误诊的16例急性白血病予以报道,以从中吸取教训。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9例;年龄12~62岁。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6例,其中L1型2例、L2型3例、L3型...  相似文献   

14.
《新医学》1995,(2)
混合造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的应用孟海祥,高瑞兰,钱申贤等。中华内科杂志,1994,33(9):619~620作者选取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作治疗组,与同期该院收治化疗方案相同的ANLL12例、ALL4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人类染色体17p13.3位点新克隆的基因HC56,HC71和HC90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同位素标记的、以βM2基因作为内参的半定量RT—PcR法,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和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Hc56,Hc70和HC90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系白血病病人的HC90基因和T淋巴系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HC90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HC7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HC56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间未见显差异。结论:在人类白血病有HC70和HC90的基因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7例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应用常规白血病治疗方案并随访。结果:17例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洛床上多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髓外浸润等。免疫分型显示髓系与B淋巴系或T淋巴系共表达分别为53%、29%。染色体检查异常核型占33%(5/15)。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60%,9例CR患者接受巩固强化治疗,4例至今持续缓解[其中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缓解期已14(6~21)个月。结论: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allo—HSCT可能是治愈此类患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CD4+CD25+T调节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可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分型及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数目,与18名健康对照作比较。结果与结论: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22例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9的阳性表达率最高(100%),而13例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7阳性表达率最高(100%)。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和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P〈0.05)。表明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9阳性表达率最高,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7阳性表达率最高,同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护士长 今天护理查房的内容是讨论一例血友病乙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血友病乙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属于造血系统的疾病,血友病乙发病率为1/30000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为0.67/10万人。急诊科于2003年11月收治一例该病患者,此患者临床症状复杂,治疗难度大,在护理上更要两病兼顾。首先请陈护师作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9.
1992至1994年我科收治急性白血病175例,并发感染7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分析 本组72例中男49例,女23例,17~76岁,均系按FAB诊断分型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8例(38.9%),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4例(61.1%),感染率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WT1基因表达与白血病疗效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治疗前47例各类型和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并观察缓解后患者WT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对33例WT1表达阳性者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37例中30例(81.08%)WT1表达阳性,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6/19例(84.2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18例(77.78%)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3/5例阳性,CML慢性期5例均阴性。WT1表达阳性对治疗缓解率无明显影响。对WT1表达阳性的21例急性白血病治疗后WT1表达动态观察,当获得完全缓解时,WT1表达转阴性;在白血病复发前及复发时,WT1表达转阳性。SSCP分析33例WT1阳性表达者第7~10外显子区PCR产物,未发现泳动异位条带。结论:WT1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阳性率较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未见WT1表达,急变期阳性率增高;WT1表达阳性对治疗完全缓解无明显影响。WT1基因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用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