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腔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下腔静脉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DSA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8例中,下腔静脉先天性异常6例,下腔静脉狭窄和闭塞或布加综合征4例,下腔静脉栓塞性病变8例,下腔静脉肿瘤2例,肝癌11例,其他7例。MSCT能很好地显示上述下腔静脉病变。38例病人5例进行血管造影检查,25例因下腔静脉病变或其他原因进行了手术切除或探查,2例血栓在溶栓治疗后复查时下腔静脉内血栓消失。MSCT显示的下腔静脉病变与手术或DSA基本一致。结论MSCT在诊断下腔静脉病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病理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及多层螺旋CT对各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66例(82.50%);良性病变14例(17.50%),其中7例肺部感染,4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肺癌62例(77.50%);良性病变18例(22.50%),其中9例肺部感染,5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对肺癌、良性病变诊断率与多层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4%、73.91%、60.0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早期确诊肺癌,改善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锥体束华勒变性多层螺旋CT及低场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脑部华勒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程分期,按CT、MRI分组进行对比。结果脑部华勒变性最常见于皮质脊髓束及皮质核束走行区,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多层螺旋CT表现为远离原发病灶之锥体束区密度减低影,低场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晚期患者出现病侧大脑脚、丘脑、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的萎缩。33例病例中,多层螺旋CT显示23例,一期2例,二期3例,三期10例,四期8例。低场MRI显示33例,一期4例,二期5例、三期16例、四期8例。其中低场MRI对早期(一~三期)华勒变性的诊断率优于CT。结论锥体束华勒变性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多层螺旋CT及低场MRI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日立牌ECLOS型号的CT机进行扫描,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分别采用小剂量同层动态测试法、100HU和150HU阈值智能追踪技术法扫描,并对6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扫描方式都能较好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2~4级分支,其中以150HU阈值智能追踪技术法成像质量为优。诊断为单侧和/或双侧肾副动脉12例(占20%);检出肾门前肾动脉分支11例(占18.3%),其中肾动脉早发分支3例(占5%)。在肾动脉病变检出中,诊断为肾动脉狭窄5例,肾癌伴肾动静脉瘘1例,均与临床相符。结论:在肾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上,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的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图像清晰度高,诊断安全、可靠等应用优势,现已成为诊断肾动脉病变常用方法,值得在肾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对胰腺癌和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胰腺癌患者45例和胰腺炎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的准确率;比较胰腺癌与胰腺炎在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CT值;比较胰腺癌及胰腺炎影像学特征,包括胰腺体积增大、周围淋巴结肿大、病变侵犯至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病变内钙化、病变累及周围囊肿、胰胆管不规则扩张、动脉期强化。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胰腺癌患者45例,胰腺炎患者60例;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胰腺癌34例,诊断准确率为75.56%,胰腺炎46例,诊断准确率为76.67%; MRI检查显示,胰腺癌35例,诊断准确率为77.78%,胰腺炎47例,诊断准确率为78.33%;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显示,胰腺癌44例,诊断准确率为97.78%,胰腺炎58例,诊断准确率为96.67%。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准确率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CT值较胰腺炎患者低,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Debakey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5例。主动脉夹层的特异征象主要为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性征象为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MPR和CPR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SSD、MIP和VR能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及积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泌尿系结石和积水患者总计89例,患者术前均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临床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统结石和积水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89例患者术前均顺利完成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证实,肾结石患者21例(23.60%),膀胱结石13例(14.61%),输尿管结石伴积水总计26例(29.21%),其中5例双侧发病,其余21例均为单侧发病,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多发性结石3例(3.37%),单纯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总计26例(29.21%),其中双侧肾积水伴近端输尿管扩张总计4例,单侧肾积水伴近端输尿管扩张总计21例,肾积水伴输尿管全程扩张1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诊断结果完全符合,未发现漏诊和误诊。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泌尿系统图像,从而准确显示泌尿系结石位置及积水情况,为临床提供详实依据,且诊断准确度及安全性高,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疑似小肝细胞癌患者134例,其中最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患者62例,134例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平扫的检出率、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扫描检出率、敏感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多层螺旋CT,且更能清晰显示小肝细胞癌的血流特点,故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燕 《临床医学》2023,(3):73-75
目的 探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另外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85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64例,占75.29%(64/8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度为90.59%(77/85),灵敏度为90.63%(58/64),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6.67%(58/60),阴性预测值为76.00%(19/25),均高于X线、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30,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409,P<0.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762,P<0.05)。MRI检查椎旁脓肿、椎管受累、骨质破坏、椎间...  相似文献   

10.
程飞 《临床医学》2016,(9):86-87
目的探讨MRI配合多层螺旋CT诊断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肝性脑病患者78例,入院时分别行多层螺旋CT诊断、MRI配合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案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配合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100%)、准确度(94.87%)高于CT诊断(88.46%、7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集中表现在肝性脑病的早期Ⅰ级阶段。结论 MRI配合多层螺旋CT能减少漏诊和误诊,可作为临床诊断肝性脑病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IESTA序列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临床诊断为BCS的患者的下腔静脉病变情况,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FIESTA序列对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血栓、下腔静脉瘤的能力。结果 MRI诊断准确有41例,灵敏度为97.61%、特异度为55.56%、准确度为90.20%;发现下腔静脉血栓8例,下腔静脉瘤样扩张4例。结论 FIESTA序列在显示BCS的下腔静脉中具有直观、准确率较高、无需对比剂的优点,可作为诊断BCS下腔静脉病变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无脾综合征腔静脉回流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77例无脾综合征患儿腔静脉回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77例无脾综合征患儿中,双侧上腔静脉151例(54.5%),右侧上腔静脉79例(28.5%),左侧上腔静脉47例(17.0%)。上腔静脉回流超声诊断符合者268例(96.8%),下腔静脉回流超声诊断符合者243例(87.7%)。277例患儿中,34例肝静脉直接回流至心房(12.3%),超声心动图均未予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无脾综合征腔静脉的回流,但对于肝静脉回流的诊断尚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成像基础,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 1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进行三期增强检查,并对相关血管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的规律,并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类型及肝内外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1例螺旋CT动态增强的BCS患者3例为急性期,8例为慢性期.7例为肝静脉梗阻,4例为下腔静脉梗阻.门脉期肝脏周边强化型4例,中心强化型2例,斑片强化型1例,均匀强化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6例,其它征象如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脾大、腹水、肝内外侧枝血管形成等表现也可见到.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无创性显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22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采用分段、多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超声扫查,结合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超声逐段分析并进行最后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为计算机体层扫描静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临床其他检查所证实。结果22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5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汇合,肾前段跨越腹主动脉前方至右侧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3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肾前段左侧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前方经右侧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部分左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患者伴有左肾静脉压迫。下腔静脉膜性梗阻3例,临床表现均为布-加综合征,超声显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见隔膜高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未见血流,静脉腔内见逆心性血流流入腰静脉、腰升静脉。左肾静脉畸形11例,其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9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1例,后左肾静脉汇入左髂总静脉1例,9例伴有左肾静脉压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评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布-加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血管造影比较。将布加综合征分为3型:肝内型,肝外型和混合型。结果超声结果与血管造影分型一致为50例(肝内型5例,肝外型29例,混合型16例),诊断准确率为90.9%(50/55)。在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的病因中,超声提示单纯膜性狭窄17例(血管造影23例);血栓或癌栓性14例(血管造影1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脾大16例(29.1%),腹水15例(27.3%),侧枝循环45例(81.8%),尾状叶增大18例(32.7%)。结论超声检查能够为布-加综合征提供直接定位定性和间接征象的诊断依据,可作为诊断该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如何早期诊治以减少移植物功能失缺。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4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1185例肝移植患者(共1210例次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发生16例次肝移植术后流出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中下腔静脉狭窄7例次,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6例次,肝静脉流出道梗阻3例次。7例次下腔静脉狭窄中有6例次通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留置)治疗后完全治愈,随访至今除1例次因肝癌复发病死,其余患者未出现移植物功能失缺。6例次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患者中有5例次留置支架,其中1例次因生长发育造成下腔静脉内支架脱落及肝左静脉内腔再次狭窄,导致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而病死;其余4例次恢复良好。3例次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中有2例次经肝右静脉内留置支架后恢复正常。结论:患者在肝移植术后如出现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需行彩色多普勒B超、增强CT及CT血管成像、介入下血管造影,以判断有无流出道并发症。在介入下置入金属支架是目前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在颅内破裂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TA与DSA均发现破裂性动脉瘤15个,其中明显萎陷的动脉瘤1个;与DSA对照,CTA对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破裂性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安全、快速,可以作为颅内破裂性动脉瘤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腔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时莹瑜  马步云 《华西医学》2009,(11):2949-2951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在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IVC)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对下腔静脉并发症,包括狭窄及栓塞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床旁超声检查发现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18例,其中狭窄6例,栓塞12例。结论:床旁超声检查在肝移植术后,尤其是对术后早期发生的下腔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Tumor thrombus (TT) 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and right atrium (RA) is rarely encountered. We have diagnosed before death and treated a ca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TT in the IVC and RA, accompanied by a brain metastasis.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