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TNFα,IL—6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其在免疫调节中的机理。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2例RV肠炎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同时与病情变化相比较。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NFα和IL-6在RV感染的免疫防御保护和免疫损伤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在轮状病毒 ( RV)肠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6)的变化 ,探讨其在免疫调节中的机理。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了 2 2例 RV肠炎患儿血清中 TNFα和 IL-6的水平 ,同时与病情变化相比较。结果 :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 TNFα和 IL-6水平明显升高 ,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 TNFα和 IL-6在 RV感染的免疫防御保护和免疫损伤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IL 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5 1例危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后第 1、2、3、4、5、6及 7d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3mL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 α、IL 6及IL 8浓度。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Ⅲ (APACHEⅢ )每日进行危重症评分。每一观察日的各项指标录入数据库。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TNF α从第 1个观察日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L 8从第 4个观察日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IL 6从第 2个观察日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各观察日TNF α、IL 6及IL 8与各自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PACHEⅢ评分从第 1个观察日起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TNF α、IL 6及IL 8与APACHEⅢ评分比较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等基本相似。结论 TNF α、IL 6和IL 8浓度与APACHEⅢ评分一样可作为评估危重症病情及其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黄晓展 《中外医疗》2012,31(5):46-4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49例RV肠炎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与同期16名正常婴幼儿作对照。结果患儿TNF-α、IL-6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且重度RV肠炎组均较轻度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测定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可预测RV感染病情,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3 (interleukin-13,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  相似文献   

7.
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肺炎患儿在疾病过程中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本文测定了50例肺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白细胞介 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  相似文献   

8.
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3种血清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TNF-α、IL-8、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在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与20例缓解期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TNF—α、IL-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结论:TNF—α、IL-8、IL-10参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并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七位白术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饮食指导及合理补液的基础治疗和七位白术散 基础治疗,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对照组也均有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均降低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41,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七位白术散显著降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 (rotavirus,RV)肠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 ,及其在发病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 5 0例RV肠炎患儿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的水平 ,同期与病情变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RV肠炎在急性期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SIL 2R、IL 6、IL 8及TNF α在RV肠炎患儿感染的免疫损伤和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7例血锌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本地区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为正常对照标准,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发病急性期患儿血清锌水平并提出防治办法.方法:收集1 183例健康儿童及127例患儿静脉空腹血清,测定血清锌元素,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RV肠炎患儿血锌明显低于本地区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的轮状病毒抗原,对50例抗原阳性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以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炎组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轮状病毒除了引起婴幼儿胃肠道症状外,还可造成心肌损害,高敏C反应蛋白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也明显升高,对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186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P<0.05,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HBDH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5,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廖霄玲 《华夏医学》2015,28(1):55-58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观察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米替丁注射液,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7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较喜炎平单用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3%,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程.  相似文献   

16.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住院的RV肠炎患儿的年龄、发病日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发症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期住院的非RV肠炎作为对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小儿RV肠炎大多数发病于11月-次年2月,主要侵犯6~24m的婴幼儿。院内获得的RV肠炎占全部RV肠炎的24.8%。RV肠炎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的发生率67.6%,为非RV肠炎组的1.7倍;呕吐的发生率80.7%,为非RV肠炎组的2.2倍;呕吐发生于腹泻前56.6%,为非RV肠炎组的3.9倍。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极显意义(P<0.001)。两组比较,发病年龄、发热情况、呼吸道症状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差异无显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构成本组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院内感染是RV肠炎值得重视的感染途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呕吐发生率高、特别是呕吐常发生于腹泻前是小儿RV肠炎的临床症状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何梅玲  彭丰 《西部医学》2012,24(5):936-937,939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α-HBDT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82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9.02%,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75%,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的变化,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70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8.57%,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71%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轮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