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A)密切相关,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1]。QTc离散度(QTcd)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离散程度,现已证实QTc离散度(QTcd)延长可以增加VA和猝死的危险性[2]。旨在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美托洛尔治疗8周前后QTcd的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38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LVH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35~62岁,平均(50.1±9.8)岁,每个患者在2周以上时间内经3次测量坐位舒张压在95~114mmHg(1mmHg=0.133kPa),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内分泌疾病等。无房… 相似文献
5.
6.
QTd反映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时间差异。本文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临床排除继发病因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者,无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病史,化验电解质正常,ECG无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做UCG检查,选择有LVH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1岁,平均(52.12±9.10)岁;无LVH者33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非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 15 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L VH)与非 L VH患者的 Q- T离散度 (Q- Td)及其校正值 (Q- Tcd)进行对比观察 ,旨在探讨两者对 Q- Td及 Q- Tcd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科自 1998- 0 1~ 2 0 0 0 - 12收治经临床及辅助检查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15 0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预激症候群和束支传导阻滞者 ,检查前 2 wk停用已知显著影响观察指标的降压药物及排除电解质紊乱 ;其中男 94例 ,女 5 6例 ;年龄 39~ 81(5 4.2 8± 8.96 )岁 ;另选健康者 12 0例为正常组… 相似文献
8.
9.
10.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最短QT间期(QT)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国外学者以往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是否有心室复极异常尚未定论,国外一些学者如Ichkhan K等相继报道高血压左室肥厚者的QTd显著增加,国内类似观察甚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SBP≥160mmHg or DBP≥95mmHg(1mmHg=0.133kPa)〕,而排除冠心病、糖尿病、束支阻滞、肥厚型心肌病等器质性疾患。所有病例电解质与心功能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Holter检查,比较有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LVH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非L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3.33%和51.85%,明显高于非LVH组(28.67%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QT离散度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同步性,而心室复极不均一程度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及警告性定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分析,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危险性进行探讨。1监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2~14年的患者196例,其中94例有左室肥厚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天左室肥厚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病程5.15年;对照组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7岁,平均病程4.91年。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其猝死率高,猝死以室性心律失常(VA)为主.通过对589例高血压LVH患者,口服卡托普利1、3、6个月,对超声心动图、同步12导心电图及Holter的测定,了解卡托普利对高血压LVH、QT离散度(QTd)及V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BNP)及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3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LVH组),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浆BNP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BNP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 LVH组BNP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VH组高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 BNP水平可以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状况。 相似文献
16.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水平(BNP)以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高血压患者无左室肥厚(NLVH组)、30例高血压患者伴左室肥厚(LVH组)、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BNP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LVH组BNP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LVH组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BNP水平可以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状况。 相似文献
17.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猝死率高,猝死以室性心律失常(VA)为主。通过对589例高血压LVH患者,口服卡托普利1、3、6个月,对超声心动图、同步12导心电图及Holter的测定,了解卡托普利对高血压LVH、QT离散度(QTd)及VA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WHO标准选择高血压LVH患者589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对21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12导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左室重量指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指标.结果 左室肥厚(LVH)组室性早搏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6.73%和22.12%,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非LVH)组(35.96%,7.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房性早搏和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6.73%和44.23%,明显高于非LVH组(46.49%,23.68%)(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易发生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提示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逆转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卡维地洛10 g,2次/d。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5 mg,1次/d;卡维地洛10 g,2次/d。共12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均变薄(P〈0.05);左室重量指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可安全有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以及IL-18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名健康者均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结果:高血压组3个不同分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3个不同分级组间血清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5),且与心肌肥厚指数成显著正相关(γ=0.52,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