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9):1343-1345
目的探讨循环IL-27和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60例。根据NSCLC分期,分为NSCLC Ⅱ期组、NSCLC Ⅲ期组、NSCLC Ⅳ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因子IL-27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im-3表达。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IL-27浓度在NSCLC Ⅳ期患者中表达最低,在NSCLC Ⅱ期患者中表达最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各期NSCLC患者组织Tim-3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im-3在NSCLC Ⅲ期和Ⅳ期患者表达较NSCLC 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NSCLC患者分期与外周血IL-27呈负相关(r=-0.723,P<0.01),与组织Tim-3表达呈正相关(r=0.375,P<0.01);外周血IL-27与组织Tim-3表达呈负相关(r=-0.769,P<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降低、组织中Tim-3表达升高;IL-27和Tim-3是NSCLC的潜在免疫调控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6例,按照病情不同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87例、重度组68例,随机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和Ⅳ型胶原(Ⅳ-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IL-17和IL-23表达。结果各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HA、LN、P-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和重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各组炎症因子HMGB-1、IL-10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均高于对照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各组RORγt mRNA表达、IL-17和IL-2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高于对照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因子HMGB-1、IL-10和TNF-α高表达,且Th17表达、RORγt mRNA表达及IL-17和IL-23表达升高,推测炎症因子和IL-23/IL-17信号通路的活性可能是维持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分析其与EMs相关疼痛、盆腔粘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8月本院就诊的Ⅲ/Ⅳ期EMs患者207例,根据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分为Ⅲ期组(n=132)与Ⅳ期组(n=75),根据疼痛程度分为无组(n=28)、轻中度组(n=121)与重度组(n=58),根据盆腔粘连情况分为无组(n=25)、轻中度组(n=138)、与重度组(n=44);同期健康妇女20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与EMs相关疼痛程度、盆腔粘连程度关系。结果:EMs组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较对照组提高(均P<0.05);Ⅳ期组PT低于Ⅲ期组,FIB及D-D、NLR、MCP-1、TNF-α、IL-6、IL-8水平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2例、Ⅳ期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表达频率,ELISA法检测IL-17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 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率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加,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IL-17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加,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经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r=0.746,r=0.714,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IFN-γ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的高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宫颈癌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IL-2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104例(EMT组),根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R-AFS)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3例、Ⅱ期27例、Ⅲ期39例、Ⅳ期25例;健康体检育龄女性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IL-17、IL-23、BDNF水平,线性回归分析R-AFS分期与IL-17、IL-23、BDNF相关性。结果:EMT组血清IL-17、IL-23、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R-AFS分期进展血清水平升高(P0.05)。R-AFS分期与IL-17、IL-23、BDNF呈正相关性(r=0.906、0.917、0.695,P0.05),IL-17、IL-23、BDNF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7、IL-23、BDNF及其交互作用均为EMT患者R-AFS高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IL-17、IL-23、BDNF在EMT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R-AFS分期的升高而增加,3者可能相互作用影响着EMT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27(IL-27)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54例骨肉瘤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8、IL-10及IL-27水平。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IL-8、IL-10、IL-27水平。结果研究组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及IL-2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Ⅲ~Ⅳ期IL-8水平高于Ⅰ~Ⅱ期,IL-27水平低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远处转移患者IL-8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IL-27水平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患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10及IL-27表达异常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8水平升高与IL-10、IL-27水平降低促进骨肉瘤病情进展及转移过程。三者水平变化对骨肉瘤机制研究以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药物研发等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5种炎症因子MCP-1、IL-1β、IL-18、HMGB1、IL-10在重症EV71型手足口病(HFM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3—8月确诊为重症EV71型HFMD的住院患儿为HFMD组,同期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外周血MCP-1、IL-1β、IL-18、HMGB1、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收集HFMD组临床资料。结果 HFMD组共102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18±0.91)岁,其中主要以≤3岁为主,占80.39%;HFMD组患儿入院时为第2期77例,第3期16例,第4期9例。经过第2期共77例,第3期共52例,第4期共21例,第5期共88例。HFMD组第2、3、4期分别与对照组的5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FMD组第3期与第4期的IL-1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组第2、3期进展组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痊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入院时5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CP-1、HMGB1、IL-1β、IL-10、IL-18的表达水平与HFMD病情轻重相关,对患儿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临床意义。HMBG1在HFMD中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 K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位内膜和卵巢异位病灶的表达,及其与分期和痛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卵巢EMS手术的患者40例,按r-AFS分期进行评分,其中Ⅲ期19例为Ⅲ期组,Ⅳ期21例为Ⅳ期组;并选取因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行手术的患者1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Ⅲ期组和Ⅳ期组卵巢异位病灶、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子宫内膜中BDNF、Tr KB水平,分析其与分期及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关系。结果 (1)BDNF、Tr KB在Ⅲ期组和Ⅳ期组在位内膜的表达分别为(1.9±0.3、2.2±0.4)、(2.0±0.3、2.3±0.2)。两两比较,Ⅳ期组均高于Ⅲ期组,并均高于两者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1.2±0.1、1.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DNF、Tr KB在Ⅲ期组和Ⅳ期组卵巢异位病灶的表达分别为(2.4±0.5、2.7±0.4)、(2.3±0.6、3.4±0.3)。两两比较,Ⅳ期组均高于Ⅲ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DNF、Tr KB在Ⅲ期组和Ⅳ期组在位内膜的表达水平与痛经VAS评分呈正相关(r=0.478、0.386,P0.05)。(4)BDNF、Tr KB在Ⅲ期组和Ⅳ期组的在位内膜、卵巢异位病灶的表达,增殖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及Tr KB随EMS病变程度加重其表达增加,推测BDNF及Tr KB可能参与EMS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参与EMS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廇变(CIN)患者血清IL-10、IL-5、IL-4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CIN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不同临床分期CIN患者血清IL-10、IL-5、IL-4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分期CIN患者HPV病毒载量的差异,分析CIN患者IL-10、IL-5、IL-4水平与HPV病毒载量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10、IL-5、IL-4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PV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0.885,P0.001);CINⅡ+Ⅲ期患者IL-10、IL-5、IL-4水平高于CINⅠ期患者,IFN-γ和TNF-α水平低于CINⅠ期患者;CINⅡ+Ⅲ期患者的HPV病毒载量明显高于CINⅠ期患者(t=-6.541,P0.001);CIN患者HPV病毒载量与IL-10、IL-5、IL-4水平和临床分期正相关,与IFN-γ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CIN患者血清IL-10、IL-5、IL-4水平较高,IFN-γ和TNF-α水平较低,且与临床分期和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为AECOPD感染组,另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无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为未感染组,同时取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肺功能并进行分级,以及感染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菌种。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量,对比三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显著升高,其中感染组IL-2、IL-6及TNF-α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未感染组,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未感染组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IL-1β、TNF-α存在显著差异,以Ⅲ级IL-1β、TNF-α含量最高(P<0.05);急性感染组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IL-2、IL-4及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Ⅲ级IL-2、IL-4含量最高(P<0.05)。结论血清IL-2、IL-6、TNF-α含量测量对AE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病情的评估及感染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应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昱 《现代医院》2010,10(5):87-8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与TH1/TH2细胞应答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载量的90例HBV感染者,根据血清HBV DNA载量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HBVDNA载量<103copies/ml、B组为HBV DNA量103~105copies/ml、C组为HBV DNA>106copies/ml,同时,各组内根据ALT结果分为ALT正常和异常组),抽取外周血,以特异性刺激因子HBcAg刺激这3组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HBV感染者及对照组PBMC在HBcAg刺激后的IL-2和IL-10量。结果对照组PBMC在HBcAg刺激后IL-2显著高于HBV感染组(p<0.01),IL-10则相反(p<0.05);而三组HBV感染者中,IL-2检测值依次为:A组>B组>C组(p<0.01或p<0.05),IL-10则相反(p<0.01或p<0.05);A、B和C组内,ALT异常组和正常组比较,异常组的IL-2显著高于ALT正常组(p<0.01或p<0.05);而ALT异常组的IL-10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的HBV感染者体内可能以TH2细胞应答占主导,而低病毒载量时则可能以TH1细胞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与意义。方法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LADA、30例2型糖尿病(T2DM)、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血清IL-10、TGF-β水平。结果LADA组、2型糖尿病组的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LADA组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LADA组的TGF-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均存在着细胞免疫的紊乱。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LADA患者体内血清IL-10浓度降低,不能有效地维持自身的免疫耐受,可能是导致其胰岛β细胞功能加速衰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鲨鱼软骨粘多糖的抗辐照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资料。方法将5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鲨鱼软骨粘多糖低〔0.5 g/(kg·d)〕、中〔1.0 g/(kg·d)〕、高〔2.0 g/(kg·d)〕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以0.83 Gy/h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辐照6 h,辐照剂量为5.0 Gy。结果辐照后3 d,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均为(1.0±0.4)×109/ml,明显高于模型组〔(0.7±0.2)×109/ml,P0.05〕;辐照后14 d,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辐照后,各组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辐照后14 d,中、高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分别为(1.99±0.39)mg/g和(2.05±0.23)mg/g,明显高于模型组〔(1.58±0.58)mg/g,P0.05〕;高剂量组脾指数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5±0.60)×107和(2.68±0.35)×107,明显高于模型组〔(2.16±0.44)×107,P0.05〕;中、高剂量组SOD活性分别为(203±12)U/ml和(216±10)U/ml,明显高于模型组〔(187±17)U/ml,P0.05,P0.01〕;低、中剂量组MAD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鲨鱼软骨粘多糖对辐照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啶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中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方法 60例行结肠癌切除术择期手术成年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诱导开始后分别在10 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啶0.05μg/kg(D组)和咪唑安定对照组0.2 mg/kg(M组)静脉泵注。随后再静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1)、诱导开始后10 min(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 T2时点D组Ramsay评分值明显大于M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M组T2和T3时点心率明显高于D组(p<0.05)。与T1时比较,D组的SBP和DBP均显著下降(p<0.05),M组在T3时SBP和DBP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中可减少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强力康颗粒对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将AIDS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4例(按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西药治疗+强力康颗粒)和对照组(B组)14例(西药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时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58±0.38)×109/L、(4.28±0.34)×109/L、(4.68±0.41)×109/L、(4.75±0.45)×109/L、(4.73±0.43)×109/L,B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60±0.32)×109/L、(3.88±0.31)×109/L、(4.26±0.36)×109/L、(4.69±0.39)×109/L、(4.71±0.38)×109/L。治疗6个月时A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加服强力康治疗至18个月时与12个月时及6个月时比较均(P〈0.05);A、B两组在治疗6、12个月时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强力康能延缓和防止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快速下降,是治疗AIDS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6例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A组)、34例RSV感染未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B组)及同期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及IL-1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A组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及IL-4水平高于感染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组外周血IFN-γ水平显著低于感染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组及感染B组外周血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外周血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患儿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798,P< 0.05),IL-12水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 黏附分子CD44在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中起一定作用,高表达CD44的患儿在感染RSV后患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顺德区6所中学7 764例高中学生进行血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目前中学生血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9月12月对佛山市顺德区6所中学7 764名高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等生长发育指标,分析中学生小有血压的置信区间,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呈增长趋势。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组,BMI<24 kg/m2、24 kg/m2≤BMI<28 kg/m2、BMI≥28 kg/m2三组,结果随着BMI的增加,血压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按睡眠时间<6 h(A组)、6 h≤睡眠时间<7 h(B组)、7 h≤睡眠时间<8 h(C组)、睡眠时间≥8 h(D组)分四组,结果,随着睡眠时间增加,血压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收缩压、舒张压、手机电脑使用时间在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睡眠是影响中学生血压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手机电脑使用时间过长是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杀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 w后血压、8 w后血压、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8 w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是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Th1、Th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1例肺结核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IL) 12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Th2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肺结核及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IFN γ、IL 1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IFN γ、IL 12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P< 0.05,P<0.01);细胞内Th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分别P< 0.05,P< 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而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的患者则进一步致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及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厄贝沙坦组,瑞格列奈组20例,瑞格列奈+厄贝沙坦组21例。观察各组内及两组间治疗前后FBG、2hBG、HbAlc、UAER、BUN、Scr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两组FBG、2hBG、HbAl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2hBG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瑞格列奈联合厄贝沙坦较瑞格列奈单独作用HbAlc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UAER、BUN、Sc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均低。结论瑞格列奈降糖疗效肯定;厄贝沙坦联用瑞格列奈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