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损伤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 ,其中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代谢性酸中毒、炎症反应及自由基损伤是其重要的损伤机制 ,现对上述损伤机制作一综述。1脑缺血能量代谢障碍与代谢性酸中毒脑缺血时 ,脑组织的主要化学能源ATP减少 ,磷酸肌酸(PCr)将~P转给ADP生成ATP的数量有限,造成脑组织能量供应障碍。此时脑组织糖酵解增强 ,乳酸堆积 ,且细胞内H 清除障碍 ,导致细胞内H 增多 ,激活与Cl- /HCO3- 偶联的Na /H- 交换通道 ,促进Na 、Cl- 进入细胞并伴大量H2O摄入 ,促发并加重脑水肿。同时进入线粒体内Ca2 的不能封存 ,导致细胞…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损伤的炎症免疫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脑缺血是指脑循环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探讨脑缺血损伤的机制 ,对减轻脑缺血损伤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极其重要。脑缺血损伤的炎症免疫机制研究将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思路。脑缺血的炎症免疫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炎症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和NO等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其中细胞因子首先诱导产生 ,尔后诱导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 ,促使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到损伤组织 ,炎症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又相互诱导激活 ,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NO及其合酶在脑缺血的炎症免疫损伤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慢性脑缺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低灌注,脑血流量长期、慢性供应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的一个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下降,甚至痴呆。脑白质损伤主要为脑白质疏松症,为脑室周围白质和深部白质区域弥散分布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在脑CT上为弥散低密度影,在脑MRIT2加权像上为双侧弥散性的高信号。  相似文献   

4.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57个国家的调查 ,脑缺血疾病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肌梗死 ,脑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 ,其对脑组织的损害涉及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效应、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肽含量比例失调等多个方面。鉴于脑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与炎症损伤机制研究较成熟 ,现就脑缺血时非炎症损伤机制作一综述。1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效应兴奋性氨基酸 (EA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包括谷氨酸 (Glu)和天门冬氨酸 (Asp) ,在生理条件下 ,它们参与许多生理功能 ,从感觉信…  相似文献   

5.
慢性脑缺血病理机制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脑缺血不但可引起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而且使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促进认知功能障碍发展发生。因此,本文主要对慢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及有关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药对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性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SD大鼠 138只 ,♀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灌药 1~ 4组 ,共 6组。缺血 2h ,再灌注 2 4h ,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检测血清脑匀浆、血清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补体含量及其病理电镜检查。结果 :灌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 (P <0 .0 5 ) ;灌药组脑匀浆一氧化氮、血清及脑匀浆C反应蛋白、补体比对照组低 (P <0 .0 5 ) ;灌药组血清 氧化氮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病理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 :活血化瘀药有拮抗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性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刘丽华  马玉奎 《药学研究》2016,35(9):542-54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科研人员对其致病机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说,为解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MNNG亚慢性暴露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及食管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6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80、120、160和200 μg/ml MNNG染毒组,每组13只.对照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婷  陈鹏  王美纳 《西北药学杂志》2005,20(3):144-144,F003,F004
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发生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梗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加重细胞损伤,导致细胞死亡。以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超载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其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各机制之间又存在着网络联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损伤的炎症反应及治疗策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脑缺血诱导促炎症介质表达,促进白细胞浸润,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脑缺血损伤的炎症机制研究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简单阐述了参与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的几类研究较多的炎症细胞和促炎症介质,并探讨了针对脑缺血损伤中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案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藁本内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其抗炎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藁本内酯对再灌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炎症因子的调控.方法 采用局部脑血流监测,建立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tMCAO)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于再灌注后0、3 h分别ip给予3%吐温80溶媒、20 mg·kg-1藁本内酯.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经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并在实验过程中监测脑局部血流的下降和再灌注情况.给药后24 h,对大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统计,从蛋白水平上观察藁本内酯对炎症因子NF-κB的控制作用.结果 藁本内酯能显著改善tMCAO大鼠神经功能(P<0.01),给药组与溶媒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炎症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藁本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并明显减少炎症反应中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原花青素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GSP,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再灌注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胜敏  杨志宏  孙晓波 《中国医药》2013,8(7):1031-1033
血脑屏障是脑内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结构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脑缺血时,构成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基底膜以及星形胶质细胞遭到不同程度损伤,伴随着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的产生,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水肿和出血,加重缺血状况,形成恶性循环.明确脑缺血性血脑屏障的损伤机制对新药研发、药物靶点寻找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β-石竹烯(BC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按照体重将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造模前连续5日灌胃给予72 mg·kg-1 BCP药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相同溶剂.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用线栓法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再灌注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龙生蛭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线栓,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造模,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造模,给药剂量为20 mg/kg)和龙生蛭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造模,给药剂量依次为0.72、1.44、2.88 g/kg),每组10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Zea 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评分;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脑梗死体积比;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LRP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LR4、NLRP3、磷酸化NF-κB(p-NF-κB)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麻素(Gastrodine,Ga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天麻素(5,10,20 mg/kg)再灌注同时腹腔给药,再灌注后24 h,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法观察血脑屏障破坏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半暗带皮层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结果 天麻素(10,20 mg/kg)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天麻素(20 mg/kg)对梗死半暗带皮层组织TNF-α表达的抑制率为24%,对IL-1β表达的抑制率为34%,对IL-6表达水平的抑制率为38%.结论 天麻素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其通过减低炎症反应而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芦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芦丁组采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1.5 h)再灌注损伤模型,芦丁组在缺血前15 min腹腔注射芦丁(10 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处死大鼠,收集脑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和RT-PCR检测脑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8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Wnt,β-catenin,cyclin D 1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结果 芦丁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nt和β-catenin的表达和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8表达(P<0.05).结论 芦丁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转录因子信号通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alVesscularDis ease,ICVD)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 ,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 ,致残率极高 ,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在ICVD的治疗中重建血流或增强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是缺血脑组织修复损伤的必需条件 ,但同时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近年发现反应性氧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1],特别是脑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最关键的转录因子信号通路 ,其之所以成为国际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关键在于它是开拓和评价新药及…  相似文献   

19.
兰丽  吉敬  季晖 《药学进展》2016,(4):293-298
硫化氢(H2S)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使分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在神经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神经调节剂,也是神经保护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2S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它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简介脑内H2S生成途径,综述H2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