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宏宇  张书文 《陕西中医》2004,25(8):732-733
脾胃居于中焦 ,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 ,取决于肝的升发 ,肺的肃降的调节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也云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 ,而水谷乃化 ,设肝之清阳不升 ,则不能疏泄水谷 ,渗泄中满之证  相似文献   

2.
张书文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文教授诊治慢性肝病30余年,认为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复杂,病毒变异较快,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适应性不同,并据此提出了“注重整体、辨证灵活、配伍精当、活瘀抗毒”的治疗原则。从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抗病毒注重个体”、“祛实邪首调气血”、“善升降平衡阴阳”、“实脾土当补气阴”、“补肝肾不忘宣肺”等的重要性及其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3.
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 0年来 ,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 2 84例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84例中 ,男 1 5 1例 ,女 1 33例 ;年龄最小 1 4岁 ,最大 6 8岁 ,以 30~ 5 0岁最多 ;病程最短 1 5年 ,最长 1 0年。所有病例的HBsAg均为阳性 ,大多数病例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 ,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ALT增高 ,1 3病例GGT增高 ,其中 2 3例出现黄疸 ,白 球蛋白比例接近者 1 8例 ,白 球蛋白比例倒置伴有少量腹水者 5例。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表现为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 ,情志抑郁易怒 ,纳呆腹胀 ,便溏不爽 ,肠鸣矢气 ,或腹痛欲泻…  相似文献   

4.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燥痹”范畴。吾师王守儒教授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经验丰富,本文就其临床治疗本病的思路及经验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杨进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结合中医温病邪毒和血热瘀毒等理论 ,主张治疗慢性肝炎应以清热化瘀、理气疏肝、健脾和中为主 ,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加减 ,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腹水形成是肝硬变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约有75 %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有腹水形成。自 1 998年以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 4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73例肝硬变腹水患者均为 1 998年~ 2 0 0 0年我院住院患者 ,均符合 1 995年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6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3 2~ 73岁 ,平均 46 .3岁 ;病程 3~ 1 7年 ,平均 5 .1年 ;其中肝炎后肝硬变 3 2例 ,酒精性肝硬变 1 4例。对照组 2 7例 ,男性 1 7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2…  相似文献   

7.
清热解毒利湿法是以清热解毒利湿药为主组方,治疗各种热毒的方法.王珂教授擅长运用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内、妇、儿、皮肤科等各种疑难杂病,妇科疾病包括带下病、月经不调、症瘕、不孕等.王老认为妇科疾病中多有湿热毒邪蕴积存在,在西医上也就是所谓的妇科慢性炎症.在临床上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妇科疾病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姜题平 《陕西中医》2001,22(11):702-702
盆腔炎是发生在女性上生殖道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它是一个病谱 ,可能包括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等。中医分属于带下、腹痛、内痈、症瘕等范畴 ,以腹痛、腰骶痛、白带多、发热等为主症。其治疗有内治、外治之分 ,其内治法不外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温阳除湿、行气导滞、活血散结、理气化痰、补脾益气等法 ,现分述如下。   1 清热利湿法 妇女产后调养不慎而感湿邪 ,湿邪蕴结下焦 ,郁而化热者 (多见于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症见胁肋疼痛、小腹疼痛拒按、小便短、黄 ,白带多、黄、粘稠而臭秽 ,舌…  相似文献   

9.
10.
周铁中 《河南中医》2011,31(10):1124-112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确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基础治疗以休息为主,低盐饮食,每日进水量为前1 d尿量加500 mL左右,纠正低钠血症、低氯血症,据肝功能情况给予甘草甜素、门冬氨酸、支链氨基酸、维生素、肌苷等静脉点滴。酌情使用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螺内酯、速尿。消化道出血者给予禁食、止血、应用奥曲肽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活血法辨证治疗。常规肚脐贴敷中药三联剂:莱菔子、汉防己、砂仁(按2∶2∶1)。将上药碾细末,过100目筛,用纱布包成小袋,每袋3 g,然后用冰片溶液湿润后盖敷肚脐上,胶布外固定,每日更换1次,连用2-4周。结果:经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蓝子胡 《四川中医》2003,21(5):23-24
由于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不断变化及传变之特点,故亦常见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医者在临床实践中,当四诊详参,辨证仔细,注意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性及特殊性,适时变法治之,才不致于披一般规律所束缚,则多能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郭娟荪  李冰 《河南中医》2014,(9):1714-17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硬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住院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HBV-DNA水平和Child-Pugh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等范畴,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病情缠绵难愈,治疗难度较大。笔者根据本病的主要病机和临床表现,对本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对改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清热解毒利湿法  相似文献   

15.
李家邦教授从医40余载,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机及病理过程,潜心摸索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疏肝健脾和胃法,并研制出健胃愈疡片和健胃愈疡颗粒,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与同仁共研。1理论依据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反胃”、“吐酸”、“嗳气”等范畴。情志不舒和饮食所伤为其常见病因,主要病机有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其病位虽在胃,多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与脾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脾主运化转输,以升发为常。二者同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综观近年…  相似文献   

16.
导师王垂杰教授从事脾胃病的中医研究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王师将其主要病因归纳分为:  相似文献   

17.
赵冰  刘颖春 《国医论坛》2011,26(6):24-2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西医治疗对症状的改善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对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以疏肝健脾和胃法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健脾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乾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72-372
为观察与探讨健脾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中西医结合健脾利水法及西药治疗6周,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2周腹水消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证明健脾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疗效较好,腹水消退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杨惠民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指出脾胃气虚、胃气不和、气机阻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应从健脾和胃、调理气机出发,提出以理气健脾和胃法为基本治疗原则,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上根据辨证所得,常以香苏散及四君子丸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施治。在理气药的应用上,提出以紫苏梗、荷梗、青皮、陈皮、香附、木香六药合用,形成药对,使脾、胃、肝兼顾,气血双调,疗效显著,突出了"以和为贵"的核心思想,颇具特色。同时强调脾胃气虚是老年人脾胃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重视健脾益气以和胃。  相似文献   

20.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